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饼干小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做饼干》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饼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饼干》教案1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做饼干》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纸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饼干"若干。
2、人手一个圆形积木或瓶盖、橡皮泥、泥工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子从点心店里买了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2、小兔子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瓶盖或圆形积木等不同模具在泥工板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橡皮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的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什么能做这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两次的操作结果作一次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活动材料,如彩色纸张、四个带动物头饰的盒子、各种形状的饼干等,幼儿们非常喜欢,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由于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多数幼儿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孩子们容易接受,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过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到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还意犹未尽。
但在师幼检查分饼干的情况时,我发现给小动物的分的饼干没有发下去的多,原来有的孩子不愿意把饼干拿出来分给小动物,想留着自己吃,把饼干藏起来了,还有的孩子拿到饼干就吃,根本没听见老师说什么。爱吃饼干是孩子的天性,我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有的孩子就没有参与分饼干这一环节的活动。如果这个环节先让孩子自己吃一点饼干,再分一部分给小动物,效果会更好一些。
《做饼干》教案3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做饼干。
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做饼干的快乐。
活动准备
饼干歌音乐,一段揉面粉的视频,师生穿上围裙,教室的前面摆上一台微波炉,桌子上摆放若干饼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如何做饼干
1.看,今天我们来到了哪里?(师领幼儿进入预先创设好的厨房情景,边走边说)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做饼干,你们愿意吗?
2.我们一起请教做饼干的师傅,看看饼干师傅会怎么做饼干呢?(播放视频)
饼干师傅是怎么做饼干的?(怎样将面粉做成饼干的?)(学学揉、团)
二、随音乐学习做饼干
1.饼干师傅怕我们忘记,还把做饼干的方法录到歌曲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生随乐点头)
你听到饼干师傅是怎么做饼干的吗?
2.宝宝们刚才听得不够仔细,再来听一遍,这一回可要听仔细啦。(播放第二遍)
3.小朋友还记得饼干是怎么做的,宝宝们记不清楚,老师已经学会了怎么做饼干,看看我是怎么做的?(师示范一次)
4.谁看到了我是怎么做饼干的?先要……再……(揉一揉,团一团)我们也来做一做饼干。
为什么要啪啪啪啊?(揉好的面粉团要把它压压平才能做饼干)学习两遍
5.看看,做出来的饼干是什么样的呀?(饼干饼干圆又圆),让我看看你们的饼干做得圆不圆。(进一步学习圆的动作)
发现做得好的:我看看他做的饼干又大又圆,我们也来学学他。
6.饼干饼干圆圆,你们喜不喜欢吃饼干啊?你会怎么吃呢?提升幼儿吃的`动作幼儿做不到点子上看看我是怎么吃的?我们也来啊呜啊呜吃吃看。
7.我们自己会做饼干了,真厉害,小手伸出来,夸一夸自己吧!
三、完整随音乐有节奏的做饼干
我们已经学习了做饼干的方法,那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来,先把小手洗洗干净,在围裙上擦一擦,把围裙拉拉好吧!(配乐做2—3遍,走到孩子中间去提醒动作)闻闻味道怎样?
嗯!饼干真香呀,我们再多做一些吧!
饼干做好了给谁吃呀?(老师、小朋友)那请你找一个人将做好的饼干送给他吧!
四、我们一起分享饼干
饼干都做好了吗?把饼干送到我的烤箱里来吧!(幼儿托着自己的饼干集体送到老师的盘子里)
哦,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饼干呀,我把饼干放到烤箱,我们边听音乐边等一会儿吧!
时间到,我们做的饼干出炉了,闻闻看,香不香?真香呀,那我们来分享一下好吃的饼干吧!
《做饼干》教案4
目标:
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过程:
一、 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 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做饼干》教案5
公告:
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做饼干》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可操作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代角色,引出儿歌
1.师幼互动,扮演小老鼠
师:今天,我们要扮演一种动物,尖尖的'嘴巴、圆圆的耳朵、长长的细尾巴,它是谁呀?
我是老鼠妈妈,那你们就是老鼠宝宝。
2.出示教具,讨论做饼干
师:宝宝看,妈妈拿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今天妈妈要来给你们做好吃的!
二、创设情境,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
师: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妈妈是怎么做的?是什么饼干?
2.幼儿跟念儿歌
师:原来妈妈给你们做的是老鼠饼干呀。宝宝们,和妈妈一起来做饼干吧!
(1)给小兔做小兔饼干
(2)给小熊做小熊饼干
(3)给小狗做小狗饼干
三、组织游戏,朗诵儿歌
1.幼儿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师:现在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吃饼干,我们一起来帮忙做饼干。
2.引出老猫,开展游戏
师:(喵——)猫来了,宝宝们快躲起来。老猫没有抓到小老鼠,只好生气地走了。我们继续做饼干吧!
四、分发饼干,提升儿歌
出示锅子,小朋友做饼干并说说自己做的饼干,品尝饼干。
《做饼干》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准备:
可操作图画书
纸制平底锅若干
铁锅一只
动物饼干一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小老鼠”。
这个动物有尖尖的嘴巴,细细长长的尾巴,你们知道是谁吗?
2.师幼互动,扮演老鼠妈妈和小老鼠。
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吗?妈妈给你们来做好吃的?
二、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
2.说一说老鼠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
3.幼儿跟念儿歌。
(跟着妈妈一起来做饼干。)
4.香香的饼干被小狗、小羊、小猪闻到了,他们也想吃饼干,我们帮他们做一做吧。
(跟着老鼠妈妈边念儿歌边帮小动物们做饼干。)
三、儿歌游戏
1.幼儿操作小平底锅做饼干。
2.引出老猫,开展游戏。
3.出示实物锅子,回到现实中,给小朋友做饼干。
集体念儿歌一遍,看看做出饼干来了吗?
4.分发饼干,说说饼干都是什么形状的?
附儿歌:
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噜噜,啪。
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噜噜,啪。
补充:
饼干饼干做好啦,闻一闻,香不香? 香,香,香!
什么饼干做好了,小狗饼干做好了。
饼干饼干做好啦,尝一尝,脆不脆? 脆,脆,脆!
什么饼干做好了,小羊饼干做好了。
饼干饼干做好啦,舔一舔,甜不甜? 甜,甜,甜!
什么饼干做好了,小猪饼干做好了。
《做饼干》教案7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玩橡皮泥的游戏情境中,创设了本次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的数量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你会用橡皮泥做什么?
幼:做小动物、水果、汤圆、饺子、饼干……。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底盘内(装紫菜的大瓶盖),压平,铺满,然后选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铺平的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老师印了几块“饼干”?
幼:3块。
师:猜猜看,老师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甲:5块。
幼乙:7块。
……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的疏密的关系。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和老师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看看你能印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的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印了几块饼干?
幼:5块、6块、7块……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而毛毛却印了7块呢?
幼甲:明明印的饼干之间的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明明的饼干排列不紧密,中间空隙大,所以印的饼干少;而毛毛的饼干排列紧密,中间空隙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饼干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次操作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莫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甲:我第一次印了7块,第二次印了4块,
幼乙:我用小模具印了6块,大模具印了4块。小模具小,印得多,大模具占空大,所以印得少。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师:现在进行比赛,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做出更多的饼干?用泥工板做底板结果会怎样?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她)的制作方法。
幼甲:我印了13块饼干,是用小模具印的。
幼乙:我印了26块饼干,我是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压大印的。
幼丙:我印了69块饼干,我用水彩笔的笔帽做模具印制饼干的。
师举起王硕小朋友印的饼干,引导幼儿观察:王硕小朋友真聪明,他选用了更小的模具——水彩笔帽印饼干,所以他印的.饼干最多。
师:今天的比赛先进行到这里。冠军是王硕小朋友。下课后,小朋友可以继续进行比赛,看看有没有超过王硕小朋友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经教学研讨将幼儿的第三次探索进行了修改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饼干。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这一环节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为了做出更多的饼干,幼儿不断地将橡皮泥压薄,很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通过三次操作尝试,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泼,在操作中让幼儿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有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年级组研讨活动,感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对幼儿的第三次操作尝试活动,教师交代不够清楚,启发不明;第三次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幼儿不宜全部掌握,应该将探索橡皮泥厚薄与数量的关系单独作为一个问题解决,将游戏竞赛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比较清楚。因此在平行班开展此活动时,我们对第3个教学环节做了适当的修改,弥补了第一次活动出现的不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做饼干》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做饼干》教案9
课程分析
本次韵律活动《做饼干》结合了本班幼儿参与过的班级特色活动“小小烘焙师”,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做铺垫,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景中感受、欣赏音乐。此次活动所使用的音乐AB段结构较清晰,适合本次活动的律动内容。
《纲要》中提出:“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通过玩艾玛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感知乐曲的律动。真正做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课程目标
1、在理解做饼干流程的基础上,有节奏的做出和面粉、揉面团、加配料、压印模、烤饼干的动作。
2、在观察教师造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造型表现不同的饼干造型,并保持静止不动。
3、积极参与做饼干游戏,体验猜测发现同伴被买走的兴奋和满足。
课程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参加过做饼干的活动。
材料准备:音乐伴奏、大号购物袋。
课程过程
一、通过教师的动作引导让幼儿了解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节奏。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师:每天早上陈老师会给我们大家准备什么好吃的呀?那你们知道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教师随音乐完整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师:今天我要当一次糕点师傅,给你们做一次饼干,请你们看一看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提炼动作,
师:我变成了一个什么造型的饼干呀?刚刚老师做饼干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4、教师再次示范,回忆完整动作
师:还有哪些动作我们没有想起来呢?怎么办?我们再做一次吧!
按照顺序回忆做饼干的顺序
师:刚刚我们做饼干的时候,我们先做了什么?第二步呢?接着呢?最后我做成了什么造型的饼干呢?那你想做什么样的饼干呢?
二、学习随乐律动
1、幼儿在座位上律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饼干吧!饼干做好后小饼干的眼睛要闭起来哦,这样饼干才会更香。饼干好香呀,你这是什么造型的饼干啊?
2、幼儿站起来进行律动
师:刚刚我们站着做饼干和我们坐着做饼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转圈圈的呢?
3、师幼讨论怎样做成最香的饼干
师:做饼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饼干的动作要轻轻的,不然会碎掉哦。
小饼干不能粘在一起。
4、幼儿围成圆圈进行律动
师: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做成最香的饼干。
5、教师表扬造型独特、创新的饼干。
三、游戏“买饼干”
1、师:看!小兔子来买饼干了,我们一定要变成最香、最美的'饼干才能被买走哦!
2、每轮买走几块饼干,让幼儿猜一猜谁被买走了,游戏两到三次。
四、结束活动
师:小饼干都被小兔子买走带回家咯。
课程反思
1、教师在活动开始通过亲切自然的谈话导入活动,一下子勾起幼儿亲手做饼干的活动经验,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对活动的注意力,还可以为后面幼儿理解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做好铺垫。
2、教师在活动中通过韵律动作结合实际做饼干的过程,让幼儿清楚音乐和动作的关系。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言语提示法,带领幼儿梳理动作及顺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与感受音乐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造型的饼干,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展现自我的欲望。
3、教师带领幼儿先站位进行游戏,再逐步发展到散点进行游戏,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提升游戏难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做饼干》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复习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点,并学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对应粘贴的能力(学习使用双面胶粘贴)。
3、产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复印纸图形块若干、泡沫图形块若干、小猴子手偶一个、三个小动物(小熊、小松鼠、小鸟)的教具、双面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门各一个、剪刀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活动难点
通过增加材料的难度引导幼儿正确区分三种图形。
活动过程:
1、以故事《森林里的动物》导入,巩同对三种图形的特征的认识。
教师:前几天小猴子来咱们幼儿园参加咱们的六一活动特别高兴,走的时候幼儿园送给它很多好吃的夹心饼干,小猴子把饼干带回大森林里送给其他小动物们品尝,它们都特别喜欢吃。就是这些饼干(教师出示图形饼干)。
教师: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呀?
幼儿:三角形。
教师:三角形的饼干长得什么样呢?
幼儿: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教师:对,那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总结出i种图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圆形的边是弯弯的合拢的曲线;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教师:现在森林里举行盛大的宴会,那我们送点什么给他们呢?
教师:它们爱吃饼干,我们就给他们做一些饼干吧。
2、操作活动:为小动物做饼干。
(1)出示三种动物教具。
教师:我们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宴会(教师一一出示三种动物)。
幼儿:小熊、小松鼠、小鸟。
教师:你们看看它们的嘴分别是什么形状,嘴的形状就代表它们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小熊是正方形、小松鼠是圆形、小鸟是三角形。
(2)为小动物制作它们喜欢吃的三种形状的饼干。
①将桌子分成三个组,分别制作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②幼儿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制作饼干。
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两种材料:一种是已画好的三种图形,幼儿直接拿剪刀剪下来即可;另一种要求幼儿自己画自己剪。
3、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向幼儿提出送饼干的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们把做好的饼干送给我们的小动物吧,但千万别送错哦。
教师:去往森林的路上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三种不同形状的路线。如果你做的是正方形的饼干就要踏着正方形的小路过去,做的是三角形饼干就要踏着三角形的小路过河,如果是做圆形饼干的小朋友就要走圆形的路,千万不要掉到小河里。
教师:过了小河还要钻过山洞,那里也有三个形状的门,请小朋友们想想:应该走哪个门?
(2)给小动物送饼干。
①将同种图形摆放成三条路,让幼儿去送饼干。
教师将三种形状的泡沫块摆成三条路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动物们送饼干。一名幼儿赶忙跑过小河钻过三角形门送到鸟妈妈的嘴里,但是他没有踩着三角形的泡沫块。
教师走过去问幼儿:你刚才做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三角形。
教师:那你应该送给哪个小动物?
幼儿:送给小鸟。
教师:河上有三条小路,你应该走哪条小路呢?
教师:请你看看哪条路铺的石头跟你做的饼干是一样的形状呢?
幼儿:这条。(他用手指指地上的三角形小路)
这时,又有一名幼儿跑过来随意把饼干放在了一只动物的嘴里,扭头便走。
教师:我刚才看到你做了一个特别好吃的饼干,能告诉我是什么形状的吗?
幼儿:正方形。
教师:请你看看哪只小动物嘴巴和你饼干形状一样呢?
幼儿:小熊。
教师:那你为什么送给小鸟呢?
幼儿:我特喜欢小鸟。
教师:那你看看小鸟的嘴巴是什么形状呢?
幼儿:三角形。
教师:对啊,如果你喜欢小鸟,那你就应该选一些它喜欢吃的饼干喂它,好吗?
幼儿:好。
②将小河的拼摆逐渐增加难度:从同种图形摆在一起到把各种图形混在一起。要求幼儿经过寻找、辨别、判断后才能经过小河。
4、小结:与幼儿清点、验证送给小动物的饼干是否正确。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以游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快乐游戏情境中加深了对三种图形的区分和认识;
(2)教师能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并能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灵活地调整游戏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
隐藏的目标相对较多,使幼儿无法全面顾及,如使用剪刀剪图形对小班幼儿来说有点困难,这样影响了幼儿送“饼干”的时间,进而影响主要目标的完成。
主要内容:
1、这节活动让幼儿给小动物做图形饼干,游戏化的方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境性比较强,整个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情境化的游戏中反复操作,从而复习、巩固了对三种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教师对幼儿的能力和经验非常了解,看得出幼儿基本都有使用双面胶的经验,而且许多幼儿还比较熟练。所以教师让幼儿用双面胶粘贴非常合适,缩短了他们送饼干的时间,可以看得出教师之前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充分。
3、教师组织的每个环节比较严谨,如在过小河时对幼儿的要求提得明确、具体。并且注意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建议给小动物送饼干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对它们说一句礼貌的话语,从而有效地落实社会领域的情感目标。
综合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提供的材料适宜、丰富,能较好地物化教育目标,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反复操作、练习,如让幼儿做不同形状的饼干、给动物送饼干要走过三种形状的小路、钻过三种形状的门、找到三种不同形状动物的嘴巴喂饼干。将教育目标和要求完全贯穿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快乐中获得发展。
教师通过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环节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发展需求,如提供两种材料,即一种是已画好的三种图形,幼儿直接拿剪刀剪下来即可;另一种是要求幼儿自己画自己剪,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
建议教师直接给幼儿提供做好的图形以缩短他们做“饼干”的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选择去送各种形状的饼干,这样可以增加幼儿辨认的次数,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送每种图形的饼干。
《做饼干》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纸浆材料、水果彩印制作纸塑“饼干”。
2、初步了解纸浆与纸塑的特性。
3、在制作纸塑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二、准备材料:
纸浆、颜料、水果模具、浆糊、倒背衣人手一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样品,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种特殊的饼干。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
成的?
(二)出示材料,感受特性
师:这就是制作饼干要用到的东西,他们分别是纸浆、颜料、浆糊和彩印。
1、摸一摸,认识纸塑材料,猜一猜使用什么做成的?
2、闻一闻,有没有气味?
3、做一做,体验浆糊和颜料的配比情况?
(三)提出制作要求,幼儿制作。
1、操作前穿上倒背衣。
2、制作时不把材料摸到身上。
3、材料填进模具里要压紧。
(四)作品展示
(五)延伸活动:烤饼干
《做饼干》教案12
活动来源:
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选择儿歌《小老鼠做饼干》这个内容是因为这首儿歌有趣,富有游戏化的情境,凭借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体现了“趣中求效”的理念。我们平时的儿歌教学都比较呆板,大多是以图片或是图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整首儿歌。但本次教学活动,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孩子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并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当然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我还鼓励孩子们运用简单的句式进行对话交流,使孩子从始至终沉静在做饼干的氛围中。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做饼干流程图一份,“平底锅”人手一份、小老鼠头像若干,饼干图片一份,大的平底锅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鼠妈妈今天做了好吃的饼干要来给小老鼠们分享,你们先来看看我做的饼干是怎么样的?(出示饼干图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师:小老鼠们真聪明,这些饼干都是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
二、出示做饼干流程图
今天我做饼干的时候还拍了很多照片呢?你们来看一看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三、学念儿歌
做饼干其实很简单,只要念一个魔法咒语我们就能做出美味的饼干了。
1.教师示范朗诵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老鼠,咕噜噜啪···(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
师:小老鼠在做什么? 生:做饼干。(出示图谱)
师:它是怎么做饼干的? 生:咕噜噜啪,搅一搅,拌一拌。
2.幼儿跟念
师:宝贝们真棒,一下子就掌握了最重要的方法,现在再来看看老鼠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
出示教具,第一遍
师:小老鼠做的饼干可真香啊!被谁闻到了?小狗对小老鼠说“小老鼠,你做的饼干真香能给我做个吗?
生:能
出示教具,第二遍
师:小老鼠跟着妈妈一起来念魔法口令。
师:小狗吃饼干吃得真香啊!嘎吱嘎吱的,被小鸭看见了,你想小鸭会说什么?
生:给我吃点,哪里做的。小老鼠给我做个。
出示教具,第三遍
师:小鸭刚走,又一个流着口水的小动物找到了小老鼠,你猜是谁?
生:老虎,小猫,小猪
出示教具,第四遍
师:那我们一起来给小猪做一个饼干吧。
四、用儿歌游戏
1、分发小锅,幼儿边朗诵边表演。
师:锅里放好了材料,先不要打开,把它做熟了再看看你做了什么饼干。
请幼儿说说你做的饼干是怎样的?有谁的饼干和他的是一样的,拿起来给老鼠妈妈看看。
再做一次,打开第二锅,说说这次你做了什么样的饼干。
2.引出老猫,展开游戏
师:客人老师还没吃过饼干呢,请你做个饼干送给客人老师吃。并且和客人老师说一下你做的饼干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但是千万要小心老猫。老猫一来马上回到座位上坐好,不然就被捉走了。
游戏一至两次。
五、活动延伸
今天小老鼠们做了这么多饼干也累了,老鼠妈妈等下把平底锅放到外面的娃娃家,我们以后再来做饼干好吗?请小老鼠们把平底锅放到这边的箱子了。
《做饼干》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用纸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饼干"若干。
2、人手一个圆形积木或瓶盖、橡皮泥、泥工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子从点心店里买了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子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瓶盖或圆形积木等不同模具在泥工板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橡皮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的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什么能做这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两次的.操作结果作一次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做饼干》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做饼干》教案15
一、教师动作建议
音乐A段:
1-4小节,双手用力向下压(做揉面状)4次,拍手2次(做拍面状)、双手向前推(做放进烤箱状)。
5-16小节,重复1-4小节动作3次。
17-20小节,双手在身前自由的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做“撒芝麻”的动作。
21-24小节,重复17-20小节动作
音乐A’段:
25-40小节,重复A段1-16小节动作。
音乐B段:
41-42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从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动(表示一分钟烘烤的时间)。
43-4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从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动(表示两分钟烘烤的时间)。
45-46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从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动(表示三分钟饼干烘烤的时间)。
47-48小节,双手做从烤箱中取出饼干状动作。
音乐B’段:
49-54小节,双手手心向里,向左、右、前三个方向到鼻子处做闻香味状3次。
55-56小节,拍手4次。
结束句:双手在身体两侧慢慢打开,手指抖动,后双手在两侧斜前方打开定住。
游戏玩法建议
A和A’段: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把对方想象成一个小面团,可以揉捏身体的各个部分。间奏部分:一人蹲下,一人绕圈给“小面团”撒芝麻,两人交替做。B和B’段:两人牵手做“双层饼干”,听音乐做牵手翻身的游戏,两个乐句一次,结尾乐句停顿摆好造型。等待“糕点师傅”找出色香味最美的“双层饼干”。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把握音乐节奏,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糕点师傅的忙碌与喜悦。
2、感受音乐活泼诙谐的意境,通过“做饼干”、“闻香味”等游戏情境来分辨不同的乐句、乐段,初步了解音乐结构。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牵手翻身”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音乐、厨师帽、夹饼干的钳子。
【活动过程】
1、通过教师的动作引导让幼儿了解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节奏。
(l)提问导入:你们吃过饼干吗?吃过什么饼干?那你们做过饼干吗?今天我要当一次糕点师傅,给你们做一次饼干,请你们来尝一尝!
(2)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欣赏,观察教师是怎么做饼干的,猜测这些动作是什么意思。
(3)放音乐,教师边做动作边解释动作含义。
(4)放音乐,请小朋友来尝试做饼干,教师在这一步骤有意识的和孩子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交流。
(5)请一位幼儿当“糕点师傅”,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饼干。并交代清楚“糕点师傅”的任务是在音乐的中间部分给所有的饼干“撒芝麻”。
2、通过幼儿之间的合作感受音乐活泼诙谐的风格。
(1)诸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揉面、撒芝麻)
(2)自己找好朋友随音乐前半段做一遍,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动作。
3、玩游戏:做双层饼干。
(l)介绍游戏规则,(两个人的头都要从同一个手臂下钻过去,然后再从同一个手臂钻回来。)请一位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并在最后一个乐句摆造型,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饼干(动物饼干、字母饼干等等)。
(2)两两牵手,先跟老师一起做,掌握好节奏。
4、选择伙伴,随音乐完整做一遍。
5、创设情境:我来闻闻哪块饼干最香,用个大钳子把他们钳出来送给老师们尝尝。
【《做饼干》教案】相关文章:
做饼干小班教案02-28
做饼干周记12-10
做饼干叙事作文01-02
《送饼干》教案05-25
《好吃的饼干》教案03-03
幼儿园笑脸饼干教案 笑脸饼干教案04-02
小班有趣的饼干教案04-27
小班教案《饼干》及反思11-01
《夹心饼干》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