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2-12-22 19:24:50 少烁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09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原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混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笔算加减法复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1)学生笔算。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之处,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法则。

  2、分组完成复习第6题。

  (1)学生分组练习。

  (2)分别说说笔算加减法验算的根据。

  三、混合运算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只口答运算顺序,不计算。

  2、学生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7、8题。

  教后随笔: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复习第9–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4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带来了口算题。

  ⑷出示口算题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

  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预设回答: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出示例题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⑹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⑺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作业设计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连一连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6、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下列题目

  1、根据下面问题联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两个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②两个鸡场养鸡的`只数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个鸡棚里养成鸡多少只?

  ①第二养鸡场要给第一养鸡场多少只鸡,两个鸡场的鸡同样多?

  2、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苹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点训练:围绕上面第1题联系第15题训练。

  四、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五、引导完成思考题

  六、作业《作业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

  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

  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

  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

  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

  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

  二、拓展练习

  1、想想做做9

  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收集题中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汇报。

  2、P14思考题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讨论。

  对学生正确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

  4、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⑵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对想想做做6、7两题进行质疑,对困难学生进行启发。

  2、作业:P14:6、7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1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第1题。

  ①独立完成

  ②任挑2道题进行验算,写在旁边。

  ③(出示课件)全班订正、反馈。表扬鼓励。

  (2)小老师。

  ①比一比哪个老师当得好?看谁不但可以挑错,还能给同学们讲清楚。

  ②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

  其实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学好计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1)练习十第2题。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关系的数学问题?

  ④边出示问题边订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455+337=792(只)

  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图书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这道题。

  合作要求:

  A. 给同桌提一个问题。

  B. 每人根据同桌提出的问题,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C. 根据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D. 提问题的同学进行验算,检查其计算的对错。

  ④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二、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让学生同时做,教师计时,做完了举起手来,教师告诉所用时间,学生把时间记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到3分时,看有多少人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做题前,先小声地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700÷5+306×4,85×6—1799÷7是怎样脱式的.,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时脱式.

  4、做第17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节约水费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今年前6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知道吗?该怎样求?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

  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6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系统梳理本册所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教科书第120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这道题的计算错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大家做第1题,做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再让学生做第120页第2题,笔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体订正。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通过做第120页的第3题,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计算熟练。结合第121页的第4题,要了解学生列式及单位名称写得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结合第121页第5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笔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四边形时,要注意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结合第121页第7题,学生画完几种四边形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结合第122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周长的概念,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复习“时、分、秒”和“千米和吨”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23页的第11、12题外,还要结合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整体”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各种图形。

  8.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题,先想个位上几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边空格填3;十位上6加几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边空格填4;得数的百位上虽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进了1,所以要想几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边空格填5。

  第7题,可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如果大家理解题意了,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分小组讨论(不要讨论解答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别求出正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结果。

  【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

  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

  第3课时:时、分、秒、千米和吨

  第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1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 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 练习指导

  1、 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 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

  1、 P109.4、6、7

  2、 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24时记时法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引导梳理知识

  1、在"24时记时法"中你学会哪些内容?

  2、你在这一单元中哪些内容学得最好?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组织复习

  1、时间的转换

  ⑴将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将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学生口述转换的方法。

  2、P108.1

  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独立完成,组织评讲。

  归纳总结。

  二、课堂练习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

  2、一家快餐店5:30营业,23:00结束一天的营业,求这家快餐店每天的营业时间。

  3、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1:30,13:30--18:00,求这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4、一列火车7:15从南京开出,8:10到达镇江,8:21分再从镇江开往常州,你能算出这列火车从南京到镇江的运行时间和这列火车在镇江的停靠时间吗?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作业

  补充题目(包括时间的转换和有关时间知识的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4

  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复习过程: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 要求说出图形名称。

  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特征,关系,各部分名称,周长计算方法)

  二、周长计算方法

  1、计算图形周长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6米,宽是3 米,求它的周长。

  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课堂练习

  ⑴给一块边长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缝制花边,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边?合多少分米?

  ⑵小红沿着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⑷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如图:

  篱笆长多少米?

  ⑸用两个边长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⑹用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11.10--12(完成在书上)

  2、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5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

  复习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运用学过的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110.9

  ⑴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指导学生从正面依次观察六幅图,说出看到的图案。

  ⑵再要求从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⑶按课本中的要求练习。

  ⑷组织讨论交流。

  ⑸拓展:按教师要求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案。

  2、P110.13

  ⑴引导看图,了解图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数。

  ⑵引导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⑶指导思考。

  ⑷组织交流。

  ⑸教师小结。

  3、P112.15

  ⑴指导理解题目意义,分小组活动。

  ⑵组织讨论题中第⑶⑷问。

  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6

  复习内容:加和减(含应用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复习过程:

  一、应用题解题能力指导

  1、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

  2、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裤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是裤子多(少)3元。 ?

  4、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裤子和上衣的总价钱少15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个,每个乒乓球售价2元,这些乒乓球一共售价多少元?

  6、一头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头牛一个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图,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20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口算和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对质量单位换算和年月日知识掌握得较好。周长的简单计算能解决,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周长问题时,有很多出错情况。计算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很多。应用题的理解还不够好,还需加强练习。目前二班的后进生情况较突出。

  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复习策略与方法:

  1、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2、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3、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4、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5、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