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大班教案

时间:2024-10-12 19:14:43 教案 我要投稿

摇篮曲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摇篮曲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摇篮曲大班教案

摇篮曲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摇篮曲大班教案2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曲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 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小百科: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摇篮曲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 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 “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 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 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曲大班教案5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曲大班教案6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曲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摇篮曲》11-07

大班音乐:《摇篮曲》01-16

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及反思06-18

《摇篮曲》教案06-18

摇篮曲教案06-27

摇篮曲教案09-13

摇篮曲教案优秀11-13

中班摇篮曲教案07-10

摇篮曲中班教案07-28

摇篮曲教案15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