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2023-06-18 07:13:50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

  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自主学习

  根据第一节学习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习。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2)海陆位置:东临,西临,北隔及与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线。

  活动二:描画非洲轮廓图,并填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讨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三:读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读P6图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的地形(三个“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纵贯东部的。

  (5)读P18阅读材料:东非裂谷带及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6)读课本图P21-1;P161-17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_、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_。

  每位同学完成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炎热的气候

  活动四:(1)读非洲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非洲的气温特征:

  (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北半球7月份的炎热中心在地区。

  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这就是它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

  (2)读非洲年降水量图,总结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

  (3)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的南北两侧是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类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因素影响,以为中心呈对称。

  (设计思路: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丰饶的物产

  阅读非洲主要的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并分类。

  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蕉、枣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

  水力资源:刚果河、尼罗河(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人口与经济

  非洲既然被称为“富饶大陆”,按理说经济很好,但为何又被称为“经济落后的大陆”呢?

  (1)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

  (2)据20xx统计,有7.94亿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经济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非洲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动题。

  四、师生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20——21活动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生的参与面还较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教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即使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只注重了浏览课件这种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件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课

  (一)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①最北:北纬81度;最南:南纬11度

  ②最东:西经170度;最西:东经26度。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点拨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学习目标: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学习重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知识链接: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导入: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2)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3)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1)用笔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

  《地图的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2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4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过程与方法: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2、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极与南极地区(2)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

  第三节 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 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 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 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 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 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①是 ②是 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还有没掌握的是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水旱灾害频繁、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教学难点:印度降水变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 自主学习课文:读图6.10和7.38,思考讨论:

  A.印度属于 ?

  B.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 ?

  C. 与东南亚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组内板演并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2、 师生评价

  四、精讲点拨:

  A. 出示图7.39和图7.40,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图

  师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这两个时段的风向是什么?

  B. 准确判断,然后将A~~F填入下表: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五、互动探索:

  1、 分组讨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 读图7.41和7.42,说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关系。

  3、 各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六、出示图7.43,分组讨论,印度矿产、棉花、黄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原因。

  七、迁移应用:指导完成课课练27页30题。

  八、随堂检测:

  1、印度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

  2、印度的矿产主要有 、 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东北部,储量丰富。

  3、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自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工业部门是 。

  6、印度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 。

  九、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新地理下册教案01-0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02-07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精选15篇)01-05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15篇)11-2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11-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21篇)03-22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通用15篇)11-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合集15篇)11-26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12-31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集锦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