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10-05 00:00:58 教案 我要投稿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练习四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数 48 47 5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单元分析

  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例题中的`38+27和301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一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计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有些计算器不能识别。例题立足于使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功能的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指导学生按运算顺序在计算器上分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式题中的乘法,并把积记录下来;第二步再按清除键消去计算器上前面的积后,计算式题里的减法,得到最后的结果。至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安排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计算。对于能识别运算顺序的计算器,教材通过第102页的底注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直接按键,不必按运算顺序按键。

  3? 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成组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同组算式中的规律。如第101页第4题: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

  = 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

  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交流中讲出来,也可以通过接着再写几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表现出来。如果让学生讲述发现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大致说对了就可以,并且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在上面的一组算式里,要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 各道题的乘数分别是1(一个1)、11(两个1)、111(三个一)、1111(四个一)、11111(五个1),依次增加一个1,所以下一道算式应该是111111(六个一)相乘。(2)各道题的积依次是一位数、三位数、五位数、七位数,接下去的算式的积应该是九位数和十一位数。(3) 各个积的最中间的一个数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一个数字肯定是5、6。(4)从第二个算式起,积的最中间数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两边的数字是对称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数字左右两边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种规律也可以不同的表达,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1、2、3、4,逐位多1,后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3、2、1,逐位少1。

  4? 通过推算,体会一亿有多大。

  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里的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三个栏目有相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数量开始,通过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1亿粒大米的重量。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里进行的,练习簿的本数、小朋友的人数、大米的粒数的末尾每次添上一个0,相应的时间秒数、长度米数、重量克数也同时在末尾添上一个0。学生进行这样的推算并不困难,只要细心些,不漏写或多写0就可以了。如果把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一边推算,同时读一读写出来的数,能减少错误。

  完成推算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把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秒数换算成大约是3年时间,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换算成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把13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可供一个人吃大约223年。通过这些换算,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体会就丰富了、具体了。如果有学生在进行14000000040000000的计算时,想到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也是可以的。这个知识本册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总之,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通过大量的计算培养同学们仔细认真的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27+38 64-38 670+80 530-400

  2.把下面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0000 7000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口算:250+470。

  让学生自己先想该怎样算,然后说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几种想法板书出来,如: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共同讨论,看一看这些想法都对吗?再看一看课本中小明和小华是怎样想的,他们都算得对吗?谁跟他们想的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只要算得对,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口算:540-370。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口算,想好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指名说,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54-37=17,所以540-370=170,也是可以的。学生说完后,再看一看课本中小强是怎样想的,看看他算得对吗?谁的想法跟他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3.做教科书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第(1)题,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叫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4.教学例3。

  (1)让学生翻开书,找到例3,看一看题目要求,然后在书上直接填写得数。填完后,指几名同学说一说口算过程,如因为17+8=25,所以17万+8万=25万。

  (2)做教科书下面的做一做。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1~5题。

  1.做第1题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按题目的顺序一栏一栏地写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对算错了的同学,要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帮助他们检查错误原因,及时加以纠正。

  2.第2、3题是加减法口算练习,这两题练习形式相同,都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表格的空格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做,也可以把表画在黑板上,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让学生很快说了得数。

  3.第4题和第1题一样,可以直接把得数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进行订正。还可以抽问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4.第5题,是前面学习过的有多余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亿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感觉孩子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却让学生一时消化不好。

  这部分内容方法掌握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出错。由于这个单元的内容涉及到的数字大,再加上刚开学,孩子们的心思还没能真正地回到课堂,所以这些都是难免的。

  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分级

  由于都是大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级和不分级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可是在课堂上做作业和课后作业中,仍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有人出错有人不出错,课后了解到,有的学生对这些大数早已会读会认,已经熟悉,习惯了。而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根本就没考虑过,只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2、大小写混淆

  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总是在读数的时候把大小写混写。

  3、有0的.写数

  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写数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很多。除了不分级,还有一个原因,不使用数位顺序表。但每一级中间出现零和末尾出现零时,学生写数的时候,总是丢掉零,或者添上零。

  尤其是“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做容易对0。

  4、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混淆

  学生在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概念上总是犯糊涂了。课堂上反应的很好,可在做作业的时候,个别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数位什么是计数单位,全混在了一起。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

  1、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分级,把没有分级习惯的学生留下来单独辅导。

  2、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做作业习惯。我发现个别孩子的作业不仅不按时交,更重要的是作业的整洁度。很多孩子的作业本刚做了两天,就脏的不得了,书写不认真,错了的地方居然用笔划掉,虽然我在开学前已经强调。所以要严查作业的整洁度,把漂亮的作业进行展示,让那些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学生,去欣赏一下别人的作业。

  3、多练习,及时反馈。因为第一单元知识点多,再加上不能得到更多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要精备,课堂上精讲,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当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并非是盲目的多做作业。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出现的问题诸多。当然也就看出我在备课和教学中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在心里还是把新生跟老生看成一致的标准来要求了,所以说,下个阶段的重点不光是课堂教学,更要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3平方千米=()公顷90000公顷=()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3+305=873+300-5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2.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

  一、预习、新课呈现

  1.举例:班上有30个女生,12个男生,则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算式为30+12=42),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

  2.举例:班上总共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2个,那么有女生多少个?(算式为42-12=30),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减法?减法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级总人数和女生人数,那么算式应该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称又是什么?

  3.根据上面给的两个例子,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课堂练习

  1. 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943-3468= 3943-4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几?

  (1)我减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数是792 4、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办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共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深入了解。

  学生已认识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数的读写,在创设情景引入环节,我设计了新世纪小学上学期与这学期的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的对比,旨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但没有对万以内数读法进行回顾。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停留在表面,影响了对含两级的大数读法的积极探究。

  二、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六个省、市、自治区的情况,还附有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反复考虑要不要拓展,拓展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让数学课具有文化味,但时间肯定要被占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看图你得到哪些信息时?”首先说到了人口数,我也骑驴顺坡走,没有再延伸。为了让两课时的'过度自然,我和学生们借助数位表上讨论了北京市的人口数的组成并试读后,直接出示了例2的典型数据,试读并讨论读法。把第一课时后面的做一做删掉了,学生没有去感受“你知道吗?”中的大数。这些隐形的知识效果肯定是短时显示不出来的,但学生的知识拓宽被限制了。我在思考假如我不整合课时又该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三、缺乏练习巩固知识的时间

  两个平行班上完后,都只完成对读法的讨论。缺乏必要的训练。而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后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的正确率不高。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我的设计思路是错误的,我可能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去弥补我的过失了。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1-07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范文01-06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6-28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0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0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09-03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