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掌握“偷、请、躲”等9个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诗歌,搜集有关诗歌、金波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歌描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又爱妈妈,不忘给妈妈采朵带雨的花,又怕回家挨打的愧疚心情。)
2、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畅所欲言)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诗歌。
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带雨的花》,齐读课题。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金波老爷爷的这首叙事诗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回忆诗的主要内容)
3、是呀,金波爷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小姑娘偷偷跑出了家,尽情地玩耍的情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充满童真的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81页。
二、品读文本,情感体验
1、师范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师: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三、交流体验,升华情感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品位情感。
【预设】
1、“我偷偷的跑出家,尽情地玩耍。我忘记了您,也忘记了家。”
(生:调皮的孩子)
师: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的怎么样?开心吗?有没有担心回家后被责骂?把你的经历和大家说一说。
(学生谈自己偷跑出家的经历,说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我去追赶蝴蝶,它躲进了一朵小花。”“我向叔叔要一条小鱼,向老爷爷要一条小虾,我保证不会吃掉它们。”
师:从中你能看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的‘我’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热爱小动物的孩子)
3、“忽然下起了雨,雨点又急又大,打在脸颊上,又疼又麻。我想起妈妈最喜欢这带水珠儿的鲜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贪玩,爱妈妈)
4、“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说你当时的心情。
四、情感朗读,加深理解
1、师:其实我们每个少年儿童都爱玩,有好奇心,充满童真。那就让我们自己来扮演文中那个不听话的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吧!(学生练习朗读,可以自己读,可以小组合作朗读。)
2、展示朗读,其他学生评议。
五、扩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望着那把带雨的花,会怎样对待您的孩子呢?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代替那位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2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质疑:课文还有不会读的吗?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认读生字并组词。
质疑: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5.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三、浅悟课文。
1.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四、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导: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激情导入范读文本。(意图: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意图: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 、“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意图: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意图: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意图: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谅、诱”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来品味。
重点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体验和诗中的“我”是一样的',比如你有没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经历,玩得怎么样?开心吗?要回家的时候你担心大人责备吗?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躲”、“诱”、“叔”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带雨的花》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带雨的花》一课,让我感觉很不成功。原因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一点也没有被调动起来。事后分析原因觉得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课备得不够充分,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衡量学生,其实这在教学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内容,更应该备好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到,比如: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预习,是不能很快的概括出课文内容的,而我不仅忽略了预习这一环节还妄想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意愿很快地给出答案,其实这是很困难的事;另外,当我问到:你有偷偷跑出家的时候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让我很意外,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答案,而我也茫然不知所措,只来了一句“看来同学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其实孩子们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时候正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可我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这种状况,让学生学起来更加吃力。整堂课下来自己有一种很吃力的感觉,我想学生也一定觉得没什么收获或收获甚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充分的备学生,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沉着冷静,也许它会变成很好的课上生成资源。
上完了这节课,我有这样一个小困惑,如何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甚至消除距离呢?
【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带雨的花教案01-03
三年级下册语文带雨的花教案3篇01-03
《带雨的花》教案09-19
《带雨的花》教案范文08-2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教案12-10
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教案09-22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