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旋转平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
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
过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生活中的折扣现象,理解折扣的含义。
2、能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3.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孩子们!五一和国庆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你见过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
(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大家看,(出示课件) 你认为打折之后去购买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师:对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知意义 。(2)、会运用
刚才有同学提到他的理解,那是这样吗?在这节课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好,让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折扣的意义
1、任务呈现:请大家自学书9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
(2)几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 九五折= ( — )= ( )﹪
(4)八折表示什么?九五折表示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后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互相帮助。
3、展示交流
(1)明确”打折”的含义
打折就是商店降价出售,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2)明确“九折”“八五折”的含义
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谁是谁的85%呢?谁能说一说八五折的具体含义?
(3)及时巩固
也就是说,折扣都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是这样的吗?那你能不能很快地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你能说说这些折扣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图)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描述。
七折 六五折 八八折
(4)小结
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折扣的意思,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现价是原价的85%(或十分之八点五)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折扣知识,下面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折扣知识帮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任务二:用折扣解决问题(例题4(1))
1、出示例4的第(1)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小结: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解决的。看来呀,关于折扣的问题我们只要把它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看来这道题没有难倒大家,好,来道难点的。
2、任务呈现
幻灯出示例4的.第(2)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3、展示交流
是啊!九折就是便宜了一折,我们是说打九折销售,在国外有些国家就说成降价10%。说法是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吗?六折就是便宜了几折,八五折呢?
4、比较上两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刚才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已知了原价的折扣,求现价和便宜了多少钱,在解答方法上我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折扣问题的应用题其实就是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可以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去解答。
5、同学们!通过这几次的购物经历,老师发现大家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其实关于折扣还有很多的小奥秘。如果商场打折你最想让他打几折呢?也就是折扣数越小越好,刚才有同学提到0折,其实0折并不是不花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
看这道题,同一款米奇书包,在A店打八折,在B店打九折,如果是你,你会到哪个店去买?
那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书包的原价,你还会这样选择吗?A店原价95元,B店原价80元。想想看你要去哪个店去买?非常好,大家都拿出笔来开始计算了。
小结:同学们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不错。看来我们在购物时,不能仅看折扣,还要看这件商品原价,当然我们还要注意这件商品的质量、你是否需要等等,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手段所蒙骗,做一个理智地消费者。
好,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检测一下吧?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一、填空、
1、七折=( )%=( — ) 95%=( )折。
2、九五折表示现价是( )的( )%。
3、一件衣服打六八折销售,就是便宜了原价的( )%
四、解决问题
一个书包原价100元,现在商店打八八折销售,买这个书包现在要花多少钱?便宜了多少钱?
2、结果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3、反思小结
折扣是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非常广泛,这些知识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可不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打了“折扣”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简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交流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 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①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②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③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⑤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
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杯子的数据从里面量得到直径8cm,高10cm;牛奶498ml)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3.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用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②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两生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如果要测量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试一试吧?
六、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根据比值相等的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概念的判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因为没有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初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其实应该共可写出8个比例。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 3:4=1.5:2。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该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须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能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完成。
练习六第1题必须特别关注,因为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判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还补充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该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练习六第2题,如果将4个数两两排列求比值,有12种情况,再从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太麻烦,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们发现:将的数与第二大的数组成比;将剩下的两个数也按大数比小数组成比,就能够较快判断出所组成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2008年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如: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以(MN)为对称轴做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3)要求学生思考:四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据媒体演示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周四等分吗?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1.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完成下面一题:以给定的图形“○○、 △△、=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2-16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28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05-08
六年级教案数学下册范文01-0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6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1-1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2-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3-28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