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郑和远航》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郑和远航》教案1
一、课前思考: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学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设计:
(一)、导入 :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5、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
(1)、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材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学生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三、课后反思: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这节课我布置有作业 是:
(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
(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 的布置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 ,有的学生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学生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这种作业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共同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郑和远航》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郑和远航》教案3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的“壮观”和“友好”。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在课时划分和教材处理上并没有局限于课文脉络的划分和事情的发展,考虑到学生阅读叙事性课文时,注意的焦点是事情的结果和曲折的情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本次设计让学生从感悟远航的目的出发,将语言材料通过学生想象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在情境中品味语言,在情境中感悟郑和远航的意义。
[设计思路]
1、从远航的目的和成果入手,直接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交往的“友好”。
2、假借西洋诸国君民所见所闻,去描述郑和远航的规模,溯源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雄伟壮观;并在具体的情景再现中,通过理解关键字等多种方式理解成语。
3、通过描述返航场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启航”场面,感受“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拓展练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感知“远航”
1、知道中国的航海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把7月11日设立为“航海节”呢?(师:纪念郑和远航,宣传海权意识。)
2、板书:郑和
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郑和。(课件播放郑和远航的录像,点明远航的巨大意义和影响。)
板书:远航 齐读课题。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呢?读课文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中国航海节的设立到郑和的介绍影片,在学生心中树立古代中国英雄形象。这里不用西方航海家对比引出课题,是为了突出中心人物。留待下节课比较,强调郑和远航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疏通课文
1、认读字词。
指名读:哪些字读音和字形要提醒同学注意?
人山人海 迎风招展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规模宏大 炫耀武力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严待以待 化险为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2、抽读课文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等长句子,练读句子的停顿与节奏。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开讲。”课文较长,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将“读”和“悟”引向深入。】
三、重现情境,感悟“交往”
过渡:郑和奉皇帝之命下西洋远航去干什么?从课文哪儿看出来郑和远航与这些国家往来是友好的?
1、体会郑和友好,初感船队之壮
(1)读第4自然段,思考:郑和远航的'船队所到之处,这些国家的君臣、百姓、商人对船队是什么态度?
假如时间能倒流,600年前各国国王大臣眼中的郑和船队是怎样的?假设你是这国家的地方官员,看见海面上出现一支“无敌舰队”,你怎样向国王报告情况?
出示第2自然段
怎样用具体数字说明?(“两百多艘船只”、“六十二艘大船”、“长148米、宽60米”、“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练读第2自然段,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2)看到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很多国家就会如临大敌,惊惶失措,准备打仗,但这些国家的君臣都表示热烈欢迎,这是为什么?
出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都表示热烈欢迎。”
郑和代表明朝向各国君臣说明来意,会怎样说?各国国王可能会怎样说,怎么做?
读出郑和的友好亲切,读出各国君臣的欢迎态度。
【设计意图:船队的“规模宏大”从属于远航交往的目的。因此学习整个段落时,将感悟“友好交往”作为主线,将感悟“规模宏大”作为串珠,回环往复,从不同角度体会,并通过朗读深化感悟】
2、体会百姓友善,再悟船队之壮
(1)说一说:老百姓也知道明朝的船队来了,在海边劳动的渔民会怎样向家人描述见到的情景?
提示学生:百姓不用具体数字描述,用比较的方法来向家人说明。举例:把长148米的宝船与村里的房子进行比较。
(2)演一演,引出理解“扶老携幼”:村中的老奶奶听说海边有大船队会怎样,家中的小孩子听到有新奇的“宝船”会怎样?
出示:“老百姓听说明朝……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说说“扶老携幼”可能——是什么意思,分组查“携”字和查成语,验证想得对不对。
师小结理解该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先猜再查,前后比对。
练一练,拓展理解“惊叹不已”:出示“他们面对那些从未看见过的空船,个个惊叹不已。”理解“惊叹不已”,先猜,再查“已”,最后说成语意思。
(3)赞一赞:各国百姓面对“宝船”会不停地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当地百姓你会怎样赞美眼前的船队、船员、郑和背后的明朝?
如果你是郑和的侍卫翻译,你会听到哪些惊叹?
读一读:读出百姓的好奇、惊讶、赞叹。
(4)感受贸易繁荣、感受民间交往
百姓欢迎郑和船队不光因为船队规模宏大,使者亲切友好,还有什么原因呢?
读第4自然段中交换买卖产品的片断。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把文本化为情境,体会郑和远航的壮观,体会交往的友好。借各国君臣、百姓之眼重现友好交往的情境,借西洋各国君臣、百姓之口盛赞船队规模宏大,货物之丰。同时,将学习理解词语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回避起始课时的字词教学,又以字词理解促进语段感悟,一举两得。】
四、拓展延伸,感悟“启航”
过渡: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阿拉伯海东岸的国家“古里”。停留一段时间后, 1407年夏天郑和船队准备返航。
1、思考:“古里”人民会不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郑和的返航送行祝福,为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那郑和在刘家港扬帆启航,明朝官民送别时是怎样的情景?当时,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3、那么郑和又会怎样向西洋的这些国家告别返航?
依照第三自然,描述返航时的场面。
读一读,体会郑和的友好,人民的祝福。
4、作业:描写一个送别场面,把送别的情景写具体。
【设计意图:这一段的处理将返航与启航连通,暗示郑和下西洋不止一次。同时描述返航场面就是对启航情景的再现。引入新情境,把对友好交往的感悟提升到运用的层面,深化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想象。】
[板书设计]
郑和(友好亲切)远航(规模宏大)
各国君臣 迎
百姓商人 看 赞 换
第二课时(惊险的远航壮举)
教学内容、过程简介:
1、学习“战胜艰险”一节,联系“扬帆启航”一节,深入体会船队装备精良(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罗盘,规模宏大,体会郑和的英雄壮举,感悟国家的强盛。)
2、学习第二段,通过数字说明,联系“战胜艰险”一节,想象“再次启航”感悟郑和远航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3、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郑和远航》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预习导航:
1.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划出文中生字新词,自学,并完成《习字册》,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3.收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4.观看中央少儿频道的童话片《郑和下西洋》,了解一些小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 朗读资料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写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课题:10、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5.补充介绍郑和的资料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生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
派遣 魁梧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词语,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2. 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扬帆远航 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二)朗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和齐读相结合。
1.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二)再读课文,思考: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自由读1-3自然段,你从哪里体会到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在书上圈圈画画。
2.交流:(人多、分工明确、“宝船”)
出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船大:引导从数字体会宝船的大(与学校操场相比较,想象宝船的“雄伟壮观”,通过朗读读出)
先进:配备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宝船上装载着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珍贵物品。)
组织严密、配套科学:(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
看一些船队的图片
3.此时的郑和,站在指挥船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读第三小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用成语来形容。
4.郑和的决心、信心、勇气都凝聚在了两个字上——“启航”!谁来读出郑和的雄心壮志!
5.让我们超越时空的界限,回到当时,和郑和一起扬帆起航!(观看启航的视频)
6.你的心情怎样?好,拿起书,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第三小节。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完成《习字册》
【《郑和远航》教案】相关文章:
《郑和远航》说课稿01-0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04-06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04-06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案04-15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01-02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落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教案06-18
小学教案体育游戏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