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7 22:31:36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掌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内涵,领会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紫色的小花》。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说说你初读后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3、结合课前的预习及交流的情况,讲一讲你都读懂了什么?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4、提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5、指名读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三、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紫色的小花长得什么样?一夜之间都有怎样的变化?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小花的美画。

  3、当黎明到来时,随着小花的'外貌变化,她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她的话语当中能体会到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4、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又怎样的感受?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朗读体会花儿之间的对话。

  二、拓展思维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听完栗子花的回答,紫色的小花作何感受呢?她以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3、学完课文,你最想对紫色的小花说些什么?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紫色的小花的心理变化。

  5、表演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再创作。

  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紫色的小花

  紫色花:隐为我们的美,全世界都将是紫色的。

  栗子花: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那就没有美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综、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能力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面五星红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同学们,瞧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生:五星红旗,关于五星红旗,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师小结: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关于这面红旗的感人故事,就层出不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让我们先和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交朋友吧!同学们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谁来读读。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开始吧!

  2、同学们你们会认了吗?来这些词语谁来试试。(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生读、齐读。

  3、把熟字去掉,同学们你还认识吗?来愿意当一下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

  三、熟读课文,理清脉络

  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朋友,这样读起课文是不是更流利了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谁来评价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读的,读得怎么样?(指生评价一下)。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指生回答)那么课文中一定有不少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看小组合作学习建议,(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的课件)谁来读读。好开始吧!讨论得有结果了吧!哪个组先来。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

  (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从这一部分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好的,我们继续汇报,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从这一部分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心爱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好的,我们继续汇报,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从这一部分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4)凝视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来四组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在这一部分中你有什么不明白吗?(生我想知道作者凝视着五星红旗可能会想些什么?)谁来帮他解答一下他这个问题?(生)到底这位中国留学生换还是没换呢?

  (5)拒换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

  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我是怎样做的?齐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忽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趔趔趄趄是什么意思?从趔趔趄趄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虽然我饿到这种程度了,但是我仍然没有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读到这里,你对这位中国留学生想说些什么呢?而此时面包店老板又是怎样做的?

  (6)花拥五星红旗部分::出示课件

  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找的句子是xx归纳的小标题为xx心爱的五星红旗是谁插在花瓶里呢?生:(面包店老板)面包店老板在这之前是什么态度?

  生(找句子,读句子)(讲究平等交易,用红旗换面包)这是面包店老板之前的态度而之后呢?(生:找句子读句子),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如此感人的场面,你想做什么呢?

  五、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手举、脖系、心爱、凝视、拒换)五星红旗,我们可以深刻深受到‘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花拥五星红旗也可以看出国际友人对我的友好。

  五星红旗做为我们祖国的象征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看录像,(课件播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升国旗、及刘翔夺冠的录像)看了录像了,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旗的尊敬和喜爱之情呢?这个留待下节课,我再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课时目标:

  1、紧扣“棘手”,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体会儿童队员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

  2、补充课文空白,创设情境写好对话。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护。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写对话,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

  板书预设: 14、 检阅

  棘手 羡慕 心情

  尊重、关爱 神态( ) 说

  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波兰国庆节那隆重的检阅仪式。可是在这检阅之前,一所学校的一些儿童队员碰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板书:棘手)博莱克左腿截肢了,检阅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抓住“棘手”,感悟美好心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6页,默读第2—9段,想一想: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件事很棘手?找出有关句子,划一划。

  2、交流点拨: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这件事很棘手。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师: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师:谁都不出声,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段话是他们的心理描写。这一连5个问号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呢?自己读一读。

  (3)创设情境,讨论解读:现在我们就是儿童队员,博莱克就是我们班级中的一员。我们也一起来讨论一下。儿童队员们——准备好了吗?(师问生答形式)

  师大家为什么想劝他不去?担心什么?

  师:既然这样,那就劝他别去?可以吗?

  这真是太为难了,可是,大家觉得无论怎样也不能伤害博莱克,所以,最后决定让——他去。

  (4)朗读:

  师引范读:可是让他去,又该把他放在哪儿呢?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把他放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真是太为难了!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们的为难表达出来呢?

  (5):这件事情真是太棘手了,难怪当初大家商定这件事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当一个队员提出这件事的时候,俱乐部里顿时——鸦雀无声。

  3、抓住“羡慕”,体会儿童队员的美好心灵

  (1)这件棘手的事,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7——9段。

  (2)为什么要把他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7——8段,读读队长和队员的话,想一想他们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想让大家羡慕我们什么呢?难道是羡慕我们队有一个拄拐的儿童队员吗?依生说板书有关词语。

  4、你们说得真好!难怪在检阅的时候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学生齐读)让我们也一起来夸一夸这些儿童队员吧,(齐读)。

  三、创设情景,写好人物对话

  1、模拟情境,告诉消息。这样棘手的事终于解决了,大家可高兴了。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很棒的小伙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博莱克把!(层次要求:把话说清楚、说出神态)

  2、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演博莱克)

  (1)明确要求:注意听清我们的对话,观察我们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想想我们说话时的心情。

  (2)师生情境表演。

  3、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我们表演的情景写下来,能干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写对话的时候尽量能用上提示语,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写具体,能干的同学还可以用上三种对话形式。

  4、学生想象写话,师巡视指导。

  5、点评,展示。

  四、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真棒,不仅从文中读懂了儿童队员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还写出了大家对儿童队员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尊重、关爱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着爱与阳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

  (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

  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

  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

  第一,想象奇特合理;

  第二,说得清楚明白;

  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之情,产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xx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泰戈尔印度

  降润碰触裳扬臂

  横平竖直方正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加细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分不开的。本堂课我有个别同学是手把手指导的,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的字会有进步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同学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同学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同学去观察、议论个人见解,从而使同学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建议: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

  电影──()会议──()

  【日积月累】

  这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同学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同学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保守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身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过程建议: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同学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不同意见。

  3、选择自身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_________;

  络绎不绝的汽车__________。

  〖我会读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同学进行对读或扮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同学联系学过的课文,自身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和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同学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同学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⑴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⑵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沛“对话”,夸夸家乡:

  ⑴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身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身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⑵ “导游”“推销员”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⑴把自身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身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⑵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身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身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同学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沛展示自身各方面的才干和学习效果。

  1、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身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安排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效果。

  这次“”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同学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局部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身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身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同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爱祖国》综合资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红领巾、花朵、老师、同学”等词语。认识“旗、鸽”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吐了少年儿童的心声。先通过少年儿童对亲近的人和熟知的事物的爱,体现了他们的爱心。然后通过自问自答,突出最爱的是祖国,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识记和书写生字。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的彩色投影片或挂图、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6个生字中,“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声母是边音,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生字。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分都是学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方法记忆;左边的“令”要与“会”区别。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边的“”,要与“西”区别,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写字教学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三)词句教学

  这首诗是以小学生的口吻写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万里长城”可以出示投影片,老师作简要介绍,或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可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或回忆在国际比赛中,当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就会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白鸽”是和平的象征,要让学生体会到,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理解“祖国”一词时可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四)朗读指导

  朗读本课,要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用加重语气、放慢速度等方法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语气要十分肯定。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是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读例句,再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感知“最”的前后是句子的两个部分:谁(什么)最怎么样。可以问:谁最喜欢踢足球?可以填写“我”“我们”,也可以填上人名,如“小明”等。第三句要求填写主语和谓语,可以问学生:什么最怎么样?(中国的长城最长。那座楼房最高。)还可以问: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六)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歌颂祖国的儿歌,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引导读中领会

  1.引读或轮读第一句。师:我爱——,生:万里长城;……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这一句式:谁爱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说说为什么爱。不一定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最后老师点出第一句表达的顺序。

  2.读最后两行,想想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教师简要介绍祖国的自然状况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分析识记生字。

  (七)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

  (八)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九)布置扩展练习

  请小朋友收集与祖国有关的图片,准备参加“我爱祖国”图片展。

  五、参考资料

  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的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进行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长城有6700公里长,从远处看像一条巨龙。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现在,长城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后选词填空,提高辨析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2.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尝试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会灵活运用词语,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3.进行扩写句子训练,尝试把句子写具体,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4.积累俗语、座右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选词填空,补充词语并口头造句。

  2.扩写句子,积累名言警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词语,接下来让我们—起走进“词语王国”,一同去感受词语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第69页“练一练”中的第一部分内容选词填空。

  (1)读一读,教师随时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学生选词填空。在小组内交流选得的词语是否正确。

  (3)教师讲解如何辨析近义词。

  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A、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B、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C、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D、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E、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F、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G、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H、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I、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J、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4)全班交流答案,总结选词方法。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口头造句。

  (1)学生独立补充词语,并与同桌交流所写的字是否正确。

  (2)全班交流,并自选词语,造句。

  (3)拓展相近含义的成语,读一读,记一记。

  一心一意废寝忘食目不转睛

  心无旁骛心无二用

  4.把句子写具体。

  (1)学生读句子,说说句子表达的'意思。

  (2)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3)在全班交流扩写句子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扩写句子,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一般有有两种方法:

  1.局部扩句法。(板书)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板书)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扩写后别忘了加标点。

  二、记一记。

  1.课件出示第69页“记一记”中的内容。(板书)

  2.指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说说词句的意思。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出自《战国策》。

  4.引导学生读、背词句,说一说用在什么情境里。

  三、一起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弄明白什么是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来泛指人们激励、警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2.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座右铭: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曾国藩

  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巴斯德

  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章乃器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付出。——安东尼罗宾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百石如其坚,守之不失道自金。——岳飞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3.学生设计自己的座右铭,并在全班交流。

  四、板书设计:

  扩句方法:1.局部扩句法。2.整体扩句法。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

  五、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和,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奠定基础。上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制作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并有机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感受最深的是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哪怕活动过程中有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词填空。

  丰盛丰富

  妈妈为我们准备了()的午饭。

  这位小姑娘的想象力非常()。

  附答案:

  丰盛丰富

  2.把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专心致()()不斜视

  全神贯()苦()冥想

  附答案:

  志目注思

  小莲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学习。

  经过苦思冥想,我终于解答了这道难题。

  3.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小红唱歌。

  小鸟飞走了。

  附答案:

  我的好朋友小红正在小河边练习唱歌。

  那只美丽的小鸟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新旧桃符欲望魂魄借书

  洒水为何放牧兄弟独自

  异乡佳句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节课的学习里,我们将探究本课内三首古诗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元日》

  1.《元日》的作者是谁?

  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明确:“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明确: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迎接新年的到来,餐桌上菜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充足;贴对联、贴福字: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守岁、拜年:寄托美好愿望和祝福……

  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

  明确:

  ①贴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②饮屠苏酒:药酒名。这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大年初一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健康长寿。

  ③燃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会发出爆裂声,人们用这种方式驱除邪秽,求得一岁平安。

  5.在《元日》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爆竹”“屠苏酒”“桃符”,勾勒出一幅欢乐喜庆的节日画面。

  6.《元日》这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暖”字是诗眼。辞旧迎新,春风送暖,是万象革新的开端,体现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是诗人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望。

  (二)《清明》

  1.请班上同学介绍清明节。

  明确:清明节在仲春(即春节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明确: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失魂落魄,心情愁闷。

  3.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

  明确: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漫天纷纷而下的细雨,给出行的人们增添了不便,在走走停停中增添了不少愁绪。这句诗用语简练,画面生动,既交代了环境,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你觉得诗中的行人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心情很愁闷,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

  5.从诗文前两句,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

  6.用自己的话说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

  明确: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牧童指了指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7.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明确:因为诗人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8.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明确:“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明确: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交流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四、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⑶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⑴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⑵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充分利用“学习提示”引领整课的教学。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篇略读课文前都会有一段编者写的话,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读这段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使得教学环节清晰又有条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非常明确,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让学生明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话,当学生到了第三学段,遇到略读课文的时候,即使老师还没有教,学生也可以按照“学习提示”自己来学习课文。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指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我们第二学段的教学中,我想老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围绕学习提示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刚刚是中年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时我没有要求一步到位,而是辅以手段,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让生的语文能力有所发展,学生从说得不太好到说得比较清楚、简洁。

  三、教材处理比较得当。

  我选取了课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彼得写的账单和妈妈写的账单,吧两份账单放在一起,请学生进行对比,先让学生读这两份账单,想想两份账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经过读对比,发现妈妈写的账单都是0芬尼,而彼得却向妈妈要60芬尼,第二发现时彼得为妈妈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妈妈为彼得做的事都要花很多的心血,而且一做就是十年。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探讨“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提示:妈妈既然做了那么多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年,为什么要在账单上写上0芬尼。对比读账单为学生感受妈妈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课时目标:

  1、紧扣“棘手”,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体会儿童队员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

  2、补充课文空白,创设情境写好对话。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护。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写对话,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

  板书预设:

  检阅 棘手 羡慕 心情尊重、关爱 神态 说 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波兰国庆节那隆重的检阅仪式。可是在这检阅之前,一所学校的一些儿童队员碰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板书:棘手)博莱克左腿截肢了,检阅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抓住“棘手”,感悟美好心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6页,默读第2—9段,想一想: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件事很棘手?找出有关句子,划一划。

  2、交流点拨: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这件事很棘手。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师: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师:谁都不出声,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这段话是他们的心理描写。这一连5个问号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呢?自己读一读。

  创设情境,讨论解读:现在我们就是儿童队员,博莱克就是我们班级中的一员。我们也一起来讨论一下。儿童队员们——准备好了吗?(师问生答形式)

  师大家为什么想劝他不去?担心什么?

  师:既然这样,那就劝他别去?可以吗?

  这真是太为难了,可是,大家觉得无论怎样也不能伤害博莱克,所以,最后决定让——他去。

  (2)朗读:

  师引范读:可是让他去,又该把他放在哪儿呢?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把他放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真是太为难了!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们的为难表达出来呢?

  (3)小结:这件事情真是太棘手了,难怪当初大家商定这件事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当一个队员提出这件事的时候,俱乐部里顿时——鸦雀无声。

  3、抓住“羡慕”,体会儿童队员的美好心灵

  这件棘手的事,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7——9段。

  为什么要把他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7——8段,读读队长和队员的话,想一想他们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想让大家羡慕我们什么呢?难道是羡慕我们队有一个拄拐的儿童队员吗?依生说板书有关词语。

  4、你们说得真好!难怪在检阅的时候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学生齐读)让我们也一起来夸一夸这些儿童队员吧,(齐读)。

  三、创设情景,写好人物对话

  1、模拟情境,告诉消息。这样棘手的事终于解决了,大家可高兴了。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很棒的小伙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博莱克把!(层次要求:把话说清楚、说出神态)

  2、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演博莱克)明确要求:注意听清我们的对话,观察我们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想想我们说话时的心情。师生情境表演。

  3、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我们表演的情景写下来,能干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写对话的时候尽量能用上提示语,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写具体,能干的同学还可以用上三种对话形式。

  4、学生想象写话,师巡视指导。

  5、点评,展示。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真棒,不仅从文中读懂了儿童队员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还写出了大家对儿童队员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尊重、关爱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着爱与阳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雷雨》一课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三、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五、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

  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

  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

  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

  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1自然段。

  (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

  明确: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之浓郁。想象一下清晨公园的美景,荷花宛若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

  明确:高兴、惊喜、迫切……

  (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之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2)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2-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易教案03-15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案01-13

三年级下册语文《松鼠》教案12-16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01-12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