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集合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 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 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
课题:
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
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
①实地考察;
②查阅资料;
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篇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
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
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二、 教学新课
(一)求分率
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4、反馈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率?650(650+400+250)=5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650-400)400=5/8
(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
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
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①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是多少人?
130050%=650(人)(说说你的揭题思路)
②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
65050%=1300(人)
③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
650(1+5/8)=400(人)(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④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
400(1+5/8)=650人
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 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
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
6、师小结: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列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练习
1、对比练习
① 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301/6=5人 (说说另外的方法)
② 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25(1-1/6)-25=5(人) (说说另外的方法)
通过练习,你想说什么?(看清单位1,找准关系。)
2、一题多解
陈老师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1/4,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可以看完?
你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先独立完成,不能解答时与同桌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反馈、交流
师总结:在解答时可以不用具体数量,直接用分率求,也可以用具体数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用分率求比较简单。
3、专题研究
某种股票进期走势如下
日期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涨跌
+5%
+5%
-5%
-5%
某股民用10000元炒该股,你认为该股民从13日购入到16日为止是亏还是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说说你的想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5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习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习。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6
第五单元 总复习
数 与 代 数
课题一: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 )是自然数,( )是小数,( )是整数,( )是正数,( )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
(4)53005300读作( )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7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分
米
2分米2分米
(四)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 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0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 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整理
自然数 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 小数 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 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 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 学生练习
b. 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 学生练习判断。
b. 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 0.7 0.7550.760.75。
c. 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 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1
复习内容: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04-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23
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02-05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3篇)07-04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1篇)01-23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1篇)07-02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5-16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