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时间:2023-02-24 11:11: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学习内容:教材第117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拿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117页回答以下问题。

  1、要求准备多少棵树苗,必须先求出什么?

  2、讨论: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断出间隔数比株数(多1还是少1)。所以,在100米的小路上共有个间隔点,那么就可以栽棵树。

  小结:因为植树棵数总是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植树多少棵。

  列式计算:

  3、在一条公路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棵,那么这条路有多长?(比较和例1的不同,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列式计算:

  4、例1是已知( )和( ),求( )。而这道题是已知( )和( ),求( )。根据这两道题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公式。

  株数=( )÷( )+1全长=(株数-1)×( )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4、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要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植树问题二》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11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是“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

  二、互动研讨:

  1、小游戏。拿出纸条,分别把它们等分成2段、3段、4段,要剪( )次、( )次、( )次,比较剪的次数和纸条的段数有什么关系。

  我的发现: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 )

  2、自学课本第118页例2,回答以下问题:

  还是两端都栽吗?

  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两旁都不栽要先算什么?

  3、我来算一算一共要栽几棵树?

  要在小路两旁栽树,要先算出一旁需要栽多少棵树,那就要先求出一旁的间隔数:

  小路一旁栽树多少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小结:这是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栽树”也就是棵数比间隔数( ),

  棵数=( )÷( )-1,株距=( )÷( -1)。

  4、讨论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

  例1是两端都( ),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

  例2是两端都( ),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跟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植树问题三》导学案

  编写人:修改人:审核人:许文良学习时间:使用人:四年级

  学习内容:教材第12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是“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两端都栽)

  棵树= ( )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两端都不栽)

  全长=

  3、同学们做游戏,站成正方形,每边有3人,共有多少人?(画图用△表示)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第120页内容,自学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1、方法一:(图一)上下两边都有( )个棋子,左右两边两端的棋子都已数过,不能重复数,所以左右两边每边只需数( )个棋子,将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

  2、方法二:(图二)每边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都有( )个棋子,共有4个( )。算式是:( )

  3、方法三:每边的两端都不算,这样每边都有( )个棋子,共有4个( ),再加上4个端点的4个棋子,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

  4、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有几种,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因为首尾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四、达标测评: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六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5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3、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几盏灯?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学中的方阵问题。会求最简单的方阵问题。

  2、通过猜想、计算、观察发现方阵排列的规律。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下围棋。

  师:这段时间蓝老师喜欢上了围棋,我们班谁会下围棋?说说看,棋子应该下在什么位置?(演示)

  2、提出问题

  师:这样摆放,这一边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学生一起数)原来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颗棋子。那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呢?

  二、动手操作,独立解决

  1、学习尝试解决。

  2、交流反馈。

  方法一:19×4=76(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这是你的想法,你们是怎么看呢?改:19×4-4=72(颗)方法二:19×2+17×2=72(颗)方法三:18×4=76(颗)

  3、小结:我们在计算棋子时,往往会把角落头的棋子重复算了两次。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往里一层能摆放多少颗棋子?

  2、如果再往里一层呢?

  (1)猜一猜。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2)算一算。(3)发现规律。

  师:跟外一层比,它少了几颗?再往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3、整个棋盘能摆放多少颗棋子?

  师:这里我们对棋子进行了有规则的摆放,在比赛中其实不是这样的(出示图片)有的时候整个棋盘都摆满了,双方还分不出胜负。整个棋盘都摆满了需要多少颗棋子呢?

  4、揭题:方阵

  瓯海区实验小学备课资料杨延龙备用

  在排队时,横着叫行,竖着叫列,当行数和列数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方队我们就叫做方阵。方阵有实心方阵与空心方阵之分。

  5、方阵问题在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说说你平时都在哪里看到方阵?

  6、广场上摆放了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外面三层都是菊花,最外层每边摆了10盆,这个花坛共有多少盆菊花?

  7、在一个方形的池塘边每边有杨树25棵,每两棵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这个池塘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教后反思:这节课和前一课时的植树问题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这节课上好后,大部分的孩子对方阵问题都能很快计算,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每种算法都能讲出算理。有几点对学生还是要提示的,如第二层每边有几颗,学生往往认为是18颗而不是17。第二层往外移每个角落多2颗,借助课件效果很好。对知道一圈多少颗,求每边多少颗,学生对加一还是减一的问题理解上是很有难度的,还要注意处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教学内容:117页例1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1节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100÷5+1=21(棵)

  第二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二)教学内容:118-119页例2教学目标: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4、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2节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二)60÷3=20 20-1=19 19×2=38答:一共要栽38棵树。

  第三课时: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120-121页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具体分析,建立模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来试一试: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八楼需要几分钟?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围棋盘。大家见过围棋盘吗?会下围棋吗?

  2、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一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小结:对于数学问题,不要急于算出答案,要先弄清楚题目意思,画画图,多想一会,找出正确答案来。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121页做一做1。2、121页做一做2。

  3、121页做一做3。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3节数学广角

  19×2+17×2=72 18×4=72

  第四课时: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122-123页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重点: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1、122页练习二十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2、122页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如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3、122页练习二十第3题。先引导学生认识16根高压电线杆排列在一起,间隔的段数应是15段。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122页练习二十第4题。先让学生画一个圆,再任意画几个点,数一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5、123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跑道的两端要插小旗,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订正。6、123页练习二十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7、123页练习二十第7题。先知道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8、总结:

  9、作业: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植树问题教学侧重点: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所谓化归思想,一般是指人们将待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题,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解答与之相类似的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通过、“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渗透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站队这一行为感知点与间隔。

  二、以一道站队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呢?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两端都种)却无法运用呢?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怎样的连接?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缺点所在。

  1、充分体验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而且还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在设计中,学生做操也好,走楼梯也好,看似全部来自生活世界,但学生对这些信息没有感情色彩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只是我自以为是的虚构。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让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误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但学生们还不能将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与自己的认知起点相互结合。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07-01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03-24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4-0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1-28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08-25

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09-25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09-25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09-28

小学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达标测试题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