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图形,明确什么是“点阵”,了解点阵的基本知识。
2、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4、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点阵图形的不同排列规律,并能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点)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图形朋友——点,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点,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发现了由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子图形中的规律,还给这些图形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点阵。同学们想不想过一把当数学家的瘾,自己来寻找这些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点阵中隐含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探究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
1、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当年研究的点阵图,边看边说出各个点阵的点子数。
教师依次出示前四个正方形点阵图,并逐步引导学生想像、猜测:下一个点阵图会是什么样子呢?
(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2)除了能说出各个点阵的点数之外,仔细观察点阵图: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各个点阵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还能用1×1、2×2、3×3、4×4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每个点阵的点数。)
(3)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想:第五个点阵是什么样子,独立画出来,并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独立画出第五个5×5的点阵图)
(4)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继续画下去,第100个点阵的点数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n个呢?
(结合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总结正方形点阵规律的模型。)
小组讨论:你觉得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与什么有关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
小结: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同数字相乘的积,这个数字与点阵的序号有关,与每个正方形点阵每排的点子数也有关系。
2、刚才我们研究了一组正方形点阵中隐含的'规律,那么对于同一个点阵来说,如果划分的方法不同,所呈现的规律也就不同。
(1)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五个正方形点阵中点的划分方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会有如下发现
①是用折线划分开的。
②每条线内的点分别是1、3、5、7、9。
③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就可以表示为:1+3+5+7+9=25。
(2)如果把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记下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第一条线: 1 = 1;
第二条线: 1+3 = 4;
第三条线: 1+3+5 = 9;
第四条线: 1+3+5+7 = 16;
第五条线: 1+3+5+7+9 = 25;
(3)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与前面研究的一组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数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一到第五个点阵的点子数。)
(第二、三个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己难以发现,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很难想到它们和开始时依次出现的几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想不到这种联系时,是否一定要引导?)
(4)思考:表示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个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
(5)如果按这样的划分方法划分第六个正方形点阵,它的点数该如何表示?
1+3+5+7+9+11 = 36;
(6)前面老师是把这个5×5的正方形点阵用折线进行了划分,你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的方法?在用算式表示上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划分有以下几种
①横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②竖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③斜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1+2+3+4+5+4+3+2+1;
至于前面两种方法,都可以简单地表示为:5×5;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三种划分方法,观察这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如下
算式里的数是5;
从1开始加到5再加回到1;
这个算式是两边对称的;
这个点阵的点数是中间那个数字5乘5的积;
教师引导:照这样的规律类推,第六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如何表示?第9个呢?第n个呢?
(在这里把寻找不同划分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既是学生前面探究过程思维的延续,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延伸应用,形成策略
1、除了我们刚才研究的正方形点阵,请大家猜猜看,还会有什么形状的点阵呢?
(学生列举了长方形点阵、三角形点阵、圆形点阵、椭圆形点阵等等。)
2、请大家尝试运用前面学会的方法探究长方形点阵规律。
(1)小组合作研究:如何用算式表示每个长方形点阵的点子数?
学生通过讨论很快达成共识
1×2;2×3;3×4;4×5;
(2)请你独立画出第五个长方形点阵并用算式表示出点数。
(学生独立画图并写出算式,互相交流。)
算式表示为:5×6;
(3)思考讨论:你们觉得自己所写的算式中的数字与图形中的点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的发现为:乘法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总是比第一个因数多 1,第一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竖排点数,第二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横排点数。并没有发现第一个因数与点阵序号间的关系,因此,当要求他们写出18个点阵的点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17×18、18×19。在争论各自的理由时,学生的注意力才联系到了点阵的序号与算式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正确答案。)
(4)照这样继续写,你能写出第n个长方形点阵的点数吗?
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写出:n×(n+1)。
3、看来对于任何一个点阵,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研究,总能发现其独特的规律。在小组内研究三角形点阵中的规律,要求
(1)个人思考活动:观察给出的四个三角形点阵的规律,画出第五个三角形点阵。
(2)小组讨论:对自己画出的第五个三角形点阵进行划分,你能想到哪些不同的划分方法?分别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划分一:横向划分,1+2+3+4+5=15;
划分二:竖向划分,1+2+3+4+5=15;
划分三:斜向划分,1+2+3+4+5=15;
划分四:折线划分,1+5+9=15;
(对于前面的三种划分方法,都在我的预设之内,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
4、同学们真了起!真正具有未来数学家的风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并总结了各个不同的点阵图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点阵的规律?
学生交流
仔细观察点阵的形状;
数清每一行的点子数;
看清前后两个点阵的变化……
(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原理,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四、课堂总结
1、点阵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太极表演”等,都是把一个人看作了一点,来排列有规律的队形。你还知道什么地方运用了点阵的相关知识?
学生交流
五子棋、阅兵式的方队、节日的花坛……
2、课后继续搜集点阵的相关资料,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这里,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哪里用到点阵的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24×12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4
备课时间:
xxx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0.11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
备课时间:
20xx年9月25日。
教学内容:
练习八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练习深化。
1、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90%。
教学重难点
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分数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
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师分数卡片判断
1、找朋友:找出和相等的分数。(七个小矮人身上的分数分别是下列分数)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
师: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师: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快乐学习超市
超市画面快乐套餐1快乐套餐2
快乐套餐1:比一比○○0.4
计算并化简+=-=
在()填上最简分数20分=()时
快乐套餐2、3同上。
(分组练习小组代表汇报整合了练习十一10至14题)
4、集中练习
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请你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12、13、14题各自选2个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7
教学内容:
第10页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0.256≈ 12.889≈ 40.00001≈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题6.
(1)出示例题6: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
0.049
×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6)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简便计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 (×)×○×(×)
×+×○(+)× 3、通过观察、计算、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4、揭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5、你能用这些运算定律来巧算吗? ×× ×+× (+)×4
a.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 让学生汇报:你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分层练习:
1、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积或两个数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5×125 ×99+ 64×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书P17—练一练)
4、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四、课堂总结: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五、思考题: 判断是否正确(机动)
× + ×38 = ×( + ) = ×10 = 83
六、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xx页的内容及第xx页练习的第x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1)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16,20,12,24,4和6的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1-0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2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01-2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1-07
2022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1-2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28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全册教案01-2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01-25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