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3-01-30 14:22:0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序的排列词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熟记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和名言,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积累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及名言。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廉洁自律和勤俭节约的名言、成语、故事,记在积累本上。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练。

  此项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有序排列词语、逻辑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注意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大多涉及一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3)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词语,并说明理由。

  2、日积月累。

  此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学生理解词意,积累词语、名言的`同时,了解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初步理解词语及名言警句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用抓重点的词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等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的意思。

  (4)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5)练习背诵。

  (6)扩展积累,朗读或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成语名言,初步理解其含义,从中感悟其。

  (7)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第二课时:

  1、知识窗。

  (1)介绍徐向前元帅的简历及相关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徐帅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3)学生谈感受,说的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4)学生说说每个清官戏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清官戏或故事,并谈感受。

  2、大家一起来。

  此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关心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了解收集情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自由讨论,互相交流。

  (4)教师指导编排方法。

  (5)学生合作,编写目录或节目单,小组间传阅交流。

  (6)汇报展示,学生。

  (7)教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

  第1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兰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图片并配以悠扬乐声。

  同学们,这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这里的田园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在阅读中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麽印象?)

  二、诵读体验,品位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麽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再大声读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共同感受这令人陶醉的田园风情。

  三、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1、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语句,段落,全文均可)读后互评。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荷兰“牧场之国的美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仅如此,你还对荷兰有那些了解?结合课前所查资料,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出示:荷兰是 之国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正向同学们所说,荷兰无愧于“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美誉。这里的田园风光,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动着我们,那麽今天课后就让我们把这美好意境记录下来吧。

  出示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2、继续查阅资料,了解荷兰及其它国家的风光,把感受记在日记中或在夥妍队报中刊出。

  五、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水之国 荷兰

  花之国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

  (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9

  小英雄雨来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德育目标: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 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雨来 游泳本领高

  ↘

  上夜校

  ↘

  掩护李大叔

  ↘

  智斗强敌

  ↘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

  (热爱祖国)   脱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2、理解文章结构,能利用规律概括段落大意。

  3、能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4、会用关联词来介绍一样物品。

  5.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导学单:

  1、这篇课文我已经读了()遍,自己认为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我已经会认读这些新词:

  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3、我要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有?

  4、读了课题《新奇的纳米技术》,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导学过程

  基础部分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新奇的纳米技术》。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新奇”的意思?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新奇的事物。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除臭技术、微观对象、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度量单位、这种大小的物质、纳米自清洁技术、碳纳米管、纳米管储氢气、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重点部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2.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些?为什么?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度量单位?

  3、理解“顾名思义”的意思。

  4、理解: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5、你觉得这句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从文中用——划出。分析总分段式的特点。根据规律,找到3、4、5的总起句,说出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这本段,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的涂层、纳米领带、纳米彩旗)

  2、细读这些例子,说说运用了纳米技术后,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拓展部分

  仿写片段: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

  仔细观察使用图,看看纳米牙刷有什么特点?仿写一个片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

  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尝试收集,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用较恰当的语言描叙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课前播放音乐。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认真地听,大胆地说。

  [点评: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学习,心情愉悦,气氛活跃。在课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了准备,长期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短期目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

  二、整体回顾

  师:上星期我们学完了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件出示五篇课文的题目)《浪花》《大自然的语言》《要下雨了》《红领巾真好》《小狐狸卖空气》。

  1.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不想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吧!(课件出示课题。)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的落脚点在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此环节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过渡到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

  三、走进大自然

  (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两扇大门,一扇大门上写着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门上写着神秘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大自然既神奇,又美丽,你们是想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学生用鼠标点开大门。)

  [点评:课件设计两扇大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选择,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课件出示大自然风景图)

  1.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请你说说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最想说什么?

  3.游览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课件出示祖国自然景区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点评: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运用课件收集的大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期训练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会越来越丰满。]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录音: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师: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语言,它用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大自然的'语言,收集好了吗?

  1.将你们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画画,有的组编儿歌,有的组写句子。)

  2.分组汇报,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收集的内容。教师点评。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小组搜集信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创造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四、保护环境大行动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你学习《红领巾》一课,为这些地方写警示牌:(课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园、动物)

  [点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实际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总结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方便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碗水”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实验用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水”,思考讨论;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

  生自由说,出示课题,填入“碗”字。

  2.生齐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可能说到环保、节约用水,可能说到课文内容……

  3.师述:在生活中,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在文人笔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欢乐之泉,是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作家吴然就以水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读,检查纠正读错的字音。

  3.认读生字词。

  重点指导识记“粑、吱、芋”。

  出示词语,指名读。

  苔藓浸出石墩粑粑芋头吱吱地叫

  盛满透过蝴蝶蜜蜂擦嘴不紧不慢

  4.填空。

  ()的树林()的苔藓()的泉水

  ()的沙地()的乳汁()的娃娃

  5.比一比,说说每组两个字的异同,再组词。(在说的过程中进行写字指导)

  透()锈()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6.指导写字。“碗、透、蝴”分别是“宛、秀、胡”加偏旁组成的,“浸、歇”可与“侵、竭”比较识记,“蝴、蝶”都与昆虫有关。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规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读课文,理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围绕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黑板上简单板书。(以下问题为理解的重点。)

  (1)这眼泉为什么被称为“一碗水”?

  (2)这眼泉水给山里的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3)老人们为什么说它是一眼灵泉?

  四、了解“一碗水”的形成。

  1.出示课件:大自然多美呀!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林,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在密林深处、岩石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着。

  指导看图,从图中找出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为什么叫它“一碗水”呢?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讨论:你读出了“一碗水”的什么特点?

  (1)小,只有一碗。

  (2)一年到头总不干。

  (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不紧不慢”说明什么?把“浸”换成“流”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

  4.太神奇了,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

  启发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原理。

  5.小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光有观察还不够,必须深入思考,大胆探究,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一碗透过浸歇息蝴蝶

  2.说说“一碗水”的特点。

  3.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一)“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1.生自由读,找画相关段落。

  2.学生汇报。

  给人带来的欢乐:读第3节。

  理解“歇息”的意思,认识“粑粑”“团饭”“芋头”。

  从哪里看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

  读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一碗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汇报。

  给动物带来的欢乐:读4—7节。

  (1)有哪些动物来喝这甘甜的泉水?他们怎么喝的?(指导朗读5、6自然段) (2)还有动物来喝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钡4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B钡7自然段,“竹叶”“梅花”分别是谁的爪印?照样子把省略号的内容说一说。

  (3)这些动物怎样喝水的`呢?

  A毙∽楹献鳎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物来喝水?他们是怎样来到“一碗水”边,又是怎样喝水的?

  B敝该说,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C蹦馨涯阆不兜亩物来“一碗水”边喝水的动作、样子表演出来吗?

  D弊杂缮咸ū硌荩大家评价,谈感受。

  E敝傅冀这部分内容写成作文片段。

  (4)你在旁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不惊动,一起玩儿……)

  (二)为什么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1.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评价,再读。

  3.你喜欢的动物喝了一碗水后会怎样呢?

  小猴子更聪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变得更勤劳了。

  大象喝了会帮人们做更多的事情了。

  …………

  4.除了森林里的动物,还有谁会喝到这一碗水,又会变得怎样呢?

  旁边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长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体更健康了。

  …………

  5.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齐读。为什么说它是“大山的乳汁”?

  填空:()的乳汁

  (甘美、甜美、甘甜……)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指导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阅读拓展。

  阅读欣赏吴然的《歌溪》与《珍珠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作文片段:小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

  板书设计:

  一碗水小、不干、不浅不漫

  灵泉小松鼠、山喜鹊……

  动听、机灵、聪明……神奇

  美妙

  备课参考

  《一碗水》作者简介

  吴然,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省宣威县人。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花集》《珍珠泉》《小鸟在歌唱》《一碗水》《我的小马》和评论集《儿童文学札记》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补充成语的小游戏,好不好啊?

  出示成语。

  2.看到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是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花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啊?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4.大家说的真好!我们的作者李天芳从乡间来到城市,住进了机关的四合院,种下一片太阳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种一片太阳花》。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指名回答)

  归纳板书: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共同解决。

  那就请你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标记,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①生词会读了吗?我想请一组同学们来读一读,谁想读?

  课件出示生词:

  焦躁、斑斓、花圃、服侍、贪婪、充沛、缤纷、慵倦、炽热、兴旺、偃旗息鼓、昌盛、美人蕉。

  ②大家看着拼音能够准确的读出生字来,如果去掉拼音,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小组内读一读这些生词,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又认真,又准确。(小组合作读生词)

  ③读得不错。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4.看来大家对生词掌握的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评价:读得不错。

  三、细读体悟

  1.作者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①请你仔细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

  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设计思路

  (一)、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还有的学生说:“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懂的画一画,不懂的提出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我发现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播放VCD)①“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②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③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学时,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全文。

  1、探索中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当时学生提出疑问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借助VCD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又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然后我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不可以”。“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2、实践中感悟真谛。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好吗?”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播入轻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短暂的一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刚才的一分钟内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自己一分钟读了260多个字,有的同学高举自己的作品,原来他写了50多个字,但也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想好该做什么。我相机告诉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感受很深刻。同学们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与一位特别的朋友赛跑,我竟跑赢了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它就是时间。”“今天的语文课让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这些感性的东西也从他们小小心中产生。

  3、朗读中品味情感。

  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VCD)、指读、评读、齐读等。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0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8-30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23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03-28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8-30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八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