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

时间:2024-08-24 14:44:11 教案 我要投稿

《敬畏自然》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畏自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积累本课生字词,并练习在语境中使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揣摩品位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思考人类保护自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柴静的《穹顶之下》短片一分钟,导入:看完视频,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脸色由上课时的欢喜变得凝重了,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谁来说说看完视频的感受。

  生看后谈感受(找两个学生),师给以评价:

  老师对大家说的话非常赞同。自然,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一直在她的怀抱里繁衍生长。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无知而贪婪的人类让这位母亲变得伤痕累累。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学家严春友老师告诉我们,人类面对自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敬畏自然。读,带着尊敬和畏惧,再读。

  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

  第一板块:积累字词,夯基础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三、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检查学生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奖励他领读。有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质疑,在词语读音、写法、意思等方面有特殊发现的同学可对其他同学进行友情提示(比如不自量力的感情色彩,咫尺的读音,狼藉的部首)。在四字词语中让学生选一个,创设情境说一段话,再选两个说一段话。

  教师明确: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词语首先要能正确的书写它们的音、形、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它们。

  过渡语:扫除了字词障碍,让我们深入文本。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1、初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议论性散文,明确:作者在文中反对什么观点,又提出了什么观点。

  2、再读,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筛选信息。用“人类啊,因为 ____,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人类啊,因为“你只是大自然肌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提炼观点,比在段落中找出来直接朗读难度低,有感情)

  过渡语:明确了作者的观点,让我们来欣赏的语言。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1、 朗读: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变成陈述句读、变成感叹句读、用愤怒的语气读、用惊恐的语气读、创读:谁能断言那些被砍倒的大树不是人类为自己准备的棺木呢?

  2、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语重心长的语气)

  3、女(无限深情地):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热烈激昂地):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女: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男: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教师明确:这些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既然有这么好的效果,请同学们自创一个质问人类的反问句:人类啊,难道…学生回答后,教师自创:人类啊,难道你没有听见这个班的孩子发自肺腑的呐喊吗?同学们啊,既然反问句效果这么好,难道你们不该在写作时用上一些吗?

  课文中除了这些发人深省的反问句,还有好多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大家找出来赏析一下。提示:可从炼字、词语运用、修辞、写作手法、蕴含哲理等角度

  4、 学生自由赏析,预设:会从比喻、拟人、对比角度赏。此环节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

  过渡语: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精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作者酒一样浓烈的情怀。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朗读:(师)因此

  (男)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女)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 男)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女)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男)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师)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合)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朗读要求:红体字部分读重音,最后一句读两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高昂。

  提问:1、作者认为怎样做是敬畏自然?

  板书:尊重生命 保护资源 爱护环境 和谐共处

  过渡语: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应该敬畏自然,下面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句话。

  2、 再次朗读,要求把手放在胸口,用自己叮嘱自己的语气读:

  “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说得响亮不如做的漂亮。对于普通人来说,怎样做算是敬畏自然?请用“敬畏自然,就是——,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的句式说话,例如:敬畏自然,就是爱护一株幼苗,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一片春光。

  结束语: 孩子们,主席提出: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这句话,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点滴中践行刚才的诺言,用我们共同的努力留住头顶的这片蓝天,让自然母亲重绽笑颜。

  作业:1、从积累的词语中,选择3到5个,创设情境,写一段话。

  2、以班委会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敬畏自然》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鷃(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⑴ 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⑵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⑶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⑴ 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① 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②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③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④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⑤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⑥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

  (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5、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自读这些句子,也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再次品味语言之美。

  3、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抄写下来并写成一段话。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例子;

  四、延伸拓展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段你的感想。

  五、反思: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收获了:

  《敬畏自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un)鹏 斥安鸟(an) 蓬蒿(ha) 咫尺(zhi)

  狼藉(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a)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导人:

  (如有可能)可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三、解题及文体: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a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

  c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a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b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c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d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征服自然 平等的生命

  不应该 而应该 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美味佳肴 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四、小结: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深一层地品味的语言。

  二、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写作特点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五、扩展练习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敬畏自然》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决生字词

  2.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人类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我们往往赞美人类的智慧,可是当我们看到人类的成就、人类的伟大的同时,我们有没有留意是谁创造了人类,人类的母亲那是否是更伟大的,儿我们人类和这位母亲又是怎么相处的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美丽的母亲。

  二、 检查预习:

  1. 给加点字注音:(PPT)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2)

  2. 解释下列词语:(PPT)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敬畏自然》教案 篇6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两组图片,表现两种智慧。提问;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类智慧?

  2.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 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 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同学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鲲(kūn)鹏斥鷃(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身的能力。形容对自身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缺乏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发明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考虑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身”?

  同学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同学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⑴ 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⑵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⑶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⑴ 同学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 同学发表自身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如:

  ① 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②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③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④ 假如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⑤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绩?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⑥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

  (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论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莉人类久远发展。

  六、安排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同学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发明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5、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说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讪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假如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身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局部”,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局部,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坚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身的私利由着自身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身。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同学学习。一是考虑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久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同学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测。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笼统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安排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了解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亲近、敬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请大家欣赏一幅获得20xx年度公益广告国际大奖的宣传画。并猜猜宣传画的空白处会配上哪些文字?(图片略)

  三、走进文本: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自然是万事万物的统称。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惧之意。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四、解构文本:

  结构图(略)

  五、品味文本:

  请自找一句喜欢的话,与同学一起分享。

  请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既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又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赏析: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智慧不过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杰作,我们依然是自然之子这个道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宇宙视为人类的弟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必须与他们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精读文本: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明确: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明确:苍蝇蚊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明确: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我们人类的智慧却不能。

  七、走出文本: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自然无语,孕育万物。自然有万子,我们只是其中一子。高山无语,诠释“稳健”;苍天无语,诠释“高远”;大海无语,诠释“博大”。当我们站在高山,仰望苍天,俯瞰大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呢?

  所以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无奈,而是明智。只有人类勇敢地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我们才能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自然之母”,和谐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弟兄。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像一位骄横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杀无辜。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爱护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会好好地爱护家人。

  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从“孩子”子成长而来的。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认我们是自然母亲的一个爱子。而是说自然之母会生老病死,我们作为自然之主,应该好好地照顾自然之母,让自然之母万寿无疆。

  我们说我们“自然之主”,更多是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自然之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九、作业布置:

  1、睡前回顾本节课讲述的重要知识点。2、完成《学习辅导》。3、将你刚才的发言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

  十、结束语:

  柳宗元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让我印象深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原本表达了诗人在改革失败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苦凄凉的心境。但在今天学习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对这首诗却有了新的解读:我觉得不仅是伟大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在预言:人类的将来或许有一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时候我们人类将会变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在“独钓寒江雪”。但愿他的预言永远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而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悲痛欲绝的“绝句”!

  《敬畏自然》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蓬篙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

  量力

  相形

  见绌

  精巧

  绝伦

  美味佳肴

  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

  3、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

  (1)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研读赏析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拟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反问: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六)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敬畏自然》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

  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蓬嵩()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

  狼藉: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佳肴: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五、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不自量力陷阱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窃笑狼藉班班

  (3)相形见拙呐喊美味佳肴

  (4)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yuān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六、课后小记:

  《敬畏自然》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敬畏自然》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知识:

  ⑴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⑵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⑶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2、能力:

  ⑴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⑵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⑶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3、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1、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

  边读边看课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1、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3、全组共同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1、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⑴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⑵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 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⑷ 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同⑶)

  ⑸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⑹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⑺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⑻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同⑺)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3、教师引申: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难点探讨

  1、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3、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见教学用书。

  四、延伸扩展作业

  1、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读后感。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迷的手抄报。

【《敬畏自然》教案】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教案09-04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优秀07-10

敬畏自然说课稿08-21

《敬畏自然》说课稿11-17

敬畏自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04-22

[通用]《敬畏自然》说课稿02-15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优秀7篇(合集)09-06

《敬畏自然》说课稿8篇12-04

敬畏自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