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1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两小儿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两小儿辨日》一课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三、说教法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
四、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入时,我就让学生从课题的“辩日”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
?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团体协作能力,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智力互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生疑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导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为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创设情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熟读成诵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把握好范读这一环节,通过教师声情并茂、流畅自如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师节奏分明的范读,把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语气轻重选择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引导学生听,体会交流,准确把握节奏和轻重音,为诵读乃至背诵奠定基穿?采用领读、伴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并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三)读中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教学本课时,对于理解文意这个难点,可采取结合注释,反复吟诵,自悟文意的方法来突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增强了感性认识,也为学生的理解从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逐词逐句读,逐词逐句悟。通过诵读感悟,明白课文讲的是两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问题,以及他俩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从而对整篇课文有了总的整体认识。
(四)讲述拓展?
?当学生对课文《两小儿辩日》有了感性认识之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了学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和续编故事,在学生讲述续编故事中,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和丰满了课文的空白。如:续编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后,孔子会怎样,有的学生说:“我想孔子会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虽然人们称我为圣人,说我博览群书,可宇宙无限,知识无穷,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呀。所以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找资料丰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蕴。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时空。
(五)辩论内化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独到见解,对“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中有无变化”会形成三种认识:其一,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远,中午近”;其二,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近,中午远”;其三,会有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认为“太阳距离地球一天内没有变化”。为此,根据三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品质。辩论结束,教师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学生播放《宇宙与人》的录像片,让学生到广阔的宇宙中,认识自然,追求客观真理,体现我们开放而鲜活的语文教学。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2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一、这两篇短文都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盖庄子·列子之文常假托孔子言事说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较深(张湛注《列子》,对此节的注文是:“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二童子毁笑,未必不达此旨,或互相起予(启发)也。”)不宜讲给学生听。《乐羊子妻》是史传,乃实有其人,课文节选的是本传的前半部,记此人以正言规劝丈夫;其后,有盗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赐以“贞义”二字,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宜讲。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避难择易。
二、虽略读,诵读仍当照常进行,只是无须从头到尾字字照读,可以有选择地读。这两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对话:《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乐羊子妻》中妻的两段话共94字,合计181字,都宜于诵读,用一节课可以背下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三、教师讲解的重点可以放在词语上。生僻字较多,古今义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走:(1)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粗讲几句,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读完两篇短文后带领学生整理词语,该补讲的再补讲。
四、课文内容用不着详细分析,学生能多少说出一点体会就行,不必归纳主旨,不必把某些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写作方法也不用专门讲,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都是说理,讲讲说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于记诵。
教学内容和步骤
A(适用于一般水平)
可根据B式略加改变。要点是:
1.学生诵读前加教师领读;
2.只背诵《乐羊子妻》的两段话,指导诵读可从简;
3.“积累词语”一项内容可适当减少,解词无须征引。
B(适用于较高水平)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一、解题。
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按这类命题须观文而后会意,例如,屈原对自然界、历史传说等提出170多个问题命名为《天问》;柳宗元对这些问题逐个作了回答,命名为《天对》。这仅供教师参考。
二、教师范读并疏通文义。
可以先读后讲,也可以边读边讲。下面是讲解要点:
①“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怎么说?(“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
②“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按:好几位专家都认为此句当作“一儿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协调一致,且有文献资料可证。这不要讲给学生听。
③“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④“及其日中”,许多文献资料证明,“其”是传写中窜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义重出。这要讲,不讲学生可能难解文义,指出“其”字多余即可。
⑤“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三、诵读练习。(含背诵)
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
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
自由练习诵读,能大体成诵即止。
四、说启示。(略讲)
1.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设计理念: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
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2.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1、“辩”字入手,导入课题。
由“辩”字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辩论者是“两小儿”,辩论的对象是“日”从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言字旁?是个什么字?(师板书“辩”字)来我们用它来组词。区分“辩、辨、辫”。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辩论的古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告诉老师,文中辩论者是谁?辩论的对象是什么?
2、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简”。
师:简,文言文行文简练。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二、探究阅读方法,初读感知
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面对如此行文简练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方法来学习它,来理解它?
2、学生自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中重点听。(出示课件中自读提示。)
3、指名读全文,问其读后的感受,有何困难,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停顿得当。 师:一曲完毕,现在,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师:在读的时候与白话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难吗?
师: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你们看到课本上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自己加进去的,读文言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的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现在请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老师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了,注意用单斜线标记出来。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找到停顿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律,读出节奏。(出示课文 停顿点课件)
5、学生自行练读一分钟后齐读正音。
三、精读课文,深入读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在理解文意后,达到熟读成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游”和“斗”,使学生分辨出“说”和“辩”的区别,从生活积累中感受“辩斗”的气势,为语感训练作准备。
师:孔子东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吗?
师:见两小儿辩斗。我们知道,辩的意思是?那为什么还要加个斗字?从这个斗字,你们可以看出什么?
师:辩论和说话一样吗?
师:回想平时你们在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是用怎样的一种语气?
师:所有同学把课本合上,跟我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小结: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据意思背诵出来,文言文也不是很难,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2、学习二至五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课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第二,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师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重点讲解“车盖、盘盂”,并通过观看实物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理解。
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板书总结)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一个远,一个近?相反,好,大家再来读读第二、三段,感受一下这种反差,注意读出争辩时认为自己是对是那种肯定的语气。
小结:
师:原来啊,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早晨和中午哪个时候离人近,哪个时候离人远。那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儿曰。。。
师: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你在古装电视节目中见过车盖吗?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给大家比比?(课件出示车盖图片)
师:那盘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给我看看?
(课件出示盘盂图片)
师: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只有盘盂那么小,平常我们再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吗?”这个小孩说的有道理。来,我们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孩,读读他的话。
(3)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
解决的高潮。重点讲解“沧沧凉凉、探汤”,体会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时如探汤的感觉。 师: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师:沧沧凉凉是种什么感觉?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沧沧凉凉呢?
什么叫探?谁来做做探的动作?
汤是什么?是我们今天吃饭时喝的汤吗?
师:现在大家试想自己把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然后把那个动作做出来。
师:感觉到烫了吗?好,现在带着刚才想象到的感觉,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小孩说的话。一儿曰:。。。。
师:另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们烤火的时候是“近热远凉”吗?这个小孩说的也有道理。
师:所以这个小孩说得也有道理。
四、创设学习情景,诵读表演
1、用白话文进行辩斗。
师:既然大家觉得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就请各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小孩,同桌间用自己的话来辩论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同桌练习,后指名初辩,后学生评议。) 师:谁觉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进行辩斗。
师:白话文辩得不错,那要是用古文来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样,先同桌试一试。(同桌练习,学生推荐两名同学辩论。)
3、全班“齐辩斗”。男女色分角色辩斗。
4、小结明理,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得出观察角度不同,看一个问题出发点不一样,而结果不同。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从两个小孩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五、学生简介孔子,课后明理
1、学习第六段。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在两小儿的辩论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之时,孔子来了,两个小孩问道,“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文中怎么说?
师:孔子不能决也,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们了解的孔子?
师:孔子这个古代博学多才的大家,面对两个小孩的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师:同学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如此博学的孔子也有难解的问题,所以天下有没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师:没有,因此,我们要像孔子学习。
师: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决也,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课件太阳地球图片)
2、学习最后一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也采用反问句式,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师: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就笑了说:“孰为汝多知乎?”,“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师: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呢?
师:一起读出小孩的活泼、天真可爱的语气。
六、辩日小结,诵读全文。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讲完了,从这学习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在求知时要实事求是的,最后请同学们带着对两个小孩的佩服,对孔子的敬仰,在优美的古琴声中再读一遍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一儿一儿
日初出近(大)远(凉)
日中远(小)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陈宁
【《两小儿辩日》教案】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03-07
两小儿辩日教案04-02
两小儿辩日教案07-04
《两小儿辩日》教案03-07
《两小儿辩日》教案【必备】07-08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12-26
两小儿辩日教案14篇03-10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2-07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3-11
【精华】《两小儿辩日》教案范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