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目标:
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例1的教学。
1、活动一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师摸)
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师: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棋子。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棋子。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黑棋子换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许是白棋子,也许是黑棋子。
(师继续多次摸棋子)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棋子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设计思路:通过生猜师摸的摸棋子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学习新知埋好伏笔。)
2、活动二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数量,变为7个黑棋子、1个白棋子,我们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数多?
(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
师:想不想自己摸棋子来验证猜测?
生:(几乎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
(各学习小组摸棋子、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设计思路: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箱子里装着10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从中摸一个球,
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⑸要使摸到红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指名口答)
(设计思路: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引入词语:经常、偶尔,渗透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学。
1、情景引入
师设计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猜猜谁中奖的可能性大。
验证猜测:老师和一名学生配合摇20次转盘,一名学生记录统计,其他学生观察、监督,把得出的结果填课本上。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老师转到哪儿的可能性大,哪儿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转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转到小猪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为小羊的区域多,小猪和小狗的区域少。(答得好发奖品书签)
2、知识拓展
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少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数和不获奖的人数差不多怎么设计?
生1:我把区域大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多些。
生2:我把区域小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少些。
生3:我把两种区域设为一样大,获奖机会一样多。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3、书面练习
在图1、2、3中,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A、B两个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小?
4、转动图4的转盘,指针有可能落在()区,有可能落在()区,还有可能落在()区,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比较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小。
设计思路:
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本题也是《标准》小学三年级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的综合练习。
【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04-0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初探拖堂现象12-16
三年级的数学教案11-08
数学的教案12-19
我看追星现象06-28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12-10
光现象的教学反思09-22
声现象教学反思04-16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优秀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