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
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多次反复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营造自主、互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课一开始,我就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检查自学、讨论情况,从而引导课文的中心部分,然后从重点语句入手辐射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读一部分,教师均让学生自主探究:你读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读心理过程化,学生提出不懂的一些问题,大多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解决。教师只在适当之处给予点拔、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
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复述课文,感受文中文字所表现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因斯坦严于律己、勇于改正错误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的幽默。
教学难点:
感受爱因斯坦幽默、机智与简朴。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爱因斯坦吗?谁来介绍一下?
2.板书课题,齐读,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注意不认识的生字,用查字典、相互交流的'方式学习生字。
3.组内学习生字、交流学习的成果。
4.教师检查学习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体会幽默。
1.你读懂其中的幽默了吗?
2.是谁提出了特殊的需要?
3.这个需要为什么特殊?
4.读文章,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如果你是那个秘书,听了爱因斯坦的“特殊需要”你会怎么想?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把幽默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读文复习
二、完成游戏
1.明确要求
2.分组,学生提问。
3.宣布获胜同学。
三、作业
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读课文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作者看了几次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
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
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
4、简介背景:课文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导读:文中写了巴金先生几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生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还有别的分法吗?(提示: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儿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一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而是--回忆。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回忆,一部分写现在)
三、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点段,了解作者的感受:这三段中,大家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样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对以往看星的回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划,用横线划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的,用括号圈出他看到这样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标上小黑点,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按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3、集体交流反馈: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指名读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书昧,问: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样装点在天空中的?理解“悬”)
(2)再来看第二句,指名读,概括一下,这句中的星又是怎样的?(理解“摇摇欲坠”板书,问:坠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摇摇晃晃地快要掉下来)
(3)第三句,指名读,概括讲这时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像是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出示:飞舞)
(4)指板书,联系“悬-摇摇欲坠-飞舞”你们看,星星在作者眼里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近,提问:星星为什么会跑到他的身边来飞舞?作者觉得星星像是萤火虫一样在身边飞舞,觉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从天上飞下来了,来到他身边,还是作者飞上天去了,来到群星中间?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经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体上去了吗?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随着他的情感,随着他的想象来到了群星之间,陶醉其中,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读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脑子中要出现与作者描写相同的情景。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4、体会作者的感受:他被看到的景象陶醉了,被大自然的美感受了,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1)指名回答。(出示相关段落)
(2)提问: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的几点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体会柔和、静寂、梦幻的不同感觉,指导朗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了他总的感受的?(触觉、听觉、幻觉)他把这几种感觉排列在一块儿写,突出表达了他此时内心总的感受,这样排在一起的写法,能给人带来丰富的内心体验,我们也来像这样写一写)仿写句子。(1我校的学生是……的,……的,……的。2上海这座城市是……的,……的,……的。)
B.这是作者此时总的感受,而更具体更细腻的是他后面说的两点感受,一个是……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他把这些星星都当作他的什么人了?(朋友)好友之间会谈些什么话?(星星知我心)还有一个感受……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睡在母亲的`怀里会觉得(幸福温暖)这两种感觉该怎么读?
5.与前两次比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舱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时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乡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样子,用括号圈出看到这样的星时内心的感受,把关键的词语标上小黑点。
(2)交流反馈:以前在家乡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们有区别吗?(密密麻麻是满天的星星,看起来没有秩序,星群密布虽然还是满天的星星,没有改变,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经把它们看成一群一群,一组一组的呢?为什么他会组合这些星星了?看书回答。
(3)他认识了许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这几颗星组成了(师画北斗七星)……现在,他能把星星组合起来了,这时候就是他说的……星群密布。
(4)那么,前两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时,他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学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谈话。)相机出示三次的感受,这三次感受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一样的吗?(提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同一景物时,他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吗?)
(5)学生自主感悟后,与周围的学生交流交流。
(6)集体交流反馈。
四、根据课文线索归纳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一一展开的,这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请你根据这线索,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两名学生归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请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去观察星空,让星星和你作伴,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32、(爱)繁星
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母亲
三年前南京菜园星群密布朋友
如今海上舱面半明半昧朋友“母亲”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
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泛滥”“心安理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讽刺愚蠢的鳄鱼的。
(3)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促思,体会鹿的聪明。通过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表演、表达等综合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鹿的赞叹和敬佩。
(2)教育学生不能贪婪,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鹿和鳄鱼图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学。
1.教师出示鹿和鳄鱼的图,板书“鹿和鳄鱼”,启发谈话: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鹿被鳄鱼吃了)
2.教师:那如果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呢?(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同学们,鹿和多么温顺、而鳄鱼却多么的凶残。一条鳄鱼,鹿就必死无疑,更别说是一千条了。可是,今天的这只鹿非但没有死,反而把这一千条鳄鱼愚弄了。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去了解这个故事。
(从题目入手,抓住鹿和鳄鱼这两种动物的品行以及数量上的明显悬殊,让学生想象后果,教师再通过结果的反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兴趣)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1)互相检查预习时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
2.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字音:“曾”“伺”是平舌音,“曾”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zēng”。”“蠢”是卷舌音。
字形:“鹿”是半包围结构,的,里面注意不能多一横;“毒”要注意“母”的笔画顺序;“延”字不能写成廷”字,注意区别“虚”和“虑”。
(2)教师再出示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想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说一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意思、概括能力等)
三、教师提纲辅导,学生复述课文。
1.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你们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人听吗?(想)那,我们现在就来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
2.教师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照着提纲自己说一说。
提纲:
(1)鹿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一条老鳄鱼想吃掉鹿。
(2)鹿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老鳄鱼不相信。
(3)鹿要说老鳄鱼找不到一千条鳄鱼,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召来了一千条鳄鱼。
(4)鹿要求一字排开,数一数是不是一千条鳄鱼。鳄鱼按要求办,排到了河对岸。
(5)鹿踩到鳄鱼背上,数着数着逃到了岸边。老鳄鱼想伺机报复。
(6)老鳄鱼伪装木头被鹿揭穿,众人嘲笑老鳄鱼。
3.指名说一说,集体评议。
4.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配上表情或动作复述课文。
5.再指名复述课文。
(进行复述练习,让学生在说中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只鹿。
这是一条条鳄鱼。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鹿居然能从一条老鳄鱼、一千条老鳄鱼的口中逃走,多聪明啊!鹿是怎样让自己逃离虎口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高高兴兴怒气冲冲不动声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1.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3.“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鹿的聪明。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启迪教育学生。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鳄鱼、鹿等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生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2.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要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3.教师导入新课:鹿是想出了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
二、继续学文,体会鹿的机智。
1.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指名反馈:鹿想出了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练的句子说:鹿让一千条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走到了对岸。)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鹿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策的?
4.指名反馈,学生互相补充。
(1)骗老鳄鱼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千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2)老鳄鱼不相信鹿,它就用激将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3)要求鳄鱼们一字排开,它要亲自数一数。
5.教师小结:多么聪明的鹿牙。遇到危险,它冷静思考,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死里逃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6.教师导读:课文还讲了一件事情,也体现了鹿的`聪明过人?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7.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反馈。(当老鳄鱼伪装木头要报复它的时候,它说:“如果真是根木头,他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与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结果鳄鱼居然向它游去)
8.教师总结:这条老鳄鱼实在是太愚蠢了,它为什么会这么愚蠢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9.教师出示文中的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贪婪者总是愚蠢大。“
(1)引导学生理解“贪婪”的意思。(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2)文中的老鳄鱼极力希望得到什么?(指名反馈:吃掉鹿)
(3)教师:是呀,正是因为它一心想吃掉鹿,所以对问题不加思考,不思考的人自然会变得愚蠢。
(以学生的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解答问题,在探究鹿识怎样一步一步地实行自己的计策问题中,逐步深入理解内容,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三、总结全文,角色表演
1.教师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读了全文,你对鹿或鳄鱼说什么呢?(一是对鹿的称赞,二是对鳄鱼的规劝:不能太贪婪,要勤于思考)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3.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一起导演这个故事。
4.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5.再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和前面一次的表演做对比,强调导演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大。我们要像鹿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只要勤动脑筋思考,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聪明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ǎngfànèdúyánchángqiānxū
二、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如果……就……:
板书设计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聪明愚蠢
(死里逃生)(被嘲笑)
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句:恶狠狠
第二句:蔑视的语气、满不在乎的语气
第三句:不耐烦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以乡村小同学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虽然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很具新课程特色,引领了同学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同学热爱家乡,善于用自身灵巧的双手装点自身的家园,装点自身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1. 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同学,能自身质疑,初步具有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的自学能力。
2.新大纲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四年级的同学通过练读来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
1. 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课件出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指导看图。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谈谈你看了图片后的整体感受。
2、 师:这样自然亲切、充溢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的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谈体会,找出中心句。
A、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板书:独特、迷人)
B、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C、“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感受美。
(1)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1-4小节,用简短的语句概况作家写了哪些白昼的景色?
(2)集体交流:景色: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3)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感悟,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紧扣五景分析:(由同学挑选喜欢的,投影出现,理解)
(1)同学读出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师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2)看图片,想象理解画面。师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导。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同学带着丰富地想象进行朗读,并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景物的美,把这种美读出来。)
(4)你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柔美的音乐,读1—4小节,感受乡下人家这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迷人
河中鸭嬉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4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 揭示课题:板书 白鹭
2、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 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 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 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 6---8 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 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 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 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 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 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1)用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来夸夸同学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写作 的背景:2天写出了3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11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7-08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24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篇)11-1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12-2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4篇01-3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04-1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