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1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2
课题来源
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
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A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合乐练习A段)
(2)师幼创编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谁来试试?大家向他学一学。(合乐练习B+A段)
师: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合乐完整练习)
(评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最后,强调音乐的ABA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
师: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听!闯关成功了吗?(尾音显示成功)
(评析: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评析: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评析:部分幼儿在场地中间表演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当武器演奏,双方协助闯关,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3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2.能力目标:幼儿能根据图谱能够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闯关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图谱提示大胆创编动作,进行完整表演
难点: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音乐《玛丽波尔卡》 、图谱、活动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引出好朋友玛丽,我们的好朋友玛丽特别喜欢闯关游戏。那小朋友们喜欢闯关游戏吗?你玩过哪些闯关游戏?会遇到什么呢?
(二)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仔细听,在音乐中玛丽是怎么去闯关的?遇到了什么?现在我们跟着玛丽一起去闯关,看看会遇到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玛丽是怎么去的`?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了毒蘑菇,必须要跳过去,要不然碰到毒蘑菇会闯关失败
(四)教师出示乌龟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乌龟要悄悄地躲起来,要不然碰到乌龟就会闯关失败。
(五)教师出示彩色蘑菇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吃掉彩色蘑菇可以变大,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六)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谱,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最后闯关成功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七)教师出示完整图谱,幼儿听音乐,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用鼓励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的表演出来。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闯关游戏
六.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4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二册第七课欣赏课(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2、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
教学方法:
聆听、表演、模仿、模唱
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各1
教学流程:
一、教学组织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了以“游戏”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
1、老师自我简介;
2、游戏“正话反说”
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
二、主题学习
(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孩子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
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
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
三、学习第一乐段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
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的巩固聆听)
“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
2/400|0X|00|0X|0X|0X|XX|XX|XXXX|XXXX|XXXX|XXXX|
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
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
“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
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
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
“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四、第二乐段的学习
(聆听音乐)
“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一动。”
“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
五、第三乐段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
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
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
(图片提示:有可能是……?)
六、完整聆听全曲
(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
1、结合课件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
2、完整聆听并表现
七、揭题,拓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本课的尾巴,给孩子预留一个探寻学习的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1、揭题《铁匠波尔卡》
2、了解两个名词“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波尔卡”
3、随音乐有序结束课堂。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5
教学内容:
1、听听:《快速波尔卡》
2、学跳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热烈的气氛,并想象乐曲所以表达的内容。
2、学会一些简单的波尔卡基本动作为乐曲《快速波尔卡》进行表演,进一步表现乐曲的情绪。
3、启发学生创编各种火车造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作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听、看看、想想、拍拍、动动、创创、演演等方法感受、理解、表现乐曲,在音乐欣赏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服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师:小朋友,外面的天气可真好,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郊游,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欣赏乐曲《快速波尔卡》
二、情景表演
师:大自然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瞧,草儿醒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真美呀。小朋友,开动我们的小火车继续前进吧。
初听——完整的乐曲
1、师:咦,小火车开动的声音象是一首动听的乐曲,我们快来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首描写火车行的乐曲叫《快速波尔卡》。
引出课题,读课题
2、师:这首乐曲是由这位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斯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快速波尔卡》。
师:乐曲《快速波尔卡》可以分成三段
欣赏第一段
1、师:我们先来听第一段。请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
生:哨子。
火车的汽笛声(口哨、喇叭)
口哨吹时要有要求x——x——zai吹奏时要有力、两拍要足。
2、火车开动的声音
师:火车开动的时候是怎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
师:乐曲一开始用短笛和长笛吹奏出火车的汽笛声,模仿了火车的启动和运行。我们大家一起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和前进。
3、请学生用手来模仿火车启动的动作········
4、师:当音乐家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们是用刷子摩擦放松了鼓皮的小鼓,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来模仿火车向前越跑越快的.声音。教师示范
师:有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请一两个小朋友单独模仿,其余可以用拍手表示
5、师:小朋友,你们听,火车向前飞奔时声音是很有节奏感。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节奏
2/4xxxxx......
a、师:你们看这条节奏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的节奏是不同的?
b、把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分别拍一拍
c、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手完整地把这条节奏拍一遍
d、教师弹主弦律,学生在心里默默跟着拍一拍这条节奏
e、师:小朋友,我们用着条节奏跟着老师的音乐来模仿火车越开越快的声音吧。
画外音:火车飞快地向前奔驰着,它穿过了田野,越过了小溪,多美呀。
欣赏第二段
1、师:咦,火车车厢里也好热闹啊。坐在快速前进的车厢里,你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生:看风景、打牌、聊天、唱歌、跳舞········
2、师:在车厢里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快乐极了。这首乐曲向我们展示了波尔卡舞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3、介绍波尔卡的渊源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整个欧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段宫廷波尔卡舞。
4、小朋友,我们也来跳跳“波尔卡”吧。
A、师:其实刚才我们进教室的时候跳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教师讲解动作)
B、教师和一位学生示范如何转圈,学生模仿。
C、邀请舞师范
D、个别练习
E、集体表演邀请舞
欣赏第三段
1、师:车厢里欢声笑语,真高兴呀,小火车跑得可真快。你们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很象的?(和第一段相似)在情绪上又有什么不同?
(当力度和速度变快了,变强了,可以及时提问与提醒)
情绪:更欢快、更热烈
师:为什么?
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变得更快更有力了,所以情绪是更欢快、更热烈
2、师:小火车跑得可真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火车开动的样子?
椅子、双手搭肩、单手搭肩,另一手做火车的轮子
师:小火车可以经过什么地方呀?
(隧道、山洞、大桥、草地)(学生边说边请他找好朋友表演)
3、分小组创编小火车
现在请每个小组创编一列小火车,小火车开动起来吧。
4、展示
5、评价
6、师小结:刚才我们分段欣赏了乐曲《快速波尔卡》,感受了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完整表现乐曲
1、师: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完整地表演一遍《快速波尔卡》,第一段我们表演各种小火车,第二段我们来跳波尔卡舞,第三段我们模仿火车快速向前奔跑的动作。
(教师在第三段手拿打击乐器提醒学生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三、拓展
1、师:“呜”,火车到站了。我们的旅途可真愉快。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欣赏了活泼、欢快的《快速波尔卡》。其实还有好几个中外著名的作曲家也创作了一些有关的波尔卡舞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的一个片段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介绍:乐曲中定音鼓的震音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模仿雷雨和闪电。
2、教师展示《啤酒桶波尔卡》
师:活泼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让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上一曲了。
3、学生展示
小朋友,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6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点:
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
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二、师:昨晚我听到一种声音,我想让你们也听一听,聪明的小耳朵们,你们能否听出来呢?
(播放火车的录音)
生:是火车。师:回答得真好!哪些小朋友坐过火车或者看到过火车呢
师: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请举手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
师:哇,这么多的小朋友啊,那么今天这节课你们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车去祖国各地游览呢?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先去火车站买票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7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熟悉《玛丽波尔卡》的旋律,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情感表达。
引导幼儿识别音乐中的不同乐段(如ABA结构),并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集体表演增强团队意识。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让幼儿感受闯关游戏的.挑战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材料:
《玛丽波尔卡》音乐原曲或剪辑版。
音乐播放设备(如音响、手机等)。
教学用具:
图谱(包含音乐结构和动作指示)。
打击乐器(如铃鼓、圆舞板、小铃等,根据班级情况准备)。
角色道具(如超级玛丽的帽子、蘑菇等,可选)。
环境布置:
确保教室或活动区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根据需要布置闯关游戏的场景,如设置“起点”、“毒蘑菇区”、“乌龟区”等。
三、活动过程
引入环节(约5分钟)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播放《玛丽波尔卡》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熟悉音乐(约10分钟)
出示图谱,介绍音乐的基本结构和乐段特点(ABA结构)。
引导幼儿分段倾听音乐,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变化。
动作创编(约15分钟)
根据图谱和音乐节奏,教师示范A段走、跳、定住的动作。
鼓励幼儿创编B段吃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合乐完整练习,确保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动作。
分组练习(约10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打击乐器或代替乐器的物品。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图谱进行打击乐器练习,感受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集体表演(约15分钟)
安排幼儿进行集体表演,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
表演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游戏环节(约10分钟)
设置闯关游戏情境,如“跳过毒蘑菇区”、“躲避乌龟区”等。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闯关的乐趣。
总结与反馈(约5分钟)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玛丽波尔卡》的音乐和舞蹈,增进亲子关系。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音乐角,提供《玛丽波尔卡》的音乐和道具,供幼儿自由表演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成功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动作创编和集体表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幼儿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环节和道具设置,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8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的旋律和结构,感受其活泼欢快的情绪。
了解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基本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和拍子完成打击乐器的演奏。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能在团队中协调完成打击乐乐曲的演奏。
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体验闯关和合作带来的挑战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活动准备
音乐材料:
《玛丽波尔卡》乐曲(原曲名为胡西尔·休西波尔卡,经过剪辑呈现ABA结构)。
图谱:用于展示乐曲结构和动作指令的图示。
打击乐器:
鼓、铃鼓、大镲、小镲、钹等,根据教学班级和幼儿兴趣进行调整。
也可准备桌子、盆、锅等物品作为代替乐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环境准备:
确保教室空气流通、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调整教室内家具和道具的摆放,为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其他材料:
超级玛丽等游戏相关的图片或道具,用于引入和讲解乐曲背景。
三、活动过程
引入环节:
通过提问或展示超级玛丽等游戏图片,引出《玛丽波尔卡》乐曲的主题和背景。
简要介绍乐曲的特点和结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热身活动:
开展“散打舞”等热身活动,活跃幼儿的身体和情绪,为接下来的打击乐活动做好准备。
教授基本节奏:
出示图谱,介绍乐曲的ABA结构,并分段教授乐曲的'基本节奏。
通过示范演奏和幼儿模仿的方式,让幼儿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打击乐器或代替乐器的物品。
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分别练习乐曲的各个部分,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熟悉自己的演奏部分。
小组联合演奏:
在各组熟练掌握各自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演奏。
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确保演奏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游戏化表演:
将乐曲与超级玛丽等游戏情境相结合,设计闯关游戏环节。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根据音乐节奏和图谱指令完成动作和演奏任务。
通过增加大鼓等乐器或调整演奏方式等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和成果。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打击乐演奏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引导幼儿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或改编现有乐曲的演奏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玛丽波尔卡》打击乐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活动环节设计,幼儿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室环境:需提前调整好教室环境,确保幼儿在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教育活动。
教师示范:教师在示范演奏时需适度调整节奏和速度,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幼儿。
演奏数量:由于时间限制,完成的打击乐曲数量较少。未来可通过拆分课程内容、增加练习时间等方式来增加幼儿所学乐曲的数量和难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也为今后的打击乐教育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9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熟悉《玛丽波尔卡》的旋律,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了解乐曲的ABA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
能根据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活动准备
音乐材料:
《玛丽波尔卡》音乐原曲(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改编)。
图谱(展示乐曲结构和动作提示)。
乐器准备:
铃鼓、圆舞板、小铃各若干,大鼓一套。
可选:桌子、盆、锅等物品作为代替乐器。
环境准备:
确保教室空气流通、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教室布局适合幼儿活动,避免拥挤。
其他准备:
超级玛丽游戏情境的图片或道具(如乌龟、蘑菇等)。
三、活动过程
引入环节
通过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玛丽波尔卡》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熟悉音乐与动作
出示图谱,介绍内容,引导幼儿识别乐曲的ABA结构。
教师示范A段走、跳、定住的动作,幼儿跟随练习。
创编B段吃蘑菇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分组练习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或代替乐器的物品。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谱和口令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确保演奏的整齐性。
游戏环节
引入闯关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超级玛丽进行闯关。
根据乐曲结构和动作提示,幼儿分组进行演奏和律动表演。
教师通过指挥和口令引导幼儿完成闯关任务,体验挑战乐趣。
完整表演
所有幼儿共同进行《玛丽波尔卡》的完整表演,包括乐器演奏和律动表演。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为下次音乐活动制定改进计划。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玛丽波尔卡》的音乐和动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在班级或学校组织音乐会等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和表演欲望。然而,也发现部分幼儿在演奏乐器时容易分心或节奏不准确。因此,在未来的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节奏感的训练和指导。
此外,教室环境的布置和乐器的选择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到,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幼儿的安全。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10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熟悉《玛丽波尔卡》的旋律和节奏,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情感表达。
引导幼儿通过图谱或动作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和不同乐段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或进行打击乐演奏。
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集体表演或分组演奏增强团队意识。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挑战乐趣。
二、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玛丽波尔卡》的音乐原曲或剪辑版。
音乐教学PPT或图谱,包含音乐结构和动作指示。
打击乐器(如鼓、铃鼓、小镲等),根据班级人数和兴趣进行准备。
角色道具(如玛丽的帽子、蘑菇等,可选)。
环境准备:
确保教室或活动区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布置与《玛丽波尔卡》相关的场景,如“闯关游戏”的起点、终点和障碍物等。
经验准备:
幼儿对《玛丽波尔卡》或类似的'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幼儿具备一定的打击乐器基础或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
引入环节(约5分钟)
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玛丽波尔卡》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熟悉音乐(约10分钟)
出示图谱,介绍音乐的基本结构和乐段特点(如ABA结构)。
引导幼儿分段倾听音乐,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变化和节奏特点。
动作创编与练习(约15分钟)
教师示范与音乐节奏相符的动作,如走、跳、定住等。
鼓励幼儿根据图谱和音乐节奏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分组进行动作展示,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打击乐器演奏(约10分钟)
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让幼儿熟悉乐器。
分配乐器给幼儿,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演奏练习。
可以先分组练习,再尝试合奏,感受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集体表演(约15分钟)
安排幼儿进行集体表演,结合动作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可以设置简单的舞台布景和道具,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表演结束后,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游戏环节(约10分钟)
设计与《玛丽波尔卡》相关的游戏情境,如“闯关游戏”。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音乐的乐趣和挑战。
四、评估与反思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表情和投入程度。
评估幼儿对音乐节奏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观察幼儿在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沟通能力。
反思与改进:
反思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幼儿对乐器掌握不够熟练、动作创编不够丰富等。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乐器练习时间、提供更多动作创编素材等。
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的音乐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玛丽波尔卡》的音乐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 1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幼儿熟悉《玛丽波尔卡》的旋律和结构,感受其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引导幼儿了解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基本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拍子完成打击乐器演奏的能力。
提升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团队中协调完成乐曲的演奏。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通过合作表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准备
音乐材料:
《玛丽波尔卡》乐曲及其分段音频。
图谱:用于展示乐曲结构和动作指令的图示。
打击乐器:
鼓、铃鼓、大镲、小镲、钹等,根据教学班级和幼儿兴趣进行调整。
也可准备桌子、盆、锅等物品作为代替乐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环境准备:
确保教室空气流通、光线明亮、温度适宜。
调整教室内家具和道具的摆放,为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其他材料:
玛丽波尔卡相关故事或游戏角色的图片,用于引入和讲解乐曲背景。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环节
通过展示玛丽波尔卡相关故事或游戏角色的图片,引出乐曲的'主题和背景。
简要介绍乐曲的特点和结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热身活动
开展“散打舞”等热身活动,活跃幼儿的身体和情绪,为接下来的打击乐活动做好准备。
3. 教授基本节奏
出示图谱,分段教授乐曲的基本节奏。
教师示范演奏,幼儿模仿,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4. 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打击乐器或代替乐器的物品。
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分别练习乐曲的各个部分,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熟悉自己的演奏部分。
5. 小组联合演奏
在各组熟练掌握各自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演奏。
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确保演奏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6. 游戏化表演
将乐曲与玛丽波尔卡相关游戏情境相结合,设计闯关游戏环节。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根据音乐节奏和图谱指令完成动作和演奏任务。
通过增加大鼓等乐器或调整演奏方式等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7. 总结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和成果。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四、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打击乐演奏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引导幼儿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或改编现有乐曲的演奏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玛丽波尔卡》打击乐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活动环节设计,幼儿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室环境的调整、教师示范的节奏把控以及演奏数量的增加等。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同时,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玛丽波尔卡》】相关文章:
《单簧管波尔卡》大班教案03-09
大班音乐教案:超级玛丽01-17
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03-05
《单簧管波尔卡》大班教案9篇11-15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09-21
《悼念玛丽·居里》教案03-28
中班拨弦波尔卡教案10-13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4-03
幼儿园大班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