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1
设计理念: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坦然”,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师生演读4~6自然段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使祖冲之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的形象树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理解“坦然”等词语,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特别想了解同学们,很你们成为朋友。说说你最佩服你们班谁?从那件事看出,说具体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能得到别人的佩服?得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
一、提纲挈领中感悟
老师也特别佩服一个人,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这个人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还能准确预测什么时候发生月食,他是谁?怎么猜猜出来的?(从哪知道的?你真会学习!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
你们说祖冲之值得我们佩服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的4——6自然段,你佩服祖冲之吗?佩服他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回答:
A、 祖冲之很勇敢。(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a 勾画出这句话。
b 读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相机引导理解“听凭”“处置”“坦然”的意思。
c 读出“心情平静,没有一丝顾虑”——坦然。(板书:坦然)
d 在什么情况下坦然回答?徐州刺史刘延孙要过五十岁生日问七月十五晚上的天气如何,祖冲之说将有月食发生,刘延孙很生气,拍着桌子说“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师:对呀,早在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们认为发生月食是不吉利的事,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降临,所以当然生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坦然面对,就可以看出祖冲之很勇敢。
e为什么不害怕呢?你怎么知道的?(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f(课件出示:他开始翻阅资料,进行分析。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g、(课件出示:为了知道月食发生的时间,祖冲之( )进行研究. 当别人饮酒喝茶的时候,他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中寻找相关的资料;当别人——的时候,他在——;当别人在——的时候,他在——
……
师引读:所以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课件出示)
h、读出勇敢。
难怪祖冲之这样不害怕,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课件出示:祖冲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学生指读:“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勇敢,无畏)
i、我从你的朗读中还听出了自信,为什么这么自信?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436年到公元459年的23年里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和祖冲之预测的完全一样。)
师过渡:哦,事实证明了祖冲之推算的准确无误,难怪他这样自信。
j (引读:课件出示)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这样坦然,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自信,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面对生死状,祖冲之的回答坦然中透着勇敢,是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他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越来越清楚了,也能准确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
B 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一会儿,云彩飘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点点儿。
从哪句话看出来?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果然)
“果然”可以看出结果和祖冲之预测的一样。
再读这句话。
C、我佩服祖冲之预测的准确。
语句是:祖冲之说:“现在已经开始了!”(说明祖冲之推算非常准确,不仅到年月,已经精确到时刻。)
二、演读中内化语言
(简化教法,创设情境演读。因为四、五自然段对话比较多,所以我决定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演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活泼。
师:今年的七月十五日是本大人的五十岁生日,可得好好庆贺热闹一下,把保定的祖冲之叫来,我说祖冲之,七月十五日晚上天气如何?
生:那天晚上将会发生月食。
师:大胆,你难道不知那晚我过生日吗?还敢用月食这样不吉利的话来扫我的兴?吗?大人我平时待你不薄,你怎能这么不识好歹,与我做对?祖冲之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
生:这是自然现象,两个月前我就推算出来了。
师:(拍着桌子)如果不发生月食呢?
生: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师:你们看,七月十五晚上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家更是灯火辉煌,宾客满堂,一派吉庆祥和,哪能发生月食呢?嗯,圆月被云彩挡住了,我可得问问祖冲之“你看,还能发生月食吗?”[
生:现在已经开始了!(如果前边学生说到,次环节就可以省掉。)
师:你真是瞪着眼说瞎话,明明现在云彩挡住了圆月,你还说月食开始,你长着千里眼不成?有什么凭据吗?
(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精确到具体的时刻,看来祖冲之推算的是多么准哪!)
师:可是,你说的这话谁信呀,难怪有的客人笑着说
生:别胡说八道了,月食是神仙的安排,你比神仙还能吗?
师:随便指学生问:你听出了什么?
师: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齐读第6自然段。
(这样的演读,既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故事情境,又引导学生走进徐州刺史刘延孙的内心世界,为下边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做了铺垫。学生们在角色转换中,以祖冲之的身份来说、想、读,体会更深刻,揣摩人物内心更到位,积极性也更高。)
三、角色朗读深化理解
1、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3、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4、现在相信你们祖冲之认识的更深刻了,说说你现在佩服祖冲之什么?
师:点评总结到“勇于探索科学,勇敢坚持真理。”
四、说写结合绘画面。
1、(课件出示:众人全呆了。放飞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交流汇报。(适时用成语“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概括,用“像木雕泥塑般呆立着”“像被孙悟空施了魔法定在了那里”来总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理顺条理。)
3、拿起笔来写写吧。
(说完后再让学生写,降低了难度,写的片段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
五、作业:
1、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家长、朋友介绍清楚月食这种自然现象,可通过画图或用物品演示来完成。
2、课下看看“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20xx.3.1 最新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 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⑵ 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20xx.3.1 最新版
⑶ 轮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三年级语文教案3
《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五、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
①“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题回“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排演课本剧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真情,体会小萨拉的优质言行所表现的善良品质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在你们家中谁是最弱小的?
2、出示课题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3、读题质疑
可能出现这几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2)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3)在课文中到底谁是最弱小的?
二、自学
1、分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课文3)解决问题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学生互教互学音形义。
2)根据喜好分小节读课文,相互评议。
三、新授
1、指名交流解答问题,指导朗读。
1)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示:现在……萨拉问道。
指导朗读
2)回答“谁是最弱小的”
出示:滂沱大雨……毫无自卫能力。
指导朗读
3)回答“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联系风雨来时一家人的表现,体会一家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和睦美满的真挚感情。
出示:萨拉朝蔷薇花丛走去……盖在……
指导朗读
2、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更弱小的人。
3、齐读课文
四、表演
1、语言直播厅:找找好朋友,准备表演课本剧。
2、小组表演,师生评议。
三年级语文教案5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
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赤褐色、疾飞、锐利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荡漾、陡峭、锐利”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与翠鸟捕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准备:
翠鸟图片以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投影图片:停在苇秆上的翠鸟。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
2.出示课题,板书:《翠鸟》
3.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翠鸟什么样?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本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师范读
1.师:你们听……(教师范读)。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师: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苇秆”应读“wěi gǎn”,不要读成“wéi gān”。
“翠”、“饲”是平舌音。
“赤”、“衬”是翘舌音。
(二)、检查自学,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边是“ ”,不要写成“羽”。
“秆”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
“绣”右下角是“乃”,不要写成“反”。
“腹”右边的中间是“日”,不要写成“目”。
“衬”左边是“衤”部,不是“礻”字部。
“希”上边的第二笔是“ ”,不要写成“乀”。
2.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秆( )绣( )衫( )疾( )
杆( )锈( )衬( )急( )
泡( )锐( )饲( )希( )
抱( )脱( )词( )稀( )
三、布置作业
1.课文读三次
2.完成生字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翠鸟有了哪些了解?
(翠鸟的外形,活动情况,捕鱼情况以及它居住的地方。)
板书:外形动作捕鱼
二、深入研读,领悟写法。
1.看投影:不带颜色的翠鸟。
作者都介绍了翠鸟的哪些部位?请你用“ ”画出来。
翠鸟各部位是什么颜色的?请你用“( )”画下来。
2.看投影:按顺序说说刚才你所画的内容。(说到什么颜色,投影就打出什么颜色),接着再出示一遍没有颜色的翠鸟,请同学们对比,看看有颜色的翠鸟怎么样?
板书:美
3.刚才同学们画的很准确,概括得也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把翠鸟外形的美读出来呢?
(1)自己练读。
(2)集体朗读。
4.研究写法: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外形的呢?
(1)小组讨论,相互补充。
(2)领悟写法。
(首先,作者用了部分的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部部分羽毛的颜色。最后,作者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形象而又具体地写出翠鸟羽毛的漂亮,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积累词句,学习写法。
三、朗读体会,用词之妙。
1.“品读”翠鸟行动或者说活动部分。
(1)自己试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参加全班赛读。
(3)在赛读时让学生注意听,比较全班谁读得好,好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语气、语调、节奏上要加以指导。
如:“疾飞”说明翠鸟飞行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飞得低而快。因此在读此处时,声音要先低后短而快。
又如“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因此,在读此处时,先短促,后轻缓。
最后,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或配乐朗读,让学生欣赏,在欣赏中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4)通过刚才的练读、赛读及欣赏,你们谁能概括出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快(或敏捷、迅速)
2.翠鸟怎样捉小鱼?请你把它的动作词语用“[ ]”画出来。
(1)指名读有关句子。
(2)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而往远处(飞走)了。
(3)讨论括号中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句子。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外形与本领的关系。
①因为翠鸟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所以它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
②因为翠鸟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所以它目光“锐利”。
③因为翠鸟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所以它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搏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练习朗读并概括地说一说翠鸟搏鱼的本领怎样?
板书:准
四、体会情感,拓展延伸。。
1.这么美丽、机灵的翠鸟谁不想捉一只饲养呢!可是作者为什么打消了捉一只饲养的念头,反而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因为作者十分喜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因此,想多看它几眼。)
2.指名读句子,要读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结: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地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师:今天,我们和翠鸟交上了朋友,它给小朋友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出示:“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在很远的陡峭的石壁上居住吗?
4.请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篇中寻找答案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8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3、知道爱迪生从小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后来成了的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爱迪生。
2、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出示阅读要求,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学生自学
三、交流阅读情况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词语
2、学习“孵”
3、学习“搂”
4、理解“哦嘘哦嘘”“笃笃笃”
(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交流
2、小结
(三)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学习1-7节
1、轻声读读课文1-7节,划句子。
2、出示三句问句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节,指名读三句疑问句。
4、小结
5、自读1-6节,完成填空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
(3)小结、板书
6、说话练习
7、小结
8、读1-7节
五、学习8-12节
1、按学习步骤自学8-12节。
2、指名交流填空
3、讨论爱迪生傻不傻。
4、小结
六、说写练习
1、出示练习1
(1)自己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出示练习2
(1)同桌互说
(2)指名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的样子吗?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在小的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质疑:原来你们小的时候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啊。那孩子们猜猜世界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都有谁?他们又学习了哪些本领呢?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间=简
目+争=睁
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C“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5)月亮:学会了晚上发光,也学会了不断变化。这符合现在月亮的特点吗?月亮为什么觉得白天发光这个主意不好呢?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折叠式口袋书制作方法)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能按照课件上出示的图片,将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本口袋书,计时2分钟,现在开始。
2.(时间到,教师选2位同学上台展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折得好?为什么?(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随机板书)
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两位主人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词。(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布料一直在柜子里搁着)“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每天都会去找裁缝,告诉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点穿上新衣服)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开始裁料)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将课文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小组合作。
(1)分角色朗读,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体会两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相互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你喜欢哪位人物?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评议;指导朗读时,“急性子”语速快、紧凑,“慢性子”语速平缓)
3.课件出示:“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1)听到裁缝的话,顾客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2)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师过渡:急性子顾客因为裁缝没能及时地用他给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气,可当他听到“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这句话时,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4.假如他们俩交换一下性格,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发挥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评价并指导)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俩人之间的有趣故事。
三、总结提升,复述故事
1.出示表格: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2.学生看表格说故事,先在小组内练习,组员相互补充,再派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4.师总结: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欢故事里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个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读完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做任何事之前,我们要做到考虑清楚,做决定后不要随意更改。)
[教学板书]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顾客 要求多变
慢裁缝 配合顾客要求
[教学反思]
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本文是一篇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文中所传递的启示。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我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与改编,让他们在阅读与表达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 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 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 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天地04-08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语文教案11-1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2-18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02-15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01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05-04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