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口算比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师先准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的课上表现,奖励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准备一份小礼物,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展示出来。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教师订正,学生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以下、错5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学生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紧张了,没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因为这节课上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8×3÷4= 6×8-5=
9×(6÷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教师提前写好)
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7-5)(77-42)÷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计算顺序。
1、播放课件。(展示运算顺序)
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吗?
(学生试总结,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顺序,并板书)
3、经历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7 5×(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上。
(1)学生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并订正。
(3)学生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们你们都得到多少颗评价星。随机抽取学生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教师送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学生任选一题说说运算顺序。(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立完成,后小组完成订正。反馈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情况看大家掌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的运算因为有了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真是不小。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两人一组,自选一组题目完成并互相订正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组,这组同学在自己的评价纸上再加一颗评价印章,希望其他组继续努力。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混合运算计时自选练习。(准备一组练习题)
为学生准备一组混合运算练习题,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练习。遇到问题可以请同组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深入到同学们中间观察大家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加上评价印章。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 × ÷()}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要求:1、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本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发给各组1个纸条,便于各组记录所有填法)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1、总结评价印章情况,颁发神秘惊喜。
2、同学们谈感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3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有括号的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有括号的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有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说说下列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出示:7×7-5 77-42÷7 15-6×2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小敏更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15-6×2是既有乘又有减的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结果是3,小明得出的结果是18,说明他是先运算的减法,后运算的乘法,他的运算顺序是错误的。
追问:那么,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怎么办呢?
预设:添上小括号。
3.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括号问题
1.出示15-6×2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面是加减还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教师填上小括号:(15-6)×2
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里的15-6),再算什么?
你能计算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生共同交流。
(15-6)×2
=9 × 2
=18
提问:如果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他算得对不对?(对)因此,我们再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不要像小明一样粗心,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以免计算错误。像这样,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3.
谈话:7×7-5、77-42÷7,这两道题,老师给他们加上小括号,7×(7-5)、(77-42)÷7,计算的顺序有没有变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例题,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寻找错例。
计算完,集体交流。
交流时,请学生说是他们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计算的对吗?翻开课本第49页,核对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校对。
3.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拿出练习本,学生计算,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变式后和原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2.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提示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因注意什么。
教师适时评析错例。
教师强调并追问:说一说列出的综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和数量关系。这样列式,第一步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先算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4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目标:
1、巩固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2、会根据图表列综合算式,会正确使用小括号,会读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括号,综合算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师:混合运算的几种基本类型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巩固一下。
1、课件依次出现教材第8 题的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并说出为什么。
2、学生口算以上四道算式。
3、学生展示计算结果。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的顺序及运算的结果不同。
结论: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
二、看图列综合算式。(第6题)
1、将第51页第6题的苹果和叶子图分解出现, 学生根据图形,说出苹果的得数。
【设计意图】将苹果图分解出现,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利于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2、学生口头表达图形的`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说左边这幅图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81÷9=9,再用9-3=6。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述苹果图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3、根据图形列综合算式。
(1)师:你会根据左图的计算过程,列一道综合算式?
学生独自列算式,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预设:
生1:81÷9-3=6
生2:(81÷9)-3=6
生3:9-3=6
师:谁来说说你同意谁的,为什么?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师:为了完成这道题,你会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1:我会先看题目: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看)
师:接着怎么做?
生:1:我会先算出43-36=7,再算21÷7=3.
(教师板书:算)
生1:接着列算式。
(师板书:列)
师:列好后还要怎么样?
生1:最后还要检验。
(教师板书:验)
师:根据这个图形,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列综合算式由不用小括号过渡到需要添加小括号,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三、看表格列算式。(第9题)
1、减法。
(1)出示过渡题目:
被减数56减数35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张贴被减数和减数及相应的数字。)
(2)将56换成42+14,出示如下课件:
被减数42+14减数35
师:这个时候,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你又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
预设:
生1:42+14-35=21
生2:(42+14)-35=21
生3:42+14=56
56-35=21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出这道算式吗?是多少减多少?(教师一边指着算式42+14-35,一边问)
预设:
生1:42加14减35。
生2:42加14的和减35。
师:综合算式比较规范的读法是,先算的符号读成“与”,比如这道算式可用读作:42与14的和减35。
(3)小括号在减法算式中的应用。
出示下表:
被减数62减数15-3
师:你还会列式吗?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15-3=12
62-12=50
生2: 62-15-3=50
生3: 62-15-3=44
生4:62-(15-3)=50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62-(15-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1:62减去15减3的差。
生2:62减去15与3的差。
生3:62减15减3。
【设计意图】从不用括号的综合算式过渡到需要添加括号的综合算式,既体现了层次感,又再次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2、除法。
(1)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6+6减数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跟刚才那个相比,哪里不一样了?
师: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师:你还会列式吗?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6+6÷3=8
生2:6+6÷3=4
生3:6+6=12
12÷3=4
生4:(6+6)÷3=4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出(6+6)÷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6与6的和除以3。
(2)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36减数16÷4
师:你还会列算式吗?
师:这时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36÷16÷4=9
生2:36÷(16÷4)=9
生3:16÷4=4
36÷4=9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36除以16与4的商。
3、巩固练习。
被减数7x950减数2836÷6
被减数54-2214减数883-76
生先独立完成,展示后评价时:
师:你会读出你写的算式吗?
预设:
(1)7与9的积减去28。
(2)50减去36与6的商。
(3)54与22的差除以14.
(4)14除以83与76的差。
【设计意图】相应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巩固了综合算式的读法。
四、课后练习。
出示下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根据分步算式列综合算式,比根据表格列算式更深一个层次,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题。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先看懂树叶上的数有哪些,再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写出计算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
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8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课件出示)
16+9+8=32-10-6=
25+20-10=48-8+17=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学生口答)
3.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反馈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解释概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脱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和写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运用脱式计算。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长短要一致。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运算顺序。你能把这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师指出:加与减是一级运算、乘与除是二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混合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3+6-11 2×8÷4 72÷8÷3
=□○□=□○□=□○□
=□=□=□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二)小法官。
3×8÷4 34-17+3 18÷3×3=2
=24÷4=34-20=18÷9
=6(√)=14(×)=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五、知识梳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掌握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混合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10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
重点分析
脱式计算是一种新的书写格式,这节课较难的部分就是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分析
学生可能存在知道是怎么算的,但并不知道怎样去表述计算过程,还会存在计算顺序是对的,但由于口算能力比较弱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教学方法
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符号吗
加号、减号(同级)
乘号、除号(同级)(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级运算)
(不同级)(不同级)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同级运算还是不同级运算:
16+9—8=5×2-10=
3×2÷6= 48÷8+17=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要知道下午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走了要怎么办,又来了又要怎么呢?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①53-24=29(人)② 53-24+38=67(人)
29+38=67(人)(口算)(划线法)
③53—24+38=67(人)
5 3
—2 4(竖式计算)
___________
2 9
+ 3 8
___________
6 7
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2)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刚才我们用划线法、竖式计算都计算出了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叫脱式计算。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动态出示出示:32-14+10脱式计算整个过程
(4)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5)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53-24+38,15÷3×5,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第一关:牛刀小试,越练越行
23+6-11 2×8÷4
= □○□ = □○□
= □ = □
2。第二关:熟练运用,快速改错。
34-17+3 3×8÷4
=34-20 =24÷4
=14 =6
小结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以及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或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23+5 32-6 7×6 72÷9 67-30
38+5 28÷4 4×5 45-2 36÷9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开火车连算。
教师用卡片先出示前两个数,再出示第三个数。
4+5= 9-3= 15-7= 8+4=
3×8= 24÷6= 36÷9= 4×8=
54÷9= 6×2=
3.算一算。
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有加有减,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加减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算式。
53-24+38
师:观察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先算53-24=29(人)再加下午的38人,一共有67人。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减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减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2.乘除问题。
你们真是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15÷3×5
师引导观察这个算式,提问: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15÷3=5 ,再算3×5=15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从左往右。
15÷3×5
=5×5
=25
我们先算15÷3,得出5,再把这个商5与原来的算式中的“×5”写在下一行。接着我们计算5×5,其结果为25,将其写在第三行。25也是整个算式的结果。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人算式里面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哪张荷叶上的算式计算是对的'?”学生判断,说说判断的方法,说说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把它改正过来。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案10-01
混合运算教案04-0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05-15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精选16篇)08-13
(精)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精品)05-19
[热]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
混合运算巩固练习的教案10-31
(热)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