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跟着音乐节奏行进走,并乐于用肢体模仿小动物的特征。
2、通过数数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
3、初步尝试仿编歌词。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猴子图片五张;立体树一棵(猴子以及食物可以在树上活动);食物若干;cd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听听,走走”
1、音乐停顿时,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个别幼儿模仿,大家一起猜
3、音乐停顿时,大家一起区分模仿幼儿的动作。如,小乌龟和小青蛙,它们一个是四肢着地;另一个是蹲在地上,双手撑地
4、老师模仿,幼儿猜(引出活动主角---猴子)
5、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二、出示小猴和香蕉
1、欣赏歌曲“五只猴子”
2、找找歌曲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藏着小动物和数字)
3、学习歌曲
4、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唱兴趣(老师演示小猴子上树摘香蕉或其他食物)
5、幼儿学唱歌曲(可以邀请幼儿去树上挂小猴子喜欢的.食物)
6、引出问题:“小猴还喜欢吃什么?”(帮助幼儿分辨小猴子喜欢吃的水果那些是树上或、草地或藤上的)
7、仿编歌词练习
三、律动―猴子
小猴吃到了喜欢的水果,开心地跳舞啦。
教学反思:
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很喜欢边听音乐边唱边模仿动作,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我选择《五只猴子》这首歌曲来结合预定目标进行了教学。游戏情景中,设计了小猴子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让幼儿扮演小猴,进行表演,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所以本节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但在活动中仅有张羽函小朋友始终不愿参与表演。羽函小朋友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平常很少与人交谈,也不爱表现自己,每次活动时从来不主动与人互动。面对不同差异的幼儿,作为教师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心去理解和呵护孩子的童心,面对内向的羽函,教师应多鼓励、多关注孩子出现问题的切入点,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感兴趣,从而对活动逐渐感兴趣并乐于参加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简单音乐游戏,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
2、初步学唱歌曲,熟记歌词。
3、会听过门,能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初步的音乐常规及用身势进行伴奏的基础。
2、物质材料:录音机、《小马》歌曲磁带、钢琴;小马玩偶一个,自制指环幼儿人手一个。
3、环境布置:布置与游戏活动相关的环境,即在活动室一端用拱形滑梯设置成“高山”,用平衡木设置成“小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随音乐节奏学小鸟飞入活动室。
二、练声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C―F调):教师演唱动物名称后,幼儿模仿演唱动物叫声、姿态从躲藏处走出来。
三、新授歌曲《小马》
1、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这是哪种动物的叫声(马叫)。
2、教师扮演“马妈妈”,并请一名幼儿扮演“马爸爸”,其余幼儿扮演“小马”分两组随音乐跟“爸爸”、“妈妈”去游玩――“爬高山、过小桥”。
3、请“小马们”讲述刚才游玩内容,“妈妈”出示与游玩相应内容的'图片,大家观看整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4、幼儿边学习朗诵歌词,边用身势(拍手、拍腿)伴奏。
5、游戏:“马儿跑”
(1)教师与幼儿围圆形坐好,每人右手拇指戴一个指环,随钢琴伴奏边拍手、边右手边传玩偶小马,边朗诵歌词。
(2)幼儿跟随老师边传玩偶小马,边演唱歌曲2~3遍。
四、幼儿扮“小马”边唱歌边过“高山”、“小桥”。
活动延伸:
在音乐活动区,鼓励幼儿随音乐自唱自跳。
附:歌词
小马
1=C
35 55 | 65 55 | 61 11 | 76 5 |
小马 跟着 爸爸 妈妈 高兴 高兴 去玩 耍,
11 65 | 66 53 | 533 533 | 22 1
爬过 高山, 走过 小桥, 波个里 波个里 向前 跑。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小班音乐学习活动:大公鸡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在动作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3、乐意参加集体歌唱活动,并较快的站散点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白色木偶一个
绵羊一只
洋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洋娃娃,向大家问好
2、教师;大家好我是从国外来的小朋友,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教师持洋娃娃来到幼儿的面前打招呼)
3、玛丽讲述绵羊的谜语,引导幼儿猜测答案。
教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今天和我一起来的,它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们猜猜它是谁,——身穿大棉袄,野草吃个饱幼儿教育m。smtxjs。com,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教师 玛丽和可爱的'小绵羊,在一起回发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带领幼儿在琴声的伴凑,下念歌词
幼儿尝试听音乐自己进行演唱
根据音乐进行创编,结合可爱的动作,听完音乐,鼓羊的活波与可爱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乐意跟随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 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初步对音乐活动有一个认识。
活动准备
配套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重点:乐意跟随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活动难点
难点:乐意尝试创编歌词。
一、谈话活动导入。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会做什么呢?哦,我们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还会玩游戏,看看今天我们的小手又要带我们玩什么游戏了,好吗?
二、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
1.播放歌曲《拍手点头》歌,教师示范做拍手和点头的'动作。
2.再次播放歌曲,让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两拍一次动作)
师: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和我一起来做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尝试边唱边做动作。
师:接下来要加大难度了,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好吗?
三、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出自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师:我们除了会拍手点头,我们的身体会做什么动作呢?(个别幼儿示范)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高兴地表扬幼儿能创编新的歌词及动作。
2.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
2、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图谱一张、制作蛋壳一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幼儿能基本掌握音乐游戏的玩法及表演动作。
教学难点:
1、幼儿知道小鸡是由鸡妈妈生下鸡蛋后孵出来的。
2、幼儿能大胆地到前面来表演动作。
教学过程:
1、语言游戏,拉开故事帷幕。
教师带领幼儿扮做鸡妈妈和鸡宝宝一起念“小鸡”的儿歌,一边捉虫子吃。幼儿自由走动,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图谱,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第一张图谱,引导幼儿观看图谱上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1)教师告诉幼儿鸡妈妈今天要下蛋了,一边模仿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咕咕哒”,一边将蛋宝宝从母鸡妈妈身后抽出,到第三个时,让幼儿一起模仿叫声帮助母鸡妈妈一起下蛋。逐个出示鸡蛋里的鸡宝宝,并引用歌词。
(2)教师告诉幼儿鸡蛋里的小鸡宝宝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一边学习歌曲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3、出示第二张图谱。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全身长满了毛,胖胖的),学习词语“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讲歌词“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张图谱。
(1)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在做什么?(唱歌)(2)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模仿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3)幼儿重复歌词内容。
5、重复学习图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1)教师告诉幼儿这里还有小鸡宝宝也很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然后出示第二只鸡蛋里的鸡宝宝,继续学习歌词,并跟音乐演唱。
(2)出示大鸡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鸡妈妈还生了一个这么大的鸡蛋,我们也一起来和蛋宝宝唱歌、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
6、小结。
师:鸡妈妈和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也和它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水平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丽水小金星20xx-2011学年下学期托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
二段的差异。
2、幼儿探索动作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力度强弱的关系。
3、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歌曲,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大猫和小猫
出示大猫小猫的卡片,感受大猫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
1、它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2、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样子)
3、大猫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猫叫的.声音有是什么样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叫声)
二、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小猫。
三、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提问:这是谁来了?大猫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猫呢?
四、幼儿学唱歌曲。跟随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五、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用不同的力度和动作来表现大猫小猫。
六、幼儿尝试创编歌词。教师提供大狗、小狗大羊小羊的图片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⒈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在图谱的帮助下初步学唱歌曲。
⒉尝试边唱边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
⒈师:春天天气真好,好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看有谁呀?
⒉出示蝴蝶。
师“蝴蝶姑娘飞来了”,提问:蝴蝶姑娘怎么来的?
带领幼儿边说歌词边学做蝴蝶在琴声伴奏中飞一飞。
⒊出示蜜蜂:谁也来了?蜜蜂是怎么叫的呀?(边说歌词边做动作)
⒋出示小白兔:看还有谁呢?(学一学)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⒈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春天》,唱的就是有关春天的美丽景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⒉教师演唱,幼儿欣赏。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⒊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仔细的.听听歌曲里唱到了哪些春天美丽的景物。
⒋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前半部分歌词)
⒋原来春天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把这首歌唱出来吧!(在琴声伴奏下学唱歌曲2遍。)
三、歌表演《春天》
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在演唱时迫不及待的用动作表演,那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边唱边表演歌曲。
⒉第二遍表演。
引导幼儿要一边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一边用用优美的动作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3、培养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青蛙图片或青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青蛙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冬天到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朋友,你们知道冬眠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教师的讲述,理解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歌曲。
随音乐念歌词。
2、幼儿学习歌曲。
幼儿集体演唱。
三、游戏:我是小青蛙跟着音乐自由地做小青蛙的动作。
指导幼儿模仿青蛙跳跃、唱歌、捕虫、冬眠的动作。
课后反思:
《小青蛙打呼噜》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我准备了四张图片来展示歌曲的内容。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头饰小青蛙来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冬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忙着过冬了。你知道小青蛙在忙些什么吗?”接着出示后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内容,提炼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然后再加上旋律,带领孩子们学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接下来,我就组织孩子们玩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边做模仿动作。当幼儿兴致很高时,我提出了游戏的规则:被老师摸到头的要学小青蛙"呱呱"叫两声。但是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刚开始时,由于青蛙只叫了两声,孩子们听得不清楚,再加上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活动有点乱。有的小朋友不闭上眼睛偷偷看,我这时候就停了下来,再次强调了一遍游戏规则,并请摸到头的“青蛙”呱呱叫两声后,再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幼儿听得清楚了,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活动秩序好了很多。最后还有很多孩子边“呼呼大睡”,边跟我说:“老师,你看我睡好了!”大家开心极了,我们边唱边玩游戏,好几遍后,还有点意犹未尽。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对歌曲和音乐活动接触地不多,平时在家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胡乱教一些社会的流行歌曲或老童谣,对节奏的把握和歌曲情感的处理运用不当。特别对小班幼儿而言,歌词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会一首歌的关键。因此,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苹果》。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和简单的图谱,让幼儿在动动、说说、尝尝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歌词含义,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常见的水果名称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学唱、仿编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曲演唱,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难点:
幼儿能大胆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活动准备:
立体的苹果树(可随意摘取苹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图片;
幼儿经验准备:
对这些水果的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1、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果园里逛逛吧。
2、出示图片画满苹果的苹果树,并播放《苹果》的CD音乐。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我们来把它摘下来吧。
(设计意图:出示结满苹果的苹果树,让幼儿直观感知结在树上的苹果,并伴随音乐摘苹果,使幼儿对下面所学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念歌词。
1、果园里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啊?(请幼儿做到座位上,说出看到了一棵树)师:苹果长在那?苹果多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啊?
2、小朋友们看到“树上许多红苹果,”我呀“一个一个摘下来。” 教师一边说一边摘苹果。
3、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幼儿回答
4、“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教师做吃苹果的动作。
5、苹果真香啊,你们想吃吗?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好吗?
6、幼儿坐在座位上跟着老师一边学念歌词,一边做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歌词的记忆能力有限,须要先让幼儿熟悉歌词,再根据掌握的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使幼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歌曲。)
四、欣赏、学唱歌曲
1、这个摘苹果吃苹果的儿歌老师还能把他变成一首歌了,你们想听吗?那请你竖起小耳朵,听老师来唱一遍。教师完整地唱一遍歌曲,请幼儿欣赏。
2、好听吗?你们一起来跟我唱好吗?请幼儿跟着老师轻轻的唱。
3、小朋友们唱的都很认真,这次我们稍微大点声来唱好吗?能不能用喊的?对啊,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4、哇,小朋友们都会唱了吗?我们来一边摘苹果一边唱好吗?
5、现在我请小朋友上面来唱,那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呢?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请到的幼儿加上摘苹果吃苹果的动作,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起拍手。
6、我看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我来听你们唱好吗? 老师在前面给幼儿拍手打节奏,幼儿唱歌。
四、仿编歌曲
1、哇,苹果摘完了,小朋友,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我们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也编成一首歌好吗? 来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如“树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葡萄,身体健康多快乐。”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水果编进歌曲中,然后唱给大家听。
3、哇,小朋友编的可真好呀,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水果,你开心吗?那我们拿着篮子去休息下。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相互讨论,把可以替代的水果放到歌词里,此环节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及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总结,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与拓展,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
活动反思:
《苹果》是一首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的歌曲。这首歌中描绘的情景是幼儿感兴趣的,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感受歌曲的节奏、初步地歌词创编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的整体感觉从选材上来看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近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水果的活动,所以孩子们对水果特别关注。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觉得更多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调整的: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很有限,需要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幼儿在演唱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可以把这个活动延伸到区域中,创设场景地上的水果、藤上的水果等,既能巩固教学内容,又能提升能力强的幼儿创编能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12
小班音乐你好教案09-22
小班音乐教案:捕鱼01-17
小班音乐教案:走路01-18
小班音乐亲亲教案12-09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06-14
【荐】小班音乐教案06-14
【热】小班音乐教案06-14
小班音乐教案【热门】06-14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