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卡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
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
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预设
生1:图1是把物体缩小。
生2: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
(2)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
(2)思考、交流。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3)画图方法。
①提问: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
生: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
②画图。
(学生独立画放大后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例4。
①怎样画长方形?
预设
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
②怎样画三角形?
预设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
(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法验证,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时,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37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激凝导入
师: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可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水。(出示装有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吗?你能想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那你有办法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吗?
生(热情的):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了!
3、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结:这么说同学们都有办法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体来求它们的体积,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们要求某些建筑如(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一个圆柱形门柱的体积,或者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不能)
那怎么办?
学生试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看起来前面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师:你们打算怎么去研究圆柱的体积?
小组同学讨论研究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操作学具,进行拼组)。
(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圆柱像这样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来,会怎么样?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分成无数份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近似长方体的`长越近似于直线,这样整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体。如果照这样分成无限多份,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体)
3、教师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圆柱面积高
V = Sh
5、巩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么?
②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а、知道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b、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可以先计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c、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要先算出半径,再算出底面积,最后才能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6、教学例4、例5。
课件分别出示例4、例5,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实践练习
1、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体积。
2、拓展延伸:同学们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工人师傅拿出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你们想一想,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应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说:我知道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林是怎样想的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2-16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28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05-08
六年级教案数学下册范文01-0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6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1-1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02-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3-28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