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习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去过鸟岛吗?在我国杭州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鸟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今天的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鸟岛游玩.码头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整装待发,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前往鸟岛
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谁能说说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各小组把算式写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31=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大家的算法都对. (4)小精灵聪聪提出问题了: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谁会列式?怎样口算?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两种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载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想:要求还能上几人,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列式:68-54,我这样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还能上14人;还可以这样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 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对,我们今天探究的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多种,希望同学们今后做练习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用多种方法口算,还可以用笔算,数学里面的知识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 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一、教材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1 2 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3 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 7 1+ 9 0 3( )7 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 456+533
2、367+626 426+382 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 271+31 271+903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 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2 9 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21 91 8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41 41 5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 457+293 881+13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6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美丽的云南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是那里的三个旅游景点。(幻灯出示课本P22的主题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师:(结合幻灯片)同学们,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昆明到丽江的路程517千米”,行吗?好,那大理应该画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园内有多少个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3、不计算,猜猜247-181的差是多少。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3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连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7-0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精选17篇)10-30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4-28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2-0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7-3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1-1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08-3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10-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7-0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