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时间:2024-09-11 20:11: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2、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3、教师活动: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4、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教师活动:

  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1、洋务运动的推动

  2、封建制度的阻挠

  内因: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⑵点拨: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创设情境:“穿越时空——张謇来到1914”(课件)

  教师活动: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张謇请你帮忙创办实业,调查市场行情:

  ①此时创办实业是否有利?为什么?

  ②当时有那些行业适合发展?请具体介绍

  ③根据市场行情,你会把资金投入到哪个行业?工厂会设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你的企业将会出现什么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什么阶段?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市场行情调查,探究知识:

  ①有利于创办实业,因为辛亥革命-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中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②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工厂会设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因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内地却非常薄弱。

  ④倒闭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华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战后至新中华的成立时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中华的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华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2、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3、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4、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5、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6、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公私合营

  7、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8、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9、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4

  课程标准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学习“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史调查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大眼睛”照片引出教育话题,“你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由此导入新课。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记一记:“三个面向”的.题词。

  理一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就。

  比一比:苏明娟的两张照片说明了什么?

  小调查:你所在社区普九实施情况(入学率及原因)

  课后延伸: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帮助失学儿童?”或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写一封倡议书。材料阅读:“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讲话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教 育 立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师资格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希望工程

  “大眼睛”苏明娟当年手握铅笔“我要上学”的照片为很多人所熟悉,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

  10年来,这张照片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社会各界捐建的希望小学总数达8335所,救助失学孩子累计达230多万名。

  10年后的今天,希望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基会推出了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全国贫困农村小学都建起远程教育网站。苏明娟再次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口才展示:高等教育发展的概述。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重点大学、专业设置、科研成就、学位制度等方面)。

  论从史出:高教发展数据比较(高校数量、在校人数等),说明高教的大发展。

  实地调查:选择本市你所感兴趣的一所高校,了解它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加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20xx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变

  [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数据展示]

  (1)到20xx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xx年6月的99.3﹪。

  (3)到20xx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对比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二、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革内容

  2就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作用

  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课堂的动脑筋

  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掌握快,知识通过对比牢固,效果好。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06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4篇)12-06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4篇12-06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通用10篇)02-11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2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通用12篇)02-10

初中历史教案11-27

优秀初一历史教案10-04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05-13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