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对学生进行“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人民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是王丽小朋友七岁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钱么?老师把她的存钱罐带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认识人民币)我们可要爱护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整理分类,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质地分:硬币、纸币;
(3)按颜色分:红色、绿色;
(4)按版别分:新版、旧版。
3.出示一张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辨认的,并且按照我们的分类来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4.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6张1元=6元、2张5角=1元、5张2角=1元、10张1角=1元、2枚5分=1角、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来一共是9.18元,即9元1角8分)
三、自主练习1
观察图,说一说人民币的面值。知道硬币(5角、1元)和纸币面额相等,介绍我国发行的5套人民币。
你是怎样换的?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2—6
教学目标:
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及兑换。
教学重难点:
自主练习第3题人民币单位的改写题。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
2:说一说
说一说玩具小猴和飞机各是多少钱?(注意:将元和元和在一起,角和角和在一起。)小组讨论、交流。
2.自主练习3:
(1)先自己做一做,再集体纠正答案。
(2)2元8角=( )角,主要考虑2元= ?角
(3)16角=( )元( )角,主要考虑10角= ?元
3.自主练习4:寄信
你寄过信么?寄信时同一邮资可以选择不同面值的邮票。看一看,寄这两封信分别需要多少邮资?
4.自主练习6: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
(1)认识生活中的标价方式。
(2)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知道4.50元是4元5角。
5.自主练习5: 购物
模拟真实的购物情景。如果你想买一件,应该怎样付钱?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01-26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1-25
第五单元《动物》教案04-12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05-1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5篇01-25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3-24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2-07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2-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