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含义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 联系具有客观性
(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
(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
4、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人们可以根据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 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 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明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道理;初步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从具体事例入手;归纳基本原理,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教学重点】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设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呢?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0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学习这一框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联系?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听歌词。(放录音:歌曲“说句心里话”,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
师:“说句心里话”这首歌,词美、曲美,歌唱家唱得更美,因而深受我们的喜爱。她唱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赞颂了当代军人的情怀。请问同学们,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用歌词回答。
生:因为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因为常思念梦中的她。(学生笑)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因为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还有梦中思念的她。按说他该好好在家中孝敬父母,爱妻怜儿。但他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呢?(用歌词回答)
生:因为他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而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家。
师:同学们回答得好。没有了祖国便没有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军人的“我”正是有了对妈妈、对她,对家、对国的爱才来当兵的,反过来,也正是有了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出来当兵。可见,在“我”和妈妈、她之间,在家与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哲学上就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1.联系: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课本的第1自然段,重点读第7、8行联系的概念,体会联系概念所包含的道理。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别的人、别的事物之间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注意,结合前面讲的内容,结合高一年级我们所讲的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举例。
生: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②物理课所讲的摩擦生热;③化学课所讲的氧化还原反应;④价格与价值;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师:同学们刚才所举例子范围很广,这就说明:联系不是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也就是说,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板书)
师:这个问题是本框的一个重点问题,课本从第2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运用大量的事例,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看书,分析归纳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学生看书,教师辅导)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归纳一下,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生:从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二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之间;三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四是客观物质世界同人的意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师:这位同学归纳得较为准确,下面我们对他所讲的方面加以提炼。这个同学所讲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讲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而整个世界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称为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叫主观世界,因此,普遍联系就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②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之间;③人的思维之间;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⑤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板书)
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讲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三组的同学来归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四组的同学概括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老师对同学们所讲的不够详细的地方加以补充,并讲讲人的思维之间也是普遍联系的。现在请同学们分组看书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随时准备补充。(课本写的较详细,学生一般都能够讲出来,为了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也是普遍联系的。)
生:在人类社会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消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较好,但同学们分析的重心侧重于生产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只注意捞钱,使人们觉得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人情味,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举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例子,来说明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常常总是“情”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
生:我们班××同学生病后,班长主动照顾他,同学们主动为他请医送药,相互关心……
师:同学们所举身边的例子,都说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里,我也为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李素丽的:10多年前一个寒冬的早晨,一位姓杨的女医生抱着女儿乘坐李素丽所在的公共汽车去上班,李素丽见状急忙让杨医生将女儿放在售票台上,见孩子穿得较单薄,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轻轻盖在孩子的身上……杨医生下车时,李素丽问杨医生:“孩子到托儿所后有衣服加吗?”杨医生说:“没关系,等会儿太阳出来了就暖和了。”可是,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下午两点多钟,杨医生做梦也没有想到,李素丽拿着一床晴纶毛毯来了。李素丽对杨医生说:“你下班后还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用这床毛毯裹在孩子身上,免得孩子着凉。”杨医生是位下过乡的老知青,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磨难,却从来不掉泪。然而,今天,当她面对着李素丽,禁不住热泪盈眶了。从此后,她学习李素丽“真情为她人”的高尚情操,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病人服务。10多年后的1995年9月,当她得知李素丽的女儿生病在床,而李素丽又忙于为世妇会的召开而工作抽不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的时候,杨医生一连10多天主动到李素丽家去帮助她照料女儿。
同学们,这生动感人的一幕,不正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最好写照吗?这不正是我们社会中最为珍贵的联系吗?还有什么联系比这种联系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李素丽有句话叫“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这充分说明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那么,你们能否举出一些古诗、成语、歌谣、谚语来说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子。
生: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朗读课本第144页,第10自然段。
师:是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那么这种普遍存在的联系是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是不是人设想怎样的联系就会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不是的,联系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
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自然段,然后回答。
生: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联系是客观的,这正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3.联系是客观的(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1自然段,归纳一下,如何理解联系是客观的。
生:联系是客观的,是说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人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
师:对,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但在现实生活中,偏有一些人忽略这一点,有意或无意地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了
土地沙漠化,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生:还有,由于冰箱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氟里昂等未妥善处理,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在南极已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空洞,这样下去,将会使人类的皮肤癌患者增多。
师: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是由于人们忽略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除了上述问题外,我想请同学想想,6月5日是个什么日子?
(学生讨论)
生:是世界环保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规定6月5日为世界环保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但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师:环境污染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国家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淮河流域。
师:对,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淮河流域。同学们可曾知道历史上淮河流域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说淮河之水的清和美,淮河边的人可爱。然而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派出记者到淮河边去采访,其中一名记者问一个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孩子:“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孩子不加思索地说:“黑色的。”黑色的?如果过去的淮河水就是黑色的,哪还会有“美不美家乡水”这赞美之词呢?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使淮河之水由清变黑了呢?
生:是淮河两岸没有排污能力的小型造纸厂造成的。
师:是啊,一些造纸厂,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把根本没有作任何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淮河,给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灾难。在污染最严重的蚌埠市,居民居然只能买矿泉水煮饭了。这样的情形怎能再发展下去!6月30日,国务院下令关闭淮河两岸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9月30日,国务院再次下令关闭全国所有的“五小企业”。尽管此举使不少厂家暂时受到了损失,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只能也必须这样做。
以上例子说明,由于我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着的联系,因而受到了惩罚。这表明,联系是不能消灭的。
那么,联系不能消灭,联系能否创造呢?课本上就为我们举了一个哲学史上企图创造联系的例子,请同学们看书第145页的第12自然段。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唯心主义者在联系问题上的表现。除此以外,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联系?
生:西方人很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星期五更是“黑色”的。
师:真是这样吗?13真的不吉利吗?作为教师,我就很喜欢13号,因为每个月的这一天我都可以到银行去领工资。同学们是高中生,一般是放月假,每个月接近月末的那个星期五,上半天课后就要放假,同学们就可以回家去看望父母兄妹,改善一下生活,你们讨厌星期五吗?(学生笑答)
师:这就说明不吉利的13和“黑色”的星期五纯属子虚乌有,是主观臆造出来的。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联系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学生讨论,视其讨论情况继续讲解)
生: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而最具有普遍性的是将6与“顺”相联系,8与“发”相联系,如电话号码888等。
师:那么8与“发”当真相关吗?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一部“918”大案纪实的电视剧,说的是一个盗窃团伙在9月18号这天盗窃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一、二级文物,后来纷纷落网。又在第二年的9月18号这一天,主要案犯被枪决的事情。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在9月18号这天作案?他们说:918的谐音是“就要发”,我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只知道8与“发”谐音,而忘记了在汉字中读fa音的还有法律的“法”、惩罚的“罚”。在第二年的9月18号枪毙他们就表明我们的人民“就要法”,对那些胆敢违法的犯罪分子“就要罚”。
因此,我们要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问题,分析了任意创造联系和消灭联系都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第二,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在下册人生观部分,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2、能力目标:
(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觉悟目标:
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4
【学法指导】
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事物间的关系。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 、相互②的关系。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
(2)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其体联系。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1、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c.联系是客观的,人不可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看到这一点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加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回答
4、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6、这所以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
a、联系具有多样性b、联系具有条件性
c、联系具有客观性d、联系具有可变性
【高考演练】
1、(08全国一卷)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江苏)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常用原理】
原理名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方法论: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错误倾向: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原理运用:例:第29届奥运会责祥物“福娃”的创作灵感吸收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这种古为今用的创作思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相关文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8-2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案03-06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范文08-25
大班美术一件事物涂色教案04-1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5篇11-08
事物说明文10-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设计范文08-25
有关事物的说明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