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4-10-19 11:56:5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力的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力的教案范文汇编6篇

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倾听故事,能够初步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的过程中有长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知道面临新环境时会有许多人、许多办法来帮助自己。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图画书,“伊比伊比”伴奏音乐。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有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空间。

  教学过程

  1.通过与幼儿交流并引导观察小阿力的不同表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结合幼儿的实际体验进行简单交流。

  提问:你们愿意上学吗?要上学了,你们是什么心情?

  (2)单独出示小阿力两种表情对比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①观察开心的表情。

  提问:小阿力要上学了,他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观察不开心的表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小阿力不开心的原因。

  提问:

  离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小阿力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想的是不是和小阿力想的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小阿力的大学校》。

  2.通过阅读故事的.前半段(从故事开始到“乘着风飞上了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线索,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2)引导幼儿对重点画面(小阿力是怎样照顾小鸟的4幅画面)进行仔细观察。

  提问:

  他为什么要拿着盒子跑过来?

  为什么小鸟的心怦怦地跳,小阿力是怎么做的?

  小阿力为什么轻声跟小鸟说?

  小阿力和小鸟说话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鸟很害怕,给它东西它也不吃,你们觉得小鸟有点像故事里的谁?

  (3)共同关注重点画面(小阿力把小鸟放走了的对开画面),进行讨论、交流。

  提问:

  小鸟飞走了,它的心情怎样?

  小阿力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3.结合故事中小阿力的感受,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即将上学时的感受。

  提问:我们小朋友也即将面临小学这个新环境,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与想法?

  4.阅读讲述后半段故事,知道有许多人会帮助自己面临新环境。

  指导语:小阿力真的上学了,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他想的那样呢?他在碰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有谁帮助了他?我们接着来读书。

  (1)继续阅读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画面交流。

  提问:

  小阿力的大学校都有什么地方?

  小阿力在学校里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重点观察小阿力第一天在学校的画面)

  (3)教师讲完故事,引导幼儿交流。

  提问:

  小阿力在学校的生活开心吗?学校是像他想的那样令人害怕吗?

  都有谁帮助了小阿力?

  妈妈是怎么帮助他的?老师是怎么帮助他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5.教师整体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知道面临新环境时自己也可以帮助自己,激发幼儿长大的自豪感。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指导语: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为什么写了许多小阿力救助小麻雀的事?

  教师小结:在面临新环境时,我们会紧张、会害怕,但一定要放心,因为有许多人会帮助你;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建立信心,就像小阿力一样,会交到许多新朋友的。

  6.交流讨论:我们如何来适应新环境?

  (1)指导语:我们都会遇到面临新环境的时候,除了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呢?

  (引导幼儿交流时,可以适时地把这些方法用孩子看得懂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进行一定的分类整理。)

  提问:

  面临一个新环境,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

  面临一个新环境,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找哪些人帮助?

  面临一个新环境,我们怎样找人帮助我们?怎样去交流?

  还有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

  7.音乐游戏“伊比伊比”,引导幼儿感受在更换不同伙伴游戏时的快乐。

  (1)介绍游戏玩法,学习简单的动作。

  全体小朋友听音乐前奏,自由找到一个朋友拉手做好准备,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在第二遍音乐前奏时更换伙伴,再一次游戏;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教师引导幼儿尽量更换自己不太熟悉的伙伴。

  (2)跟着音乐,全体小朋友一起表演。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学自的

  介绍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识性了解利用平行四边形求二力的合力。

  (二)教具

  二力合成演示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2.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教师: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三、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教师:照课本图8-32甲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答;大约是6牛顿)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答: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教师: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F与这两个力F1和F2是什么关系呢?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上述的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的合力都是成立的。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这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0°时,两个力变为同一条直线上同方向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这两个力的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夹角增大到180°时,这两个力变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所以,上一节我们所学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问题是今天所学的`知识的特殊情况。

  四、例题

  大小分别为30牛顿和40牛顿的两个力互相垂直,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用作图法解决有关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问题。

  从一个公共的作用点分别做力F1和F2的图示,这两个力互相垂直。以F1=3牛和F2=4牛,这两个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从力的作用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即是合力F的图示。从图中可以量出,合力F=5牛。

  (四)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较难,初中学生学习确有一定困难。根据教学大钢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对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有所了解,只了解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分力和合力即可。重点还应放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问题。

力的教案 篇3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 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 或 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和 。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 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 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 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 。② 。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 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 )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 )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力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

  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

  3.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

  【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为0.9×103 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为1.0×103 g/3)。

  【提示】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判定出物体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可求出排开的水重。

  【例3】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14-1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

  图14-1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提示】物体分成两块后密度保持不变,仍与水的密度相等.

  三、达标检测

  1.把重为5N,体积为 600c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g) ( )

  A物体漂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5N

  2.如图14-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

  图14-2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个杯子一样大

  3.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14-3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图14-3 图14-4

  4.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4-4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A、FB、FC表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FA<FB<FC B. FA>FB>FC

  C. FA=FB=FC D. FA=FB>FC

  5.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g),松手后苹果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6.(20xx·娄底)把重10N,体积为1.2×103c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是 .(填“漂浮”、“悬浮”、“沉到水底”)?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5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8.如图14-6所示,重物A是体积为10d3,密度为7.9 ×103 g/3的实心金属块,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要保持平衡,求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是多少?

力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和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2、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活动中情绪愉快,体验与同伴共同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地垫、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导语:这是什么?(巧克力)小朋友们喜欢吃吗?有一只小动物也很喜欢呦。

  1、让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吃巧克力的故事。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受老鼠的音乐形象。

  教师导语:“有一首音乐也会讲小老鼠的故事,我们来听一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吃巧克力;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跳舞;什么地方是用手添巧克力的。”

  三、利用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1、学习小老鼠吃巧克力的动作

  教师导语:“小老鼠是怎么吃巧克力的.时候可开心呢。那他是怎么吃的呢?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习小老鼠跳舞的动作。教师导语:“小老鼠吃的开心还跳起了舞呢,我们一起学学看吧!”

  3、学习小老鼠添手的动作

  教师导语:“小老鼠可喜欢吃巧克力啦,连化在手上的也不放过奥。”

  四、配乐完整律动

  1、鼓励幼儿表演律动

  教师导语:“比一比谁最爱吃巧克力。”

  2、邀请客人老师表演律动。

力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了解压力状态下的表现,学会判断自己的压力。认识到压力不一定全是害处,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还要学习调节压力的技巧。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人际交往、学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压力,而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或者方法有限。当感到压力时,他们的做法可能是逃避,可能是不知所措,这样会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之中,因而导致心理疾病。教材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正确看待压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面对困难的时候做好自我调节。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了解压力。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压力既可以是动力,也能成为阻力,对它无需太过恐惧。

  第二战:调节压力。

  目的在于教学生一些管理和调节压力的方法。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力的教学教案05-22

力的平衡教案10-11

力弹力教案10-12

力的教学教案(精选)07-16

关于力的教案02-04

《二力平衡》教案01-30

神奇的力幼儿教案01-06

摩擦力教案10-11

《摩擦力》教案09-12

实用的力的教案3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