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20 09:52:26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2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20xx年、20xx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察20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4、对学生有机渗透热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师: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谁能说出图片上的有意义的日子?

  (1)儿童节是每年的()月()日。

  师:你们喜欢过儿童节吗?

  (2)()月()日是教师节。

  (3)农历()是中秋节。

  师:农历八月十五吃什么?(月饼)这一天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日子。

  (4)()月()日是圣诞节。

  师: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都和什么时间单位有关?

  生:这些日子都和年月日有关。

  师: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和年历卡交朋友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

  为了研究年月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课件出示20xx年年历)年历上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28天。

  ⑤一年有365天。

  2、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师:同学们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孩子都观察的很仔细,那是不是每一年都是这样呢,下面就来小组合作活动一下,看看你们组拿到的年历表是哪一年的,根据观察填入表格中,在活动之前,请看一下老师的要求。(课件展示小组合作要求)

  3、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教师板书。

  师:一年有几个月?

  生1:12个月。

  师:大家与他的意见一致吗?

  生:一样。

  师: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

  生2:不相同。我看年历卡知道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3:我同意他前面的说法,但是不同意他后面的说法。我的年历卡二月的天数是29天。

  师:请二月是28天的同学举手,二月是29天的同学举手,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看来二月是个特殊的月,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老师也调查了一些数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跟你们探究的一致呢?(一致)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天数的不同给这些月起个名字呢?

  生:31天的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

  师:名字起的真贴切!

  师指着板书说明: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是个特殊月,28天或者29天。

  师:每一月的天数不尽相同,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左拳记忆大小月)

  师: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师:当然还有一种年月日歌诀来帮助大家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有变化。(做游戏:说大月男生站起来,小月女生站起来。)

  三、深入探究,认识平年、闰年

  师:现在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有小月,那你能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我是听妈妈说的。

  生2:一年有366天,我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到366。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了一年的'天数。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年到底有几天。出示课件计算方法:

  (1)把每个月的天数都加起来

  (2)7个大月天数+ 4个小月天数+ 2月天数

  通过这种方法一起计算。

  二月是28天的年份,计算出全年有365天。

  二月是29天的年份,计算出全年有366天。

  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这一年2月有28天,那这一年总共有365天,如果这一年有29天,那这一年总共有366天。

  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的时候28天,有的时候29天。二月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那平年有几天?闰年有几天?

  生: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师:那我们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标准是什么呢?

  生:看2月份的天数。

  师:拿出你的年历卡,说说那一年的二月是多少天,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1: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9天,20xx年是闰年。

  生2: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8天,20xx年是平年。

  生3: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8天,20xx年是平年。

  师: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平年和闰年的一些知识。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练习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 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

  ③ 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

  ④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⑤一年里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⑥平年的二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

  ⑦闰年的二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

  ⑧ 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8)月(31)日。

  ⑨一年有365天。(×)

  ⑩ 20个月就是两年。(×)

  (11)4月和5月一共有61天。(√)

  (12)20xx年5月30日是星期一,6月1日就是星期二。(×)。

  (13)凡是双数的月份都是小月(×)。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月

  小月(30天)4、6、9、11月

  二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看,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你们想玩吗?

  师:这3位小朋友也想玩这些游乐项目,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付钱买票,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2.看价格表,提问题,并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师:哪些算式你们计算出结果?把能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师:10×3 20×3 12×3像这类口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数口算乘法”

  二、互动新授

  1、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1)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们看到10×3=?

  师:用我们的乘法口诀解决不了,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呢?(3个10是30)。

  ② 20×3=?

  师:20×3表示什么?,用小棒摆出3个2捆结果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2×3=6,再添1个0,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20×3为什么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个什么?

  强调:2个+×3=6个十就是60;让学生多说算理。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师:20×3同学们会,能不能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算出

  200×3 20xx×3呢?

  同桌可以说一说,在作业纸上写出来,汇报时强调学生说出算理。

  (3)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30×4= 3000×3= 400×4=

  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12×3=?

  师:12是几位数?你能不能把它转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说一说,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一起作业网倒计时3分钟)。用希沃上传学生的作品。

  师:你看明白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师:强调。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2×3=6

  最后:30+6=36

  让学生多说一说

  拓展延伸:22×3=?

  引导学生归纳总,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700×2=

  21×4= 23×2= 32×3=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2)全班校对答案。

  (3)选取其中几题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8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

  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熊出没》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题。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仅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或仅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复式统计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怎么观察复式统计表?———————横看、竖看、斜看

  表头包含的内容:片名、人数、性别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 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学 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课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呢!猜猜他是谁?(放旺仔广告语)从它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说到日期特写)旺仔牛奶上怎么会有年月日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求新知

  1、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1)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

  3、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1)你是怎么填表格的?

  (2)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

  4、游戏

  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犯规喽!

  7月你怎么判断的?

  8月怎么8月还是男生站起来

  4月10月2月

  5、计算全年天数

  (1)2月非常特殊。你知道今年2月有多少天吗?今年一年有多少天呢?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交流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猜节日

  年月日不但可以用来记时,有时候人们还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猜一猜,下面这些是什么节日?

  国庆节植树节儿童节教师节

  2、修改日记

  (1)三(4)班的'王心是个很认真的小朋友。他有个写日子的习惯。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读读好吗?

  (2)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

  3、 整理食品

  (1)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真大。日记中要用到它,还有哪里也要用到呢?听听旺仔他又要说什么?

  (2)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

  光明酸奶牛肉干巧克力蛋糕喜之郎果冻

  20xx.3.10 20xx.3.25 20xx.3.1 20xx.9.1

  30天1年一个星期半年

  四、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网站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五、制作

  回去后做一张20xx年1月的月历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猜价格游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表彰新三好星和古诗阅读之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奖品,你能猜一猜这些奖品的价格吗?

  2、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8元橡皮1。52元日记本5元

  (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小数是怎么来的呢?

  二、认识小数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试读小数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试写小数。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引入: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

  (2)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3)反馈汇报,理解意义。

  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举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

  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交流演示评价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三、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第一关:猜谜语,我能行。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关:我会填。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第三关:配钥匙

  第四关:我创意,我做主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四、总结延伸

  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3+0=

  0+7=

  8-0=

  6×0=

  0×9=

  0×3=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题。0÷5=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明确: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8÷2=

  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师: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⑤强调: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程。

  (3)例6第(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n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6:(1)208÷2=104(2)216÷2=108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n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在计算时每一步都要认真计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4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量,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在探索与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习了常见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购物的经验,生活中学生对小数有大量丰富的感知,但是缺少理性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触到的、体验到的,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课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丰富的原有认知,在交流对比和辨析中自主建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分母是十、一百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 活动引入:

  1.用3、4两个数字,可以组出哪些数?(组出整数、分数、小数)

  2.出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3.生活中你在哪最常见到小数?(价签)

  活动2【讲授】

  二、初步认识

  1、出示购物小票:介绍小数点、小数组成

  师:老师带来一张购物小票,上面有小数吗?从哪看出是小数?

  教师介绍: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面的部分叫小数部分。

  2、介绍小数读法、表示的钱数

  对于这几个小数,你还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学生读、介绍表示的钱数)

  小结:以元为单位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师:除了在商品价格上见到过小数,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小数?(学生举例 )

  4、 老师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出示

  (1)饮料:1.25升瓶

  (2)学生身高:1.53米,体重:37.25千克

  (3)电影:约1.5小时场

  (4)教室: 48.48平方米间(强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

  活动3【活动】

  三、深入理解小数含义:

  1、认识一位小数

  (1 )师:看,这是1把米尺。多长?

  小蜗牛向前爬了1小段, 估一估这段有多长?(1分米、 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估得对不对呢?到米尺上比一比,请大家边看边数一数(课件演示)

  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分米。

  这一段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 米=0.1米

  0.1米什么意思?

  小结:1分米以米为单位时,即可以写成 米,也可以写成0.1米,这三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相等)

  (2)继续观察米尺,你还能找到0.1米吗?(巩固对0.1的认识,渗透1里面有10个0.1。)

  (3)你还能找到零点几米?怎么想的?(渗透零点几就是几个零点一。)

  2、认识两位小数(自主迁移)

  借着刚才的经验,猜一猜,0.01米表示什么?(1厘米、 米)

  从我们熟悉的1厘米入手,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 米=0.01米

  0.01米什么意思?

  小结:1厘米以米为单位时,即可以写成 米,也可以写成0.01米,这三个数之间也是相等的关系?。

  照这样的思路想下去,15厘米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20厘米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

  3、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不同?

  读一读左边的这三个小数,我们把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数。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了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再读一读右边的三个小数,我们把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得到了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的分数

  4、反馈内化

  打开书第89页例1,阅读并填空

  活动4【练习】

  四、拓展应用

  1、书p911,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2、摆硬币写小数

  3、 介绍小数的产生

  活动5【作业】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想学习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后思考题:这是一条线段的0.3,你能把这条线段画完整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5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适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信息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行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根据奉单元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 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班内交流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2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15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07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4

初二数学下册教案12-1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2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12-09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01-25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模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