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11-12 17:05:42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让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孩子观察、总结、分析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个田字框和十字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数的顺序

  出示“顺序”问:这两个字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按顺序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要不然就会乱了秩序。

  课前我们已经按顺序完成了这张表(不完整—完整)启发:这张表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我们通常称这张表为“百数表”(板书)。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百数表来学习数的顺序,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这张百数表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呢!让我们边读边找吧!

  2.横着找规律:

  (1)师:我们先横着看一看,一起读第二行。带领学生一起读第二行,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师:下面你也从这张表中选几行读一读,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行,电脑同时显示哪一行)

  横着看,第2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2,第3行······

  (4)师小结:横着看,不管哪一行,相邻两数相差1;从第二行起,每行前九个数的十位上是一样的;每行最右边一个数都是整十数(或一百)。

  3.竖着找规律:

  (1)师:每个竖列里的数又有什么规律?每个同学先选几列数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己读,说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列,电脑同时显示哪一列)

  竖着看,第1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第3列······

  (4)师小结:竖着看:上下两数相差10;个位上的数相同。

  4.继续探究:刚才我们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那么这张表里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小朋友们细心找、认真想,看谁能有新的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斜着观察。教师揭示重叠数。颠倒数。

  5.幸运抽奖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在一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为了鼓励大家,今天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抽奖活动,请大家举起自己的号码牌,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请拿着你的卡片站起来,看谁会成为今天的幸运之星。出示36页的第3题。

  (1)比69大1的数是

  ()。

  (2)比100小1的数是()。

  (3)40比()小1,比()大1。

  (4)与99相邻的数是()、();

  恭喜获奖的同学,老师的数字是56,你能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老师也获奖吗?

  请没有获奖的同学也设计这样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号码牌是多少?谁来试一试。

  三、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看,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神奇的“魔力框”哦(电脑出示)

  1.用“田字框”框数:

  (1)师:看这个“田字框”框住了几个数?

  横着读一读: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呢?(两数相差1)

  竖着读一读:上下两数什么关系?(两数相差10)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框一框吗?

  请看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从这张信封内拿出“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

  仔细观察你框出的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你框出的数吗?(实物投影仪展示)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个田字框。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用

  “十字框”框数。

  (1)师:看这儿还有一个十字行的魔力框,你能用这个魔力框框出五个数,并说一说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吗?请大家从信封内取出“十”字形框,互相框一框并说一说。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学生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小结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3.拓展:其实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魔力框,请看:(出示)你最喜欢哪个?可以试一试!

  这些魔力框你最喜欢哪一个,挑一个最喜欢的试一试并填一填。

  4.请你来当小考官

  我们同学还可以同桌相互考一考,来当一回小考官,在空白的魔力框上填上一个数,让同桌填上其他三个数。

  四、设计魔力框,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课后请大家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不一样的魔力框呢?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横着:

  相邻两数相差1

  竖着:

  上下两数相差10

  个位上的数相同

  反思反

  反思:怎样才能放得开又收得住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

  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积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 1、小组活动,分积木。

  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

  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面的特点。

  二、探究、体验、感悟

  (一)教学例1

  1、摸一摸

  2、印一印

  3、描一描

  4、比一比

  5、分一分

  6、议一议

  结合教材31页图形

  (二)教学例二

  7、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

  (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可自由发言)

  2、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泥印在纸上。

  3、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

  4、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

  5、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

  6、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7、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印一印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在体上,通过描一描再次体验面在体上,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的物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再次加深面与体的体验,同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践与应用

  1、生活中的“长方形”

  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提出问题: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扩展: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2、练一练2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方格纸,要求学生描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描的。

  3、练一练3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色,然后数一数。 运用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交流。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图形,然后交流方法、比一比谁描的大谁描的小、。

  先说一说机器人身上都有什么图形。

  学生自由涂色。

  数出每种图形的数目。

  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做好。 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8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整包的.就有30本,另外还有2本单本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合学共研

  1.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

  师: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要怎样列式?

  师:30+2=32,你是怎样想的?

  (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32根小棒。

  (2)1包是十本,3包就是3个十本,3个十和2个一加起来就是32。

  (3)用个位0+2=2,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所以30+2=32。

  师:30+2=32,那么2+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利用数的组成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因为30+2=32,所以2+30=32。

  教师板书:30+2=32 2+30=32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迅速抢答。

  师: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师:我们接着来看图,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如果老师拿走30本,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利用数的组成想。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32-30=2 。

  教师板书:32-2=30 32-30=2

  展学共享

  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

  师:这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怎样计算比较快?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题。

  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2)订正得数,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竖着一组一组读读算式。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2题。

  师:要看55瓶矿泉水够不够,应该怎么想?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检学共长

  1.基础训练(我会算)

  30+2=() 3+10=()87-7=()

  20+4=() 3+20=()77-7=()

  10+6=() 6+30=()67-7=()

  5+20=() 9+40=()57-7=()

  2.能力提升

  40+8=48 6+20=26

  8+()=()6+()=()

  48-()=()26-()=()

  48-()=()26-()=()

  1.思维拓展

  63=60+()80=()-4

  65=()+5()-7=40

  55=50+()70=()-()

  29=()+()30=()-()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练习

  课题

  练习十一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1元=10角。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系统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0角=( )元

  2.操作: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出示实物投影)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 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换几换?

  学生把换的摆在桌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2元是2个1元,一张2元可以换(2)张1元的。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的。

  一张10元可以换5张( )元的。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后2道题的答案不惟一,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解法,并能有规律地把这些答案排列开来。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4)继续想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1张10元和2张20元的。

  ┉┉┉

  师: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多少?以分为单位的分币有什么?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老师提问:1角=( )分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角=10分10分=1角 10分=( )角

  三、拓展

  1本练习本1元,1个转笔刀2元,1个铅笔盒9元,1支钢笔4元,小灵通有10元能买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教具:

  课件、不完整的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学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

  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的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部分内容中的第六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句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儿童画报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2、纸制牌子六块

  15+58

  33—9

  14+15

  47—8

  46—16

  50—9

  82—4

  3、计数器十个,小棒许多、本子33本

  教学过程:

  一、 游戏:看哪组拿得快。

  二、 创设情境。

  1、 看图明确图意,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 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信息估算结果。

  三、 探索算法。

  1、 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汇报计算方法。

  3、 集体用竖式计算。

  4、 尝试练习。选择故事书或连环画进行计算练习。边计算可以边说算法。

  四、比练习中搜索学生错误情况,当当小医生。

  四、 加强练习。

  1、 拨一拨,说一说。

  42—6 50—3 54—8

  五、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乘车练习

  六、 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课前的复习,温故而知新。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复习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和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扫除障碍,让学生顺利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识。

  2.关注练习的实效性,在巩固中提升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地跟进练习,并通过创设情境使练习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计算活动中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练习的质量,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玉米图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0+8=10-5=14-10=6+10=

  2.进行数的组成练习。

  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8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设计意图:复习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和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铺垫。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8情境图。

  (1)过渡:张老师到商店里给同学们买一些写字本,鼓励同学们把字写好。

  (2)课件出示张老师买写字本的情境:售货员先搬出来3箱,每箱10本,又拿来2本。

  (3)提问:谁能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售货员先搬出来30本,又拿来2本。

  生2: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3: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选择地板书: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2.解决30+2和2+30。

  (1)提问:要知道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师板书:30+2)

  (2)请学生尝试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生2:用接着数的方法算,接着30数两个数是32。

  (3)提问:要求“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0)

  师:怎样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2+30可以用数的组成计算,也可以利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

  3.解决32-2和32-30。

  师:张老师一共买了32本写字本,发给同学2本以后还剩多少本?怎样计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预设

  生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从32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3个十,得数是30。

  生2:利用想加算减法,因为30+2=32,所以32-2=30。

  师:谁还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

  生:张老师一共买了32本写字本,发给同学们30本,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计算?说出你的算法。

  (学生讨论后汇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请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两天学了哪些数学知识?(数的顺序与比较数的大小)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基础练习巩固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本练习六的第1题,引导学生看题,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认真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谁最接近90,为什么?那么97是接近100,还是90呢?为什么?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还是90呢?

  2、数一数

  练习六第2题,从21数到40,再从40倒着数到21。

  3、邮递员送信

  练习六第3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三、综合发展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接着填一填。让学生先观察找出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

  2、认识单数、双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明房子上的数是门牌号。提问:左边的门牌号是哪些数,你能接着数下去吗?右边的呢?53号在那一边?68号呢?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练习六第7题

  圈一圈,读一读。

  3、练习六第8题。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选择答案

  4、思考题

  读题,明确题意。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