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一教案

时间:2024-05-23 03:09:39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一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图形一教案

认识图形一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 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从立体图形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等)。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可是,图形王国里啊,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 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 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 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 评一评,送对了吗?

  c. 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设计意图:通过将这些图形送回家的环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每个图形的特征,并且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用图形进行创作。

  a. 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通过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会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b. 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 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认识图形一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同学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蓝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不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的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进度,本课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3.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儿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4.在教材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而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本班的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上述几类形态物体的感知兴趣由强到弱、认识难度由易到难依次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编排序列,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球入手进行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然后认识正方体,最后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兴趣活动的特点,又能够使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展开学习活动。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

  专家评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标准》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十分准确的。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执教者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最后,尚须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别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执教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认识图形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特征拼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提示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一第3、4、5题

  3、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认识图形一教案4

  单元要点: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2课时

  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讨论交流: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第6页的第4题。

  (1)小题教师可示范对折方法,再让学生剪开,在引导学生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小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个正方形可以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第6页的第5题。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的选择用估计、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探究出答案。缺了8块砖。]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拼组,使学生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清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效果很不错

认识图形一教案5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要点: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3课时

  看谁拼得多

  教学内容:

  看谁拼得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交流汇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介绍七巧板,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历史知识。

  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摆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案供参考,以激发孩子们拼摆的兴趣,便于他们不断地创新出新的图形

  汇报。

  三、巩固新知,检测与反馈

  1、第7页练习一第8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

  2、思考题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园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副七巧板去拼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孩子们动手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同桌合作,不断地拼出不同的图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兴致很高,学得快乐!

认识图形一教案6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认识图形一教案7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认识图形一教案8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 通过复习,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同学们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 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同学们对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理解,沟通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我们在这本书中还认识了方向和位置、认识了一些图形,还认识了钟表,能简单地回忆一下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方向和位置中认识了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还会在教室里找出座位,会辨认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象;在认识图形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认识钟表中,认识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二、复习方向和位置

  教师:在方向和位置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现在你能用手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吗?

  学生指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下这两个方向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前、后这两个方向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呢?

  学生:介绍的物体位置在一个竖立的面上时,就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在一个水平面上时,就用前、后的方向词来介绍。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20页第6题的遥控板图。

  教师:这是一个竖立起来的遥控板,如果要介绍这个遥控板上按键的位置,你觉得应该用你学过的哪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应该用上、下、左、右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呢?

  学生:刚才老师强调这个遥控板是竖立起来的,所些这些按键每竖列的关系是上、下的关系。

  教师:我觉得同学们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同学们的这个想法对吗?请大家翻开书第12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

  学生翻书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对的。

  教师:请你按题中的要求,在按键上标出综艺频道、少儿频道、体育频道和电影频道。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上、下、左、右的手势来判断这个学生的作业是不是正确的,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现在同学们会填下面的括号了吧,自己把这道题填写完成。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用一些方向词来描述一些物体的方向了,下面我们复习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21页第8题。

  教师:你能判断哪张照片是哪个小朋友拍摄的吗?自己在书上连一连并想一想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作业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拖拉机前面所对的小朋友拍摄到拖拉机的前面;拖拉机侧面的小朋友拍摄到拖拉机的侧面;拖拉机后面的小朋友拍摄到拖拉机的后面。

  教师:这就是我们说在站在物体的哪一面拍摄到的就是物体的哪一面,这就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的方法。

  三、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判断。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学生: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你们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区分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然后把这些图形的个数填在横线上。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图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认识钟表

  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一个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

  教师: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你能在这个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吗?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的?

  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钟面上细一些长一些的是分针,粗一些短一些的是时针。你知道分针和时针怎样表示时间吗?比如整时怎样表示?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转动分针和时针,让学生分别辨认3时、6时、8时、11时和12时。

  教师:几时半又怎样表示呢?比如2时30分?

  让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2和3的中间,就是2时30分。

  随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2时30分的钟面。

  教师:是这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吗?

  学生:是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1时30分、5时30分、9时30分、10时30分的钟面让学生辨认。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大约几时,哪种情况使用大约几时来表达时间呢?

  引导学生说出快到整时了或者超过整时,但超过得不多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大约几时来描述时间。

  多媒体课件出示4时55分、7时2分、8时58分、12时5分的钟面让学生辨认。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会认识钟表了,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第122页第12题。

  抽学生一个一个地辨认,简单说明自己辨认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认识图形一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认识图形一教案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

  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认识图形一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认识图形一教案12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习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图形一教案13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认识图形一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认识图形一教案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3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导入: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非常喜欢的的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汇报、展示,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通过和图形交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小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 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 图形名称)

  2、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同桌来交流一下吧!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3、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4、拼一拼。

  学生活动:用相同的图形来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现在我们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2、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3、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 )个 ( )个 ( )个 ( )个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数学课都有哪些收获?

  评价一下自己课堂上的表现。

【认识图形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03-28

认识图形教案03-13

认识图形教案04-03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05-15

认识图形二教案03-17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05-15

托班教案:认识图形03-20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荐)05-15

认识图形教案15篇03-19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热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