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20 16:53:10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8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听写生词:

  红彤彤 晚霞 陪伴 睡梦 趁着 浪花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合作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学习1、2小节,思考:一天中太阳为大家做了哪些好事?

  2、展开想象,太阳还可能做哪些好事呢?根据提示,创编一两句小诗。出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 ……

  3、引读3、4小节,想想太阳到别的国家会做什么?

  她也会把金光 ,

  她也会把小树 ,

  她也会陪着小朋友 ,

  她还会 ……

  三、课堂小结

  太阳是我们的,更是 !

  四、拓展延伸

  想象写话:

  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 。”

  五、课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晚霞 ( )的鲜花 ( )的小树

  ( )的大海 ( )的浪花 ( )的太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 ),

  她把( );

  她陪着( ),

  看他们( )……

  六、课后反思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 hēi bí zi shuāi dǎo chéng zhèn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竖( ) 胆( ) 踪( ) 换( ) 摊( )

  坚( ) 担( ) 棕( ) 唤( ) 滩( )

  三、填量词。

  一( )红旗 一( )巨石 一( )小镇

  一( )商店 一( )面包 一( )鲜花

  四、选择正确读音。

  1、我把它系(jì xì)在筏子上。

  2、他冲(chōng chng)我竖起大拇指。

  3、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chù chǔ)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好词:

  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

  《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等教育专着。

  《路旁的橡树》课后练习题

  一、拼写小能手。

  1、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橡楔灌蹄

  2、拼一拼,写一写。

  tǐng bá jiē shi gāo shàng bù yuē ér tóng

  ()()()()

  二、字词集中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沉重——()长久——()

  2、量词聚会厅。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

  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

  3、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

  (1)几年过去了,一条()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了南方。

  (2)在()的大草原上,许多牛羊和马儿在欢快的奔跑。

  三、句子训练馆。

  1、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_____________的草地上开着_____________小花。(把句子补充完整)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和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机器人图片欣赏。

  (出示图片)刚才你们欣赏的是什么?(机器人)

  你们觉得机器人怎样?(聪明、能干、有趣、可爱)

  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二、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学生齐读。

  你们喜欢机器人吗?那我们就来说说机器人。(出示交际内容)

  让我们展开想象,发明自己的机器人。请把你们画的机器人的画展示出来。

  三、学生展示画,取名,开火车说出机器人的名字。

  四、介绍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上台介绍后出示机器人的有关知识)

  五、开展口语交际:

  现在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老师先去采访一位参赛选手,看看他是怎样介绍的?同时注意听清楚老师采访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出示)

  1、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4、它有哪些本领?

  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刚才同学们听了介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介绍机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个问题)

  学生4人小组合作讲,推出代表上台讲。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A、想象要奇特、合理。

  B、说得清楚明白。

  C、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1、学生代表上台讲。

  2、评出“最佳创意奖”。

  3、宣布“最佳创意奖”名单,并表示祝贺。

  六、总结: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大家发明的机器人也聪明能干。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大家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所有的理想一定会美梦成真。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1、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人?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聪明、能干)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4、他有哪些本领?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出示)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出示)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 引导互评。

  1、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 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出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出示)读一读这首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出示)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出示)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出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课前预习题目

  1、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确、流利。

  2、读课文时,找出生字词语。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3、画出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多读几遍。

  4、想想阮恒献血时内心会想些什么?

  预习课文内容,自己认读生字词语。

  画出相关语段,朗读。

  二合作交流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朋友吗?(板书:朋友)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2、出示词语和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⑴“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拳”,字头有两横。

  ⑹“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

  交流生字的认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四、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习作训练

  主题:编故事——假如我会变

  一、明确要求:

  围绕“假如我会变”这个话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如果你会变,你会变成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故事。

  二、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大胆想象。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听。

  三、自由习作:把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写下来。

  四、例文欣赏,吸取营养。

  五、修改初稿。

  六、课外拓展。把写好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1:假如我是善良女神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世界充满爱。我会让盲人们重新看到这美丽新世界,看到红的花,绿的草,看到他们从未看到的景象;我会让没有小伙伴的孩子变的快乐,我愿陪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我会让伤心的人们,变得快乐、幸福,让他们忘记昨天的悲伤,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我的邻居就是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得了重病。家庭的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那双稚嫩的肩膀上,他只能凭着打工挣钱,成天是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上学,玩耍。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见到妈妈还要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他多么希望妈妈的病快些好啊,自己也可以像同龄人那样生活……这孩子真可怜,如果我是善良女神,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母子俩。让他的妈妈快点好起来,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幸福起来……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馨、可爱;我会让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让人间充满真、善、美!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有超凡能力的善良女神,帮助盲人、孩子、身边的一切有困难的人,特别是举例来反映自己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语言优美,情真义切!

  例文2:我变成了一只小蝴蝶

  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长了两对翅膀。我好奇地挥动着翅膀,咦?我的脚怎么离开了地面,而且越升越高,我再一使劲,啊!我飞起来了!

  我飞到一个大海边,从平静的海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飞呀飞,飞到了一朵洁白的小花上。我正要采花粉,忽然,一群淘气的孩子跑过来,他们想要抓住我,我左躲右藏,可还是被一颗小石子打中,从空中掉了下来。他们把我关在一个冰冷的瓶子里,那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美丽的花。我在里面拼命地挣扎着,呼喊着,但是没有用,没有人理我……

  我想对人类说,请不要伤害我们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啊!

  思路剖析:《我变成了一只蝴蝶》的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被孩子们捉到的蝴蝶,表达了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例文3:假如我是孙悟空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去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变出一些书和文具,建设更多的学校,让没钱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我还会去干旱地区,叫来龙王,让他下点雨浇灌庄稼,再去边防,造些先进武器,防止敌人侵略。变出更多的高楼大厦,把城市打扮的更美。让森林更多,草原更绿,河水更清,动物生活的环境更美……然后我还要去各个煤矿都装上灾害防御系统,让矿难不再发生。

  办完正事我也要去逍遥一下了,先去天上,在月亮床上睡一大觉,再去好莱坞拍电影,展示一下我的七十二变。然后,变点俗的,那就是钱,去肯德基大吃一顿。

  我想成为孙悟空,让这些美梦成真。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想象丰富,写出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不失儿童情趣。

  例文4:假如我是小鸟

  我是小鸟,名字叫海扬,我还有个最好的同伴叫绚丽。我们原本是两只快乐的小鸟,在森林中飞翔歌唱。可是我现在并不快乐,我失去了同伴,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了观赏和伺候我的主人。

  那天我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玩耍,忽然我听见了可怕的声音“沙沙”,我熟悉那是猎人的脚步声。我们飞到很远的树上,但我们没想到我们已经是猎人追踪的目标了,一张大网罩住了我们,我们被关到笼子里了,然后被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瘦子买了我,今天我就住在这里了,绚丽去了哪里我就不知道了。我住在新主人家里不愁吃不愁喝,可是天天只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失去了自由。

  我多么希望自由啊,多么希望能再见绚丽啊!如果不能飞翔,我们还算是鸟吗?

  思路剖析:作者以小鸟的视角描写了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爱护小鸟,选材比较独特,描写也很生动。

  ●写作知识

  怎么写出“新”故事?

  故事之“新”其根本不在于创作技巧的新和选材的新。这两者固然也很重要,但故事作品要“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新、内涵的新。就是要体现一种时代的精神。有些故事从材料上看写的是过去时代的事,但从中传递的观念和精神却是与时代合拍的。这样的故事就是“新”故事。反之,一些故事虽然以当代为背景,甚至很多情节都涉及了当下流行的一些话题和热点,但由于观念陈旧,仍然只是“旧”故事。因此大家在思考一个故事的主题和切入点时,要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想提供给读者一种怎样的观念和导向?这种观念和内涵是否具有时代意义,而不是新瓶装旧酒。

  在故事创作问题上,再和大家交流一个不算新,但很实用的技巧:换位思考。当别人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时,我们往往很快就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新鲜还是老套,有趣还是乏味,符合逻辑还是胡编乱造。但当我们作为作者在构思故事、创作故事时,却往往丧失了一个普通读者具有的识别能力,编造出很多毫无意义的生硬可笑的情节。所以在创作时,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跳出创作思维,站在读者立场上看问题。有时当你陷入构思较深无法自拔时,不妨把自己的构思说给身边朋友听。他们会帮你指出故事中最大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博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继续故事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精神。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

  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

  (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

  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

  磷(li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

  (三)继续学习课文。

  第2、3自然段

  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

  4.车长同意他在吸烟车厢占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想见,爱迪生怎么向车长提出要求,车长才同意的。如果你是爱迪生,你会怎么说?

  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

  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

  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结: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

  (四)继续学习课文。

  1.爱迪生为了研究科学,耳朵被打聋,对于12岁的少年该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生活又是那样地贫穷,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爱迪生是怎样做的?

  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2.整个这一段都是讲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怎么没动摇的。紧接这总说的一句,后面讲了几句?每句讲的是什么?第1句与后面几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

  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

  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

  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

  教学“供”(go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

  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

  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最后一段

  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齐读。

  (五)复述课文。

  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

  (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三、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习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闻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8

  【学习目标】

  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学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口头引导,不做技能训练)。

  4、自觉运用目标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灵感碰撞

  (板书:“绝招”)

  谁知道,什么是绝招。

  (生活中、学习上的与众不同的本领,有天生的,也有练成的)

  昨天马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练了许多绝招。是不是啊?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她们来自天河区的另一间学校,和我一样,都是想来见识见识你们的绝招。然后,还想让自己班上的同学和你们比绝招呢。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1、你有什么绝招?静静地想一想,在作文纸上用符号快速记录下来,看谁想得多:(学生记录)

  2、指名发言:

  指导:你的绝招是什么,取个有意思的名字。

  (绝招:生活中的、学习上的)

  在黑板上随机板书。

  三、对话平台,指导表达

  1、全班交流(1~2个):

  这么多的绝招,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指名说)还有谁也对这个感兴趣?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练的?练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如何发现自己的绝招的?)

  ──板书

  指名说,其余同学认真听,要求:听完后扮记者采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讲,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四、记录思维轨迹

  说绝招说得很棒,写绝招你们一定更棒。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要写的内容想清楚可重要啦。请你静静地把“练绝招(发现)”的过程在脑海中“放一放电影”,尽可能“放”长一点,“放”出来的画面越清晰越好。一边“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简笔画或符号记录)。

  五、目标定向,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五

  一、趣谈绝招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绝招就是你有别人不容易学会的本领,绝招又可叫绝技、绝活)

  2、老师再考考大家几个生字词,看能不能读正确:

  (撒了气、腮帮子、蔫蔫、攥饺子、露馅、调换、尴尬、下巴颏)

  3、那么文中三个孩子的绝招各有什么绝招,你最佩服谁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想听故事吗?那好,不过,老师在读时你们要边听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停下来时,你就可以问。

  4、好了,爱听故事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故事是这样的:

  二、趣读绝招

  1、读1~5节后:

  ⑴ 听着心痒痒吧,你想读哪儿!指名读

  ⑵ 好,现在请大家说说有什么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

  引导关注鼻尖为什么出汗?

  ⑶ 能用一句话说说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讲的什么吗?

  小结:这是他们第一次比绝招,小柱子输了。请大家继续边听边想。

  2、谁愿来接着讲下去──(师生共读6~12节,指导将读不好的自然段读好)

  ⑴ 故事讲到这儿又暂停一下,请大家想想刚才读的这些自然段在讲什么?

  ⑵ 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① 奶奶包饺子这一招弄明白了吗?指名说,说不清再读读,想想后再说,注意专管一词,引导学生用动作体会。

  ② 日子一天天过去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Ⅰ 如果问到尴尬,则肯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的好习惯。什么是尴尬?联系前文理解并找近义词难堪,然后读读这两个词。

  Ⅱ 抓住有新鲜感的句子不放,你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吗?学生可能问大树下的尴尬是什么尴尬?为什么不能忘记?为什么暗暗的练?(重点肯定后两问,并引导我们也要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和同学、伙伴比本领,但不能是争着比吃穿玩)

  Ⅲ 小结学法:你们看,读书的时候,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想想问问,问问想想,收获多大呀!

  3、小柱子的绝招练起来了吗?指名接着读──读(13~17节)

  ⑴ 随读指导

  ① 读到保准不错时,指导读出小柱子说话时的自信。(你看小柱子说这话,显得怎样?)

  ② (读到把嘴撇到下巴颏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注意到这句话了吗?喜欢吗?说说看,(生说理由,引导做动作,指导:你看作者写活了人物的表情,也就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这就叫以表情写)要是读书的时候不停下来想一想,多可惜呀!

  ③ 指导读好随口说到、脱口而出后面的语言

  ⑵ 这故事的后半部分又写的是什么呢?

  ⑶ 还想读读吗?想读哪儿就练习哪儿。

  三、趣议绝招

  1、故事,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先读到这儿。接下来大家应该回过头去把课文默读默读,勾画出自己欣赏喜欢的语言,并想想读了整个故事自己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很想知道。

  ⑴ 你勾画了哪些喜欢的词句,简单说说理由。

  ⑵ 一个故事读完后,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谁来说说。

  ⑶ 读完全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接下来我们看看对这三个小朋友的绝招的人气支持率,佩服( )绝招的请举手,看来最多只能加( )颗星。

  3、下面,看看书,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从三胖开始:

  (说完佩服三胖和二福的理由后,引导:奶奶的话,道理也是落在这上面的。我们读读)

  4、我想:

  大家对有个问题一定很感兴趣,是什么问题呢?──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练成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⑴ 组内讨论。

  ⑵ 集体交流:

  ① 围绕 想了哪些办法?牺牲了哪些时间?吃了哪些苦?你想用怎样的词,怎样的话夸夸他?议。

  (注意引读:日子一天天过去,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天天过去,休息玩耍的时间一少再少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柱子费劲心思办法,废寝忘食挤时间,他)

  ② 小结:

  难怪大家最佩服小柱子。真是个有志气、能吃苦的孩子!

  5、过渡:

  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很清楚文中几个孩子的绝招是什么,并且还明白了谁的绝招最绝。不过,老师还特别佩服文中一个人的绝招,猜猜看。学生猜奶奶的绝招,奶奶的绝招我佩服,但不是我特别佩服的,再猜,学生茫然。

  四、趣探作者语言绝

  1、其实,老师特别佩服写这个故事的作者,因为他的语言太绝了:

  举例:村东头,大树下六个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字,就把孩子们比绝招的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一般人写成在村子的东头,大树的下面那么罗嗦。再有:作者写三胖憋气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短短十个字,三胖憋气时的样子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而且这十个字,一点不华丽,就像我们说的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还有八自然段的要过不说成拿过,十五自然段的腾地不说成一下子,感觉作者用的词又简单又生动得像在放电影。

  2、同学们,你们愿意不出声音的默读默读课文,去寻找发现作者语言上的绝招吗?待会,给我们讲讲你的发现。

  3、学生说作者语言上的绝招,教师引导猜猜作者语言的绝是怎么练起来的。

  4、你们佩服作者的语言吗?请你把想抄下来,品一品的语言勾出来。同学们,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会边读边想,停一停想一想,而且在读过想过后,还会把自己欣赏的语言勾画出来,在笔记本上品味记录,并随时拿出来读读,记记。

  五、我也要比绝招

  总结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了故事中谁谁谁,什么绝,同学们尤其佩服小柱子的绝招,因为他的绝招反映了他的志气大,勤学苦练的精神。同学们,比绝招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也练一个绝招和你的伙伴比比?下去,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不过借小柱子的话老师提醒大家,条件是。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2-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2-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下册语文简易教案03-15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案01-13

三年级下册语文《松鼠》教案12-16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01-12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