《爬天都峰》教案

时间:2024-08-01 02:26:55 教案 我要投稿

《爬天都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案15篇

《爬天都峰》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

  学生熟练阅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级边上的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我”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拓展学习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

  2.跟自己的家人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爬天都峰》教案2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爬天都峰》教案4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2、结合5、12大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爬天都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案6

  教学要求: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爬天都峰》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具准备

  搜集黄山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讲授新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①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②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③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2、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3、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②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③“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三)学生读书圈划

  ①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②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③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④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①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②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③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①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②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8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

  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5.分段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十一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部分。

  1.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

  “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点理解“从天上掉下来”和“真叫人发颤”。

  4.小结。

  这一段作者对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写,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2.从“我”和爷爷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过对“也”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老一小都对对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仔细一想,这个“也”字还含有“羡慕”和“敬佩”的意思。

  3.从文中的两个“点点头”中你又体会到什么?(都从双方身上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4.小结。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讲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表明爬山艰难的词语。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

  通过这些词语体会爬山过程的艰难,尽管山势又高又陡,但他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凭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导朗读。

  3.小结。三代人战胜各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讲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老爷爷说的话里包含几个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讲感谢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讲“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联系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

  4.小妹妹说的话里又讲了哪些内容?

  (也是两个意思:先讲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山,再讲对老爷爷的感谢。)

  5.“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提示:两个人的对话中为什么都有“勇气”一词?两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勇气他们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他们又怎能爬上天都峰?这个勇气来自对方的鼓舞,使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奋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读(注意对话部分,要读好语气语调。)

  7.小结。“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互相道谢,感谢对方对自己的鼓励,给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讲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爷爷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舞,相互学习。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这里指勇气。

  4.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舞,才能取得进步。)

  六、总结。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注意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些。)

  七、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2、3、4题的练习。

  八、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各写一句话。

  附:板书:

《爬天都峰》教案9

  1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辪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3学习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

  2、生字卡片。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4、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活动3【活动】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活动4【讲授】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5【测试】

  五、达标检测

  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1、 石级:石头台阶。

  2、 仰望:抬头望。

  3、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4、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5、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归纳

  1、 根据学生抄写的生字词作出评价。

  2、 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爬天都峰》教案10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3、PPT展示图片。孩子们快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天都峰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4、天都峰简介。

  5、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攀登这又高又险的天都峰啊?但是你们的经过挑战才能乘上去天都峰小火车呢,你们有信心吗?

  二、字词教学:

  三、理解课文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5)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 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 抄写生字词。

  2、 感情朗读课文。

  3、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在谈生活感受中加深理解。】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 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 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爬天都峰》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13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下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课文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的写了出来。

  关注对话:本文与一般记事类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写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叙述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助于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关注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本文的课后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第一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必须注意叙述顺序。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2—7自然段,让学生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

  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背景是陡峭的天都峰,“我”和老爷爷在天都峰脚下相遇,一老一少正互相鼓励。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懂得爬天都峰对着一老一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理解,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

  关注字词:

  假日云彩石级发颤

  年纪奋力猴子纪念

  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揭题导入

  1、导入新课:

  2、教师引导: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3、教师提问:请你借助关键词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后一题)

  4、教师引导:在作者和爸爸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5、课件出示: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三、认读、书写字词。

  1、词语闯关

  2、认读多音字“相”

  3、学写生字。

  四、课后作业

  1、在练习本上抄写本课生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2、边读课文边想: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提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二、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3、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作者爬山的过程,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三、课后作业

  1、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

  2、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想想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后反思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

  2、课文中有些生字笔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还应该比较注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其中。如“颤”字要强化记忆,“攀”字可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弄懂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如果课上有时间,可以利用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继续让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留成课后作业。

《爬天都峰》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爬天都峰》教案15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天都峰:高——云彩上面

  陡——石级 笔陡

  铁链 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7、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 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天都峰》,现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时间顺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作者:

  见到山高路陡不自信→见到老爷爷后有了勇气→终于爬上了峰顶

  师:要爬上天都峰对老爷爷和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但是,他们最后战胜困难爬上了峰顶。请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一个人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案02-22

小学《爬天都峰》教案03-09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03-25

爬天都峰说课稿04-05

《爬天都峰》说课稿06-29

《爬天都峰》说课稿通用02-1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4-04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4-12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