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04 14:30: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

  《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机器人导游的有趣。

  2、渗透一些写作方法,为作文打好基础。

  3、培养想象能力,能展开想象感受机器人导游的有趣

  教学难点:

  朗读指定的句子,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上节课你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看!它们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就是这些机器人导游,(板书:机器人导游)你还记得它们吗?那就请你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板书:灵灵莹莹童童哈力)

  二、感悟“有趣”

  (一)、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这些机器人导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有趣的)文中哪些自然段主要描写它们是有趣的呢?(3、4自然段)

  (二)、第三自然段。

  先跟老师一起到中国科学技术馆看看灵灵吧!

  1、快点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灵灵十分有趣的?

  2、反馈预设:重点感悟。

  (1)“……可以随着场景的变化为大家讲解,还能够与参观的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①自由谈感受②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场景的变化”

  (2)一有人走近,它就会冲你微笑。

  ①自由谈感受。

  ②我来当参观者,你们就是灵灵,准备好了,我可走近你们了,你们应该……好,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③刚一走近灵灵,它就冲我微笑,你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

  (高兴舒服舒畅)

  (3)如果你挡了它的道,它会说“劳驾”。

  ①自由谈感受。

  ②如果有人挡了你的路,你会怎么说?

  ③灵灵是怎样说的呢?

  机器人说话可和我们人不大一样,谁听过机器人说话?能给大家学学吗?(情况1:读一声情况2:一字一顿)自己试试

  (4)如果你触摸它的头部,它就会诙谐地说:“哦,好痒。”

  ①自由谈感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

  ②你知道诙谐是什么意思吗?(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这就叫幽默;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词,真了不起!)

  ③能读出它的有趣吗?

  ④自己读。

  ⑤我摸你的头了,你要是灵灵,会诙谐地说……

  你呢,会幽默地说……

  你这个机器人也说痒,可真有意思!

  (5)看到你穿得漂亮,它甚至会温柔地说:“我喜欢你漂亮的衣服。”

  ①自由谈感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

  ②谁曾经温柔地对你说过话?哦,想一想他们温柔地对你说话时是什么语气?

  ③谁来读读这句。

  (6)“……它也会皱起眉头并发出求救的信号。”

  ①自由谈感受。

  ②学学它皱起眉头的样子(补充:你们知道吗?灵灵的红嘴唇和黑眉毛是可以随自己的情绪而变化的)

  3、小结写法:多么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呀!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吧!

  (1)出示:它是个快乐的机器人。一有人走近,它就会冲你微笑。如果你挡了它的道,它会说:“劳驾”。如果你触摸它的头部,它就会诙谐地说:“哦,好痒”。看到你穿得漂亮,它甚至会温柔地说:“我喜欢你漂亮的衣服。”

  (2)默读,看看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是啊,灵灵不仅充满热情,懂礼貌,还很幽默,温柔,从这方方面面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它是个快乐的机器人。

  这段话就是先概括地说灵灵是个快乐的机器人,然后具体地进行介绍。

  (3)变换人称读,感受“快乐”:灵灵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你们想当当它吗?这里的“它”指(灵灵),如果把“它”换成“我”,你就是灵灵了!后面怎么读呢?自己赶快试一试吧!

  4、想象。

  想想遇到下面的情况,快乐的.灵灵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①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它的脚,它会()地说:“……”(想象语言)

  ②如果调皮的你悄悄地捂住它的眼睛,它会……(想象语言、动作)

  ③试着连起来说说(自己组织语言同桌交流指名说)

  5、朗读。

  正像你们所想象的,灵灵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的机器人导游,在游客眼里,它是多么的有趣啊!能把它的有趣读出来吗?请你绘声绘色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投入!

  (三)第四自然段。

  灵灵是个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在冰雪大世界里,也有三位有意思的机器人导游,它们是()。在这三个惹人喜爱的小家伙里,你最喜欢谁呢?

  1、默读第四自然段,别忘了把喜欢它的理由画下来。

  2、反馈(随机)。

  (1)“冰雪天使”莹莹:(比较句子,感受“热情”)

  ①比较句子。

  出示:“您好。我是‘冰雪天使’莹莹,欢迎前来参观。”

  “您好!我是‘冰雪天使’莹莹,欢迎前来参观!”

  看看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意思一样)

  分别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指名读。

  ②虽然冰雪大世界里冷极了,可听到机器人导游这么热情的招呼时,你有什么感觉?

  (2)“冰雪精灵”童童:(自我介绍,感受“多才多艺”)

  ①说理由。

  ②如果你就是童童,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你可以和人握手,进行简单交流,还会唱歌、跳舞、背唐诗,你的本领多大啊!该怎样介绍自己呢?特别骄傲、自豪、充满自信)

  ③听了童童的介绍,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会这个,会那个,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就是“多才多艺”)

  (3)“冰雪王子”哈力(读中想象,感受有趣)

  ①说理由。

  ②美妙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放松,你们的朗读也能让我们入情入境,自己读读描写哈力的语句吧,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③说说你刚刚看到了什么?(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写法。

  (1)如果课文先介绍哈力,再介绍其他两位机器人导游好不好?为什么?(可以把描写哈力的语句放到前面读一读)

  (看来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还要有一定的顺序)

  (2)这三位机器人导游都在冰城哈尔滨工作,它们三个有什么不同?

  (在介绍时要抓住各自的特点来写)

  4、以读整合。

  这三个小家伙儿虽然各有分工,却是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有趣,让咱们再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

  (师生分读)

  (四)通过和大家的学习,我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机器人导游多么有趣啊!”你们的感受呢?再来看看作者的感受吧!(齐读)

  三、课外延伸

  现在,机器人越来越有趣了,我在网上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它们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图片)

  课下,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关于机器人的资料,别忘了把你的收获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老屋;

  这是一个老屋;

  这是一个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字法,理解“老花”含义,感受老屋“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真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请求,它会怎样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请求和老屋体弱却平静语气。

  师:二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小动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小动物吗?它们又会有怎样对话?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帮助别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创意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收获。

  2、师:预测故事发展,要有一定依据,文章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内容可能跟故事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练习: 的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

  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

  (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

  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

  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

  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预习:1、熟读生字。

  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教学过程:

  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生回答。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

  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

  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

  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

  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读后指句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

  2、指名生回答。

  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

  4、指句回答。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

  3、集体交流。

  (1)议一议:这段描写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可抓住下列词语引导:长吼、专心听、偎依、熟睡、做游戏,说说你想象到什么情景?

  (2)比较“有的……有的……”这一组句子前后半句有什么异同。

  (3)教师相机引导:这段文字先讲所看到的样子,再讲所想象到的。

  (4)当你看到狮子的样子时,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师: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4、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总结出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3、指名回答,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2、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3、课内拓展。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收集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狮子“大小不一”,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狮子“形态各异”?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谁能把它讲出来?

  (1)收集资料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

  师相机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课文,课内拓展

  1、读了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2、课内拓展: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中的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姿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字形。

  (1)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2)集中指导:

  “拱、柱、淘、忘”都可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

  “卢、异、建”可以分别与熟字“户、导、律”区别字形来识记。

  2、指导书写。

  (1)生各自观察这些字在书写时哪些部件、哪些笔画容易写错,怎样写这些字才美观?

  (2)集中指导。

  有大有小

  卢沟桥的狮子有的……有的……大小不一

  有的……有的……形态各异

  还有的……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育训练点:

  1.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自主预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课题上有一个引号。)

  2.对,为什么要给它加上一个引号呢?(因为它是爸爸说的话。)

  3.能把课文里的这句话读一读吗?(“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4.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坚定)

  二、体会坚定。

  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爸爸的坚定?

  1.(多媒体出示)“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坚定、斩钉截铁)

  (2)再来看看这句话,你可以从哪儿体会到爸爸的坚定?

  (必须、感叹号)

  (3)指名读,齐读。

  2.(多媒体出示)“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1)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是爸爸的解释,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爸爸说得从容而又如此坚定。

  (2)练习读。重点强调“现在”、“还有”。

  3.(多媒体出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没有理由,必须遵守规定。联系“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理解这句话。练习读。

  4.把三句话连起来对比读,再次体会坚定。

  三、体会鱼大

  1.爸爸如此坚定,目的就是一个,就是让(汤姆把这条鱼放掉。)

  不就是一条鱼吗?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

  (这是一条大鲈鱼)

  2.鲈鱼,说到鲈鱼,我就想起了一首诗,《江上渔者》。鲈鱼的味道是那么鲜美,难怪汤姆舍不得放掉。更何况这是一条(大鲈鱼)

  3.这是一条大鲈鱼,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多媒体出示)

  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

  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

  4.指名读,齐读

  5.放?不放?

  6.是呀,这么大的鲈鱼,味道一定异常鲜美,这是我钓上来的!然而,爸爸却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7.汤姆舍得吗?(不舍得。)

  四、朗读感悟

  1.同学们,阅读文章就是让自己的情感不断贴近文本、贴近文中人物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2至11自然段,这里讲述了汤姆钓大鲈鱼、放掉大鲈鱼的过程,这里有一段这对父子的对话。

  2.同桌合作读,指名读。

  3.要走进一个人物,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其心。除了课文里写的,这里还蕴含了一些潜台词,能把你读出来的潜台词加进去吗?

  五、合作讨论,指名读。

  1.从爸爸坚定的语气中,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语气中,汤姆(引读——知道已经)

  (多媒体出示)

  他只好……这么大的鲈鱼了。……这么大的鱼。

  2.指名读。(从你的朗读,我听到了一丝遗憾。不舍……)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

  (多媒体出示):“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4、这似乎更加让人遗憾了,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六、迁移明理

  1.同学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之中,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这一份坚定,比如,

  (多媒体出示)

  当你看到有人在学校的花圃里摘花的时候,你应该( )的对他说:_____。

  当我看到( )的时候,我就( )对他说:_____。

  2.让我们也坚守这份“坚定”,去收获更大的“鱼”,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一些大鱼的时候,我们也能坚定地对自己说(齐读课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复述课文。

  1.简要复述

  2.详细复述

  三、思考。

  1.结合文中的语句初步认识一些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练习运用这些描写方法。

  板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惊喜赞赏

  不情愿反对

  无可奈何

  (自觉)遵守规定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8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程略)

  第二课时:

  学习第2-5自然段,通过精读课文,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课时:

  学习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教程略)

  《赶海》第二课时二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

  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板书:

  追赶浪花—— 赶 海 ——欣赏美景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向人请教的方法。

  2、运用正确简明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问题,渗透礼貌教育。

  教学设计:

  一、审题激趣

  1、板题解题 请教 解题: 求教,请人帮助你解决困难。 告诉你该怎么做?

  2、讨论归纳讲明意义:你遇到什么困难、疑义,你通过请教就可以得到帮助,解决困难。

  二、示例学法

  1、示例: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2、讨论学法:

  ⑴有礼貌 的发问 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今天做作业,有一道应用题不会做,你有空帮我讲解一下。

  ⑵具体地说清困难和疑义 这道题中的“其他年级参加的总数比二年级的4倍还多6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得到帮助后,表示感谢! 我懂了,谢谢你的帮助!

  总结:例中的小朋友在向人请教问题时能注意做到:礼貌地发问,具体地提疑,真诚地感谢。大家也学着这个方法来试试看。

  三、自选内容,同桌试讲。

  四、全班交流,评议试讲。

  五、小组交流考核

  六、实践训练: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会请教。

  板书:请教:发问——提疑——感谢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

  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你眼中的世界的图片,下面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你的发现与感受吧!

  师:(课件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眼中的世界的图片,大家看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彼得·西摩,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讲解“奇妙”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2)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5。再读课文,说说第2—8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

  (1)奇妙一:日出,天空颜色发生变化

  ①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奇妙二:云彩,千姿百态

  ①出示不同形状的云彩的图片。

  ②用“有的像……”练习口头造句,想象云彩形状的多变。

  (3)奇妙三:日落,五彩的晚霞

  ①天空又出现了哪些颜色?

  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4)奇妙四:夜幕,群星闪烁

  ①出示星空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师小结:作者通过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观察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景读一读第2—8自然段吧!(边读边播放相对应的图片,配乐)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幻、通、乘”字,并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师巡视、评价作品并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地又有怎样的变化。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大地的奇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9—1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大地的奇妙之处。(春、夏、秋、冬)

  2、重点品析。

  (1)春天的世界——植物生长的奇迹

  ①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指名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生机勃勃)

  (2)夏天的世界——绿荫、乘凉

  ①夏天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吗?②你最喜欢在夏天干些什么呢?

  (3)秋天的世界——神奇

  ①指名读。②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的地方。

  (4)冬天的世界——冰雪、寒冷

  ①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课文片段。②指名朗读,感受冬天的美。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善于观察、寻找)

  (2)课文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联系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二、课堂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的事物。

  [教学板书]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早到晚)

  大地——(春、夏、秋、冬)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品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最后,我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1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八个生字.

  3.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学生的书写效果.

  三.拓展延伸.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利用假日与家长一道去乡村采集马齿苋或菜市场买些回家品尝,然后把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五.: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自己记生字,通过组词说句子来记忆.

  3.读完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受?说听.

  4.你能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吗?

  5.找到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吗?读听听.

  板书设计

  马齿苋

  土生土长没坐过车

  偷偷的

  想办法实现愿望

  吃照相逛

  恋恋不舍

  教学反思

  了上节课的经验,本节课带学生们由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局的脉络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3

  前置性学习提纲:

  1、把课文读熟练。

  2、理解词语的意思:俊俏映衬

  3、每段的意思。

  4、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查阅资料:燕子。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板书“燕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屏幕出示字词:自由读 指名纠正读 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布置作业

  1、习字册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小组内练读:

  (3)、小组比赛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二、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

  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指导用偶尔造句。

  指导朗读、背诵。

  2、指名读。

  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文中两句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3 燕子

  样子

  增添生趣

  飞行

  休息

  特点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

  (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见树是颠倒的,还会看见什么?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2)分组讨论:把故事创编完整。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5.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的经验。

  (1)根据要求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冠军。

  三、习作例文。

  (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学们,我们每天写字都离不开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铅笔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吗?

  2.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小组内学一学。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

  (2)铅笔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4.总结,体会想象的神奇。

  5.展开想象,续写铅笔的梦想。

  (1)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评选出想象力最丰富、想象得最新颖的同学。

  (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1.激趣导入。

  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进例文,了解内容。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3)齐读第7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尾巴的想法。

  小结: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一说。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第二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习作评议)

  一、相互传阅,学会把故事写得新颖、有趣。

  1.学生互相传阅习作。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情节新颖、有趣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5.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最关键的是避免编出来的故事与人雷同,这是本次习作中不少同学出现的问题。所以,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新颖、有趣。

  二、欣赏佳作,学会让表达更有趣。

  1.师:要想创编的故事新颖、有趣,除了故事情节外,还得用有趣的语言使故事新颖、有趣。

  2.教师朗读佳作,学生倾听。

  3.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表达生动、有趣?(学生评议)

  4.小结:想让你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三、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小组成员相互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1)情节应该怎样修改会更新颖、有趣?

  (2)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让你的习作充满奇思妙想,需要我们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让笔下的主人公鲜活起来。

  五、作业。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三、互相交流,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

  (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

  (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

  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

  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

  (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近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

  (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四、互相交流,学习第二至四部分

  1.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

  (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

  2.各小组自主探究。

  “花大姐”探究小组。

  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

  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

  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

  ③习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

  “独角仙”探究小组。

  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

  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④头部⑤力气

  “蚂蚱”探究小组。

  蚂蚱的外形和特点:

  ①别称②形态③飞起来④膜翅⑤土蚂蚱

  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

  预设1: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说……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制作《昆虫备忘录》。

  (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习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习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板书]

  昆虫备忘录

  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

  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

  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

  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

  吐口水讨厌(土蚂蚱)

  细致观察描写准确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习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习。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2-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易教案03-15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案01-13

三年级下册语文《松鼠》教案12-16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01-12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