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课件)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
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课件)
1、“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学生活动)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学生活动)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板书:
梦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四、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5、释词
黄:黄狗。
苍:指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擎:举着。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鬓微霜:鬓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会:应当。
五、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英武的英雄气概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作者以“老夫”自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了作者出猎时的装束,给人一种英姿勃发之感。“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壮观。“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了作者要像孙权那样射杀猛虎的豪情。整个上片主要是场面描写,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六、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七、联系学习
《江城子》。
八、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九、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像、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十、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抒发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诵读出诗歌内容
2、学习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诗人形象,体悟“狂”字情态,理解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
3、学习用词用典的方法,学会含蓄隽永地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难点:体悟诗人形象,明悟诗人心境,领悟诗人报效国家的情感。
教学方法
品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启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
1、大词人——苏轼介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词风豪放、自然洒脱,具有开阔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是北宋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美食家,“东坡肉”的创始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2、背景介绍:本诗写作于1074年,任密州知州,这是苏轼人生波折中的第一次波折。受王安石变法影响,因政见不同,自请调离京城,实则变相被贬,首遭朝廷冷落。
3、题解:“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题目,指密州出猎的场景
4、导:被贬密州的苏轼,为何要出猎,其场景状况如何,目的如何,请仔细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其意。
二、学
(一)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1、读准字音:擎、裘、骑、酣、鬓
擎:qínɡ,举着;
裘:qiú,毛皮衣服;
骑:jì,骑马的人(名词);
酣:hān,尽情地饮酒;
鬓:bìn,鬓角,两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
2、指名读,读出感情。
(二)理解诗意,解读句子,体会感情
1、太守出猎的具体场景,表现在哪些诗句中?
明确:太守出猎的场景表现在: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騎卷平冈。”通过服饰、动作和气势来表现出猎的隆重气息和盛大的场面,可谓壮阔恢弘,犹如亲临战场般的声势震天。为下阕抒发杀敌报国之情作铺垫。
品读“千骑”“卷”:“千骑”指数量,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猎人数的壮大。“卷”,是气势,人群驰过,狂沙满地,烟尘四起,写出了出猎的'壮阔场景,充满昂扬饱满的激情。
板书:出猎场景——壮阔昂扬
2、诗人借出猎之景,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出猎之景,表达杀敌报国之情。这种感情含蓄地体现在最后一句诗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望”,指向,拉满雕弓的箭,正指向。“西北”,指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用典,这里暗指西夏侵扰大宋西北边境。最后一句诗歌,通过刻画诗人英雄形象,表达诗人渴望上阵杀敌的情怀抱负,是全诗的主旨句。
(三)品读诗句,体悟细节
1、品读诗句:
①“亲射虎,看孙郎”用了什么典故,典故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用典,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亲射虎的典故,表达诗人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激情。
②“鬓微霜,又何妨”,体现词人怎样的情怀和胸襟?
明确:表达诗人豪迈、豁达的气魄与胸襟。
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怎样的期待?
明确:用典,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魏尚自比,渴望见着如冯唐一样的使节,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板书:渴求重新得到朝廷重视,能够上阵杀敌,报效国家。(雄壮豪迈)
2、思考:“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表现在哪些地方?有何作用?
明确:“狂”,指狂气、狂态,也指傲气、豪气,年轻人的精气与情态。“老夫聊发少年狂”,指苏轼自觉人至中年,早已没了少年的轻狂,但此次出猎,却也要做一些少年的豪情之事来。比如打扮隆重而正式,表现出对出猎的狂烈热情;仍能像少年英主孙权一样,冲锋陷阵,驰骋在出猎的前沿,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即使两鬓斑白,却心胸豁达、乐观积极,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能够驰骋沙场,上阵杀敌,为国建功。总之,“狂”字贯穿全文,从姿态,到情怀,都体现了少年一般的豪迈之气与雄心壮志。它是全文的线索,并统领全文。
小结:本首诗歌,以描写壮阔恢弘的出猎场景来表达渴望上阵杀敌报效朝廷的雄心与抱负。气势雄阔,胸襟开阔,富有激情,是苏轼豪迈诗词的代表作。
三、作业练习:
背诵诗词《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4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2.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词人的胸襟抱负。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
要求:每说出一条学生缩小范围,直到猜出举手示意。
上学期我们深度接触过一位学者,
1.他是宋代文坛有着很高成就的人。
2.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他的词以豪放见长,追求阔大的意境,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4.曾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写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词朗诵。体会朗读者的语气语调
明确:慷慨激昂 高亢
2.大声朗读词,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并思考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学生读,其它学生评价
3.全班齐读
三、品读课文
1.分析“狂”的内涵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明确:“狂”
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狂:①狗发疯。
②放荡,不受拘束。
③气势猛烈。
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那有没有二者同时都俱备的人呢?文中的狂又是这里面的哪个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的上阕。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哪些词句体现了“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注意要作好记录。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 “狂在哪里”。
预设:
狂在穿着: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狂在行为举止: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狂在语言:亲射虎,看孙郎。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大声朗读,并思考让老夫有上面的这些狂举狂态的原因有哪些呢?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1.狂在老当益壮:“鬓微霜,又何妨” .
2.狂在雄心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词作品读小结
这首词我们从“狂”入手,一起体会着苏轼的“形狂”和“心狂”,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形狂”正是“心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这一个人身上既有了形狂,也有了心狂,这才是真正的狂人,他的狂是进取之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四、知识拓展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挑灯看剑:拨动灯火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八百里:指牛。 麾下:指部下。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可怜:可惜。
同为豪放派词人,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他们的表现形式是否一样?
明确:报国情怀相同
表现形式不同:
《江》写了打猎的场景——爱民的表现—间接写他爱国——实写
《破》写了战场的场景——驰骋沙场—直接写他爱国情怀——虚写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从这两首词中感受到,无论他们身处何境,都会把国家命运置于最高位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能将个人命运与国之統一紧紧相连的胸襟,时刻怀揣报国情怀,为祖国无硝烟的战场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着。
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些爱国的诗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展示,评出一二三等奖。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5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习重点】
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习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文中标注节奏)。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三、思考探究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2.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3.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填写原句)
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6.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7.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根据下列提示,完成填空。
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______”,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__________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隐喻,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_”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达标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_______词。
(2)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写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培养学生读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教学难点】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简单介绍苏轼,教师补充。并且请学生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2.补充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朗读全文,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节奏、感情。并思考:本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出去打猎的?他的心境如何?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因此,此时作者的心境舒畅,充满豪迈之情。)
2.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上片内容?(狂)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狂?
(引导学生从着装、人数、气势方面分析。)
4.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鬓微霜,又何妨"的含义。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找出下阕中两个典故,说说其含义。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下节课来分享一下。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苏轼个人生平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陶冶爱国情操。
2、品味粗犷、豪放的语言风格。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朗读――译读――背读――写读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抢答导入
他是谁?
他和他的父亲、弟弟都是著名的散文家,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我们常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劝慰受挫折、有痛苦的人;常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话别远方的同学朋友。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朗读全词(体验词人的情感)
1、朗读的核心是理解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源于文本的字里行间。为此,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划分词的朗读节奏。
②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③“狂”字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④“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⑤文中运用三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⑥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让小组成员议一议 。
预设结果:
①节奏划分示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②上阕写狩猎情况,抒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下阕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③一狂:出猎而须“报”知人民跟随去看。二狂:看而须“倾城”。三狂:猎必射虎。四狂:自比孙郎。表达了词人潇洒豪迈感情。
④表达了词人豪放开朗的心胸。
⑤“亲射虎”展现了词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美少年的狂气和豪情;“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2、交流讨论结果(预设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①学生甲朗读,乙评价。
②学生乙朗读,甲评价。
③全班齐声朗读。
(三)译读全词(领悟词人情感)
1、把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一、三小组翻译上阕,第二、四小组翻译下阕。
译文预设: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有感情地朗读译文和原词。
A、第二小组学生朗读上阕原词,第一小组学生朗读上阕译文(要求:①朗读时,一句原词一句译文。②两小组朗读情感要保持一致。)
B、第三小组朗读下阕原词,第四小组朗读下阕译文(要求同上)。
C、第四小组学生朗读上阕原文,第三小组朗读上阕译文(要求同上)。
D、第一小组学生朗读下阕原文,第二小组学生朗读下阕译文(要求同上)。
(四)背读全词(积淀词人情感)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规律是背诵的效率。
1、寻找背诵规律
提示:词的押韵情况
2、根据押韵情况,试着背诵。
3、有感情地背读全词
A、个别背读全词。
B、齐声背读全词
(五)写读全词(升华词人情感)
1、词的内容,依靠丰富的想象,在原词句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充实细节描写;保持原词的情感;计时写作,提高写作效率。
写作示例1:
老夫我今天姑且要又像少年一样的疯狂,顽皮了。我于是决定去打猎,我骑在马上。让左边的侍卫牵着一条凶猛的黄犬,右边的侍卫用手向上托着一只苍鹰,看那苍鹰健壮的身体就可知它捕猎的厉害了。在我身后跟着一群穿着汉羽林军的服装的将士,大家一块儿骑着马飞奔,走过的地方因为人太多所以把地上的灰尘都卷得满天飞舞,谁也看不见谁。
为了报答全城人出动的情义,所以我决定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射一个。我喝了一些酒,胆子也突然变大了,心里想虽然说我鬓边添了一些白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派人来让我回去再做贡献。我拿着弓,把它拉得满圆向着敌人的方向射去。
写作示例2:
雪停了,太阳的光芒终于穿透厚密的云层,洒在了白雪的土地上,金色的光芒射入了密林之中……
忽而,强劲有力的马蹄之声划破了林子的寂静。渐渐地,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以至于惊飞了树上的鸟儿。极目远望,一群骑兵正在山冈上策马狂奔。洋洋洒洒,气势非凡,如闪电般迅速,如霹雳般惊人。细看,领头人正是太守!他剑眉入鬓,目入朗星,虽已两鬓斑白,但依旧英武豪迈,意气风发。头戴锦帽,穿着貂皮裘,苍鹰停在他的右肩上,黄犬跟在他的左边,与马并排飞跑。他握紧缰绳,注视着密林,活像一位将军,神采奕奕。队伍后面不远处,全城人都出来了。他们有说有笑,都来观看太守狩猎这一盛事。 寂静的密林顿时活跃起来。太守回头望了望百姓,心中不免感动万分,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中坚定了信念,决不能辜负他们的盛情。一定要拿出当年孙权马前射虎的胆识和气魄。想到这里,他拿出弯弓,向猎物射去。“嗖”的一声,猎物应声而倒,紧接着连射三箭,箭无虚发。士兵、百姓无不拍手称好。他乘兴又同士兵一起射了许多猎物,将这些犒赏了三军。
暮色将至,天空泛着一抹橘黄。士兵们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可他却端着酒杯,望着国都,感叹到:什么时候朝廷会像冯唐赦免魏尚一样,将我重用,让我建功立业呢?正在这时,偶见天空中飞来了一群大雁,他突然释怀舒畅,一饮儿尽,笑道:“大雁飞来,定会有飞回日。”
夕阳下,马蹄印仿佛被拉长,一直向国都延伸……
2、评改:让完成写作的学生相互交流评改。
3、推荐并展示优秀作品。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
5、诗词学法小结:朗读(体验情感) →译读(领悟情感) →背读(积淀情感) →写读(升华情感)
(六)课外作业: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儿狼”一句,写成短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但只要理念先进,方法新颖,也能让学生受益匪浅。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精心导入,诱发学生兴趣。
通过设置抢答题形式导入新课,新颖别致,既温故,又引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方法。本节课,在朗读、译读和写读等环节上都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习进程,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甚至作为一位参与者直接介入其间,启发学生的思维,矫正合作中的偏差,帮助合作者获得学习收获,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习惯就会不断成长成熟。
3、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词四读”这种学习诗词的方法,是本节课教给学生的核心东西。一节课仅学一首词,其目的就在于此。其次,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均得到了训练。
4、十分巧妙地引导“背读”,极为创新地设计“写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同时,拓展延伸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并试图让学生在精品咀嚼中陶冶情操,思索人生,构建完美人格,接受文化滋养,培养全面素质。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8
教学目标:
①识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欣赏诗词,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在感悟中同古人心灵交融,学习词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的豁达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a、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今天让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二、新授
(一)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词的题目。
(二)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创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朗读,正音。
2、出示幻灯片,读准字音。
3、听录音范读。提示:注意字音、停顿及感情。
4、再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词的上阕描绘了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2)词中的“狂”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出猎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明确:“开张”————豪放。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5、体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总结,启示感悟、
1、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启示:生活总有许多磕磕绊绊,坎坎坷坷,我们应该学习苏轼以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
四、作业
1、考考自己。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2、拓展阅读。搜集苏轼的其他诗词阅读赏析。
3、背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9
学习目标:
1、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学生有欣赏词的能力。
2、初步了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猜猜他是谁?苏轼
课前演讲:苏东坡奇闻异事(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预习检测:
解释词语:聊、酒酣、开张、会齐读,判定词的风格、豪放
这首《江城子》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四、合作探究
词中那个字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的理解。(先独立思考一分钟,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回答)
(1) 左牵黄,右擎苍、其狂一;出城看而“倾城”,其狂二 ;猎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孙郎,其狂四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写太守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像狂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也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 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为报倾城随太守,表明观看太守狩猎的百姓很多。
(4)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作者要亲手射杀猛虎。自比孙权,可见其豪放,更见其“狂”。
(5)鬓微霜,又何妨,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又有何妨! 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第一首豪放词,是苏轼自成一家,突破了艳科的一首词,是饱含爱国情怀的一首词,是体现苏轼乐观豪迈,个性风采的词。
全词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
学生领读,最后一句和诵
词中只字未提报国,词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
微型讲座:微型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
1、“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作者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苏轼被贬官及背景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是每一次被贬他都表现得很是从容于乐观。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他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更欣赏也更原意接受苏轼的潇洒飘逸,超霸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周国平说过: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词作的内容;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词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4.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重点】
解读全词,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吧。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苏轼自己对这首词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老师从信中选取了片段,同学们感受一下。
课件展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明确:通过这封信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雄壮、豪放的特点,为指导初读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三、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1.分析“狂”的内涵
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
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
2.分析词中苏轼的“少年狂”
预设:
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明确: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边,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擎”表明,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把它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轼的穿着打扮很抢眼,很张扬,带着“千骑”,场面盛大、招摇。这些确实都是“轻狂”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品味字词,比如“卷”能否换成“到”“过”“扫”?并适时指导朗读。)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明确:这三句话主要让学生体会苏轼自比孙权的口气之“狂”。同时引导学生辨别不同资料对“报”的理解。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明确: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酬答”和“告诉”。而“告诉”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的围观,而后者是苏轼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猎,后者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朗读上阕)
方法小结:我们在运用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要根据词的情感基调来判断,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1.比较阅读“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看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明确: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
(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方面朗读“鬓微霜,又何妨”一句。)
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中苏轼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作者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持节二句:注家向来以为东坡是以魏尚自许,未切,实是自比冯唐……苏轼自比冯唐,一以老,二以筹边远略也。(徐永年、曹慕樊《东坡选集》)
提示:让学生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看哪种观点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
明确:冯唐一生屡遭贬官,到老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魏尚虽然被贬官,但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而且把云中郡治理得很好,令匈奴人忌惮不已。而此时的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城,因此他更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节使自己能够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在宋辽边界之争中,宋国最终割地七百里给辽国,所以,苏轼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因此,苏轼自比魏尚更加合理。
方法小结:对同一问题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资料,除了从词的情感基调进行判断外,还要结合人物生平以及时代背景,仔细研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运用资料,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的内涵。
出示资料: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最亮星,在天赤道以南。通过计算,在北京地区,天狼星的最高高度是33度。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密州,北宋的密州是现在的山东诸城,其地理纬度是36度,那么天狼星在密州所见到的最高高度是37度。因此,密州看天狼星,只能在东南和西南,是绝不会出现在西北方向的。(刘海波《苏东坡看到天狼星吗?——谈天球赤道坐标系》)
提问: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苏轼的东南或西南方向,可他为什么要“西北望,射天狼”呢?在学生困惑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晋书-天文志》)
明确:雕弓非实指,而是指天上的“弧矢”星座,即天弓。我们似乎看到苏轼化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拉动了那把“天弓”,射向了控制侵略的“天狼星”。于是,天下太平!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表现。
(三)结合资料,体会苏轼的“进取之狂”
投影出示: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
明确: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四、课堂小结
其实,苏轼的“狂”是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进取之狂。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在行为上的越矩放纵,是他不同于世俗浊流的精神外现。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相关文章: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2-22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说课稿12-19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07-01
(热)《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0篇05-16
江城子教案通用01-24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03-25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09-26
《密铺》教学反思07-16
《密铺》教学反思(精选16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