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学习、运用练习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二战时期小英雄任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
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
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9、通过预习,请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
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
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
(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
5、(1)小男孩巧妙地用学夜莺唱歌的方式引诱迷惑敌人,由此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男孩?
(2)请画出课文第一部分里你认为能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语句。
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6、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
与小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
1、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小男孩和敌人。(板书:小男孩、敌人)
2、反馈,学生板书词语。
二、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思考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有什么目的?
(板书:诱敌深入)
2、过渡:德国军官是那么好骗的吗?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个敌对方的孩子吗?
他是怎么盘问夜莺的?(课件展示德国军官盘问夜莺的话)
3、面对德国军官的层层盘问,小夜莺是怎么诱敌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学习体会。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为什么?(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
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等句子。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6、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
8、学生分组学习。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3、师总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
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推荐故事:卓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第一部分为《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修筑之艰难,理解解“天路”的真正含义。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重点
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
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审题设疑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路?
生: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石子路、泥巴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随机梳理归纳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生: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三、解决生字词:初读感知
1.自读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完成自读提示。
3.解决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
雪域、横贯、崇山峻岭、氧气、奔赴、誉为、沼泽
B、注意区分下列形近字
冈—岗 漫—慢 岭—玲 泽—择 碍-- 得 彻—砌
C、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读通课文
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四、初读课文:
1、指名读歌词的前三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作者的美好愿望?
2、作者的家乡有什么特点?(课件:青藏高原的图片)
3、带着虔诚指名读这三小节
4、作者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个词语你知道的?
5、指名读歌词后两小节。
6、齐读歌词。
五、老师小结
从“盼望”到“看到”,中间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老师将与你们一起在明天的课上去认识它的神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6、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 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 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 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点: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总结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三月桃花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文章。这篇散文,文意通俗易懂,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严密,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利于学生很快掌握。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回味悠长。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的爱恋、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
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上月出的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发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海上月出的壮观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播放优美的乐曲)同学们,每当迷人的夏夜来临,坐在竹椅上乘凉的你,遥望夜空,看见空中那轮朗朗的明月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月升月落,月缺月圆,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领略的却是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很少见的海上升明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跟随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上月升那奇美的景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解释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题,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还要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3、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海上夜来月出,皎月当空那动人景观。现在谁愿意用你真情的朗读带我们大家再次走进大海,走近明月,然后说一说观后的感受。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根据阅读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2、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查找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并把这些诗词写在积累本上。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读课外读物中《明月情思》,读后谈谈收获。
4、课后在读一读课外读物中《故乡月光》一文。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了海边,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海上月升初的绮丽、辉煌,另我们陶醉;月升后毫无纤尘之境,另我们感叹,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段落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巩固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菜地,重点描写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4、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读题,质疑:
师板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开辟菜园?
父亲的菜园是怎样的?
二、初读质疑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2、指名汇报:
多媒体随机出示重点句:
俺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一起点?
(都用了打比如的方法)
3、学习这两句话:
齐读第一段。
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作者用“打比如“的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
(“菜园“对俺们家的重要性,也写出了父亲要开辟菜园的原因。)
指名读第二句话:
句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碧绿的翡翠。
多媒体出示图:
(荒凉的山坡上有一块父亲的菜园)
理解“荒凉“的意思?(没有任何动植物,很冷清)
三、品读感悟
这么荒凉的山坡,是怎样被俺父亲伺候出一块肥沃的菜园的呢?
自由读2~9自然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及父亲的神态,并用“△”点出代表父亲动作的词。
1、指名汇报表示父亲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⑴ 父亲坚毅地说:“俺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板书,理解“坚毅”(坚定有毅力)
感情朗读,体会父亲当时心情。
⑵ 父亲摸摸俺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从“信心十足”你又体会到什么?
指名感情朗读。
⑶ 父亲说:“俺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难为”、“拼了命”说明了什么?(强调了这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
从父亲所说的这句话,有体会到了什么?(父亲不只了解这土地,而且也热爱这块土地。)
指名感情朗读。
2、指名汇报表示父亲动作的词语,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父亲扛着锄头、挑起菀箕上山去,直到黄昏,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里。
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看新开辟的园子,父亲笑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执著、聪明、坚毅、勤劳)
“父亲笑了”中的笑会是怎样的“笑”?(会心的、开心的、高兴的、心满意足的……)
分别做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
四、总结升华
经过父亲不懈的努力,荒凉的山坡也慢慢变成了肥沃的菜地。与此同时,也映射出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作为他的小朋友,俺会说些什么呢?而父亲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坚毅、不气馁
荒凉的山坡 碧绿的翡翠
信心十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情况,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情况,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太空生活的图片、文字、视频
教师准备:神舟六号升空、宇航员舱内生活的视频;拍摄地球的图片;制作好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飞入太空,遨游蓝天,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天梦终于实现了。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代表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四十年后,中国的飞天梦也成为了现实。
(演示视频神舟六号发射)
这是我国继20xx年10月15日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后,于20xx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的发射现场,神舟六号将搭乘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再次进行太空之旅。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对他们的太空生活感兴趣吗?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那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吧!
(板书课题)
3、如何理解“妙趣横生”?你对宇航员哪些奇妙、有趣的事情最感兴趣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的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3、你对宇航员生活的那一方面最感兴趣?
3、学生自由发言。
a密封舱
1、智能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2、介绍智能化的密封舱,采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3、了解了密封舱的环境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b太空行走
1、那些对太空行走的描写,让你觉得最有趣?
2、作者又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演示视频,观看费俊龙在太空翻跟头。)
3、指名读,看谁读得更有趣。
c太空睡觉
1、默读,宇航员在太空睡不好觉的原因是什么?
2、采用列举的方法让我们一目了然。
d太空看景
1、宇航员在太空“看”同样有趣。
2、师范读第五段。
3、当然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更是美丽极了!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地球,更是别有一番风韵。
4、生齐读6、7段
(出示视频)
5、我们也从太空欣赏美丽的地球吧!
6、地球是美丽的,人类能在太空俯瞰自己的家乡,这是无以数计的科学家默默的奉献,执着的探索,才让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其中蕴含了他们多少的情感啊!所以他们发出感慨: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
7、反复朗读最后一段,体现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三、课后延伸
1、你在课下搜集了哪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给大家讲一讲。
2、学生发言。
四、说一说
回家后,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密封舱智能化举例子
太空行走千姿百态打比方
太空睡觉哪儿都能睡列举
美丽极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会认“菌、枢、疫、疯、魄、酷、魂、寂”等8个生字,会写“助、畜、魔、疯、惧、魄、残、酷、魂、寂”等10个字,掌握“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畏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等词语。
教学重点
是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巴斯德在治疗孩子的过程中所承受的`极大精神压力,巴斯德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巴斯德和狂犬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如果人被疯狗咬了,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办吗?你知道狂犬疫苗是谁发明的吗?
二、展示互动
1、结合“学习链接”或根据自己预习时所搜集、查找的资料说说。
(1)简介巴斯德在科学上的贡献。
(2)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进行了介绍,指名读。
(3)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2、板书课题,激发探究心理。
读课题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哪个词最感兴趣? 理解“征服”的意思。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
3、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自学的生字再认真地读好、记牢。
4、汇报积累的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的字,读字并组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读音。
(3)听写要求会写的字,小组检查交流。
(4)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多种形式读,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
写法。、
5、重点指导:
(1)“枢”“寂”“疫”三个字的读音。
(2)“疫”和“疯”两个字都与病有关,因而是病字头
(5)理解词语的意思。孜孜不倦、所向披靡、无所畏惧、惊魂不定、筋疲力尽、忧心忡忡、安然无恙。
a、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里,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认真的读一读。
b、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5、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9、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10、、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1、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三、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重点)
2、指导看图,描述迪拜风光。
3、理解新词,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沙漠环境,说出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绿洲的。(重点)
4、知道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绿洲的,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要爱护绿色植物。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绿洲、沙漠,引发疑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引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哪个国家?
3、阿联酋到处——(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音乐
(二)出示多幅图(配乐):这里的环境如何?(板书:良好、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1、出示课文的题头图。
2、站在迪拜接头,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
(1)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说:街道、草坪、高楼、公园
(2)指名连起来按方位顺序说。
3、如此良好的环境,如此美丽的绿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建设出来的?(板书:恶劣)
(1)理解词意。
(2)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明?
(3)交流:引导学生用文中词语说话:这里的水______,这里的.土_____,这里几乎是块______。(可出示图片,理解咸而板结和不毛之地)(板书:咸而板结、不毛之地)
(4)出示句子,(原来……不毛之地)指导朗读。
4、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和空气。这里的土、水不适宜种植。那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星罗棋布的绿洲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辛勤培植。
1、还是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写阿联酋人民行动的句子。
2、交流:生读句子,出示文字。
(1)找找,这段文字中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
(2)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理解并说话:这里的水________,他们__________。这里的土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这里几乎是块____________,他们_________。
4、你有什么感受? (克服艰苦困难的决心很大)
5、练习朗读,齐读。
阿联酋人们花费了人力、物力来培植花草,(板书:辛勤培植)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引读开头一句。(可适当添加花费代价的资料)
(四)学习四—六自然段,体会精心侍弄。
1、过渡:花草在辛勤培植之后,还需要精心侍弄。(板书精心侍弄)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六自然段,想想:阿联酋人民在干什么?
2、交流:浇水
(1)“地下不是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
(2)情景:你们是花草树木,一天下来,身上落上了许多的灰尘,加上风沙,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我就是园林工人,“扑——扑”(教师作浇水的动作)。雨雾从空中洒下来,你们的身上淋的干干净净。
(3)采访这朵小花,你感到怎样?所以你开得——?(小树,小草)
3、出示“霎时……”指导读出高兴的心情。
4、园林工人为什么也笑了呀?(体会他的自豪)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珍惜、爱护。
1、绿洲的形成,离不开阿联酋人民的辛勤培植,离不开园林工人的精心侍弄,更与每一个人分不开。
2、读读第二自然段,概括:珍惜、爱护
3、齐读有关句子。
(六)总结。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会如此珍惜爱护花草树木?(来之不易,环境的重要)
2、出示: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说话: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用“有了……才……”说话。(提示:看到、闻到、听到、呼吸到、心情……)
(2)齐读: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音乐)阿联酋人们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能辛勤培育、精心侍弄、珍惜爱护每一棵花草树木,才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
4、每次学完课文,我们总有许多感受,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可以是对阿联酋人们,可以是对自己)
5、让我们永远记住阿拉伯朋友说的这句话,(再读)。让我们与绿树、鲜花和小草为伴,生活更美好。
(七)板书:
19、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阳 鲜花遍地
辛勤培植
精心侍弄
珍惜爱护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链接: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预习任务: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 重( chénchéng ) 涌 到( tōngyōng )
输 液( sūshū ) 尊 重( zūnzhūn )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22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2-27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心比心》11-30
四年级名师语文下册教案11-0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热】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