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时间:2024-09-01 05:54:3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抄检大观园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作者通过采用分头描写的方法,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以此推动情节发展。

  二、理解《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整体感受、了解抄捡的前因后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宝玉挨打》一课过渡到《抄检大观园》。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但表现了贾氏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出封建与反封建,正统与叛逆的矛盾冲突。此波未平,一波又起,《抄检大观园》构成了《红楼梦》中又一起重大事件,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

  二、交待原因:丫头傻大姐到大观园里游逛的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缴获,邢夫人认为这是一个个打击王夫人、王熙凤一派的良机,借此发难,指责二王持家不严,管理无方,于是派了心腹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线。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注意如下词语:

  [劳什子]东西、玩意儿,含有轻蔑厌恶的意思。[掐尖]逞能,出风头。[越性]逞强使性,任意作为。[标致]漂亮。[对了坎儿]与实际对上了号。[体统]应有的规矩。

  [断乎]绝对。[作法]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庶出]偏房(妾)生的子女。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抄检大观园的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找出七个分镜头并概括大意。

  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与上节课衔接,检查作业,要求学生一一说出七个分镜头的内容并对其大意进行概括。教师归纳。

  (投影或板书)

  1、王夫人接到绣春囊来找王熙凤,商量抄检大观园。

  2、王善保家的趁机陷害晴雯,准备抄检大观园。

  3、开始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遇到晴雯的强烈反抗。

  4、王熙凤提出薛姑娘那里不能抄,却抄了黛玉处。

  5、探春坚决反对抄检并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6、惜春处发现了入画的藏物,虽无大过,惜春却不依,执意将入画逐出园去。

  7、迎春处司棋被查出男用物品,使作为外祖母的王善保家的十分难堪。

  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然后发言,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1、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2、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作者在记叙七个分镜头的内容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

  抄检大观园就要一处处地秋、翻箱倒柜,无外乎都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已,为避免雷同化,作者不但采用七镜头的记叙方式,而且在记叙过程中决不平均使用笔墨,有详有略,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既使情节得到了延展,又避免了平铺直叙,处处相同的弊病。

  [此次抄检中,作者记叙的重点在哪里?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学生分别朗读第5段、第6段(重点语段),然后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查抄重点:

  A。晴雯――从被王夫人叫去遭训斥之后,便知有人陷害,加之对她无理的抄检,更激起了她的强烈反抗的情绪,她对抄检的态度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B。探春――探春是另一个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的人。她的反抗与晴雯的一样吗?不同。她对“祸起萧墙”“自杀自灭”的行为痛心疾首,她反对抄检大观园,是从维护封建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她对抄检一事的认识则表现了她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其他人物: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投影或板书)

  晴雯:敢作敢为,大胆泼辣,光明磊落。

  人物性格探春:有知有识,有胆有魄力。

  王熙凤:伶牙俐齿善于机变,不动声色,善用心机,待机而动,稳中求胜。

  王善保家的:十足的奴才,狗仗人势,借机整人。

  三、如何看待抄检大观园?(学生讨论发言)

  表现了封建大家族――荣宁二府的相互倾轧,就连妯娌、婆媳之间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人丫头不过是她们互相争斗的工具、牺牲品罢了,显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趋势。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一、二、三、四题。

  《抄检大观园》阅读练习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生的女儿。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曾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兄弟妹妹跟前(暗示对同母弟弟贾环),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她独具胸怀,又与大观园众姊妹不同,“我但凡是个男人,可走得出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探春这番话可见她非同一般的志向。

  她勇建海棠社,在建社宣言中写道:“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众姐妹及宝玉都听她的号令,入社吟诗谈文。

  凤姐患病时,她和李纨、宝钗暂摄家政,对大观园进行了一番改革,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她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实际上津贴了袭人、李纨、赵姨娘。第二件,把各位姑娘每月头油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因各位姑娘,每月各有其月费银子,此项开支是重复。第三件,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有办法,联想到大观园中每年所产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年产可值四百两银子,全都糟蹋了。因而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等外,各自享有剩下的盈余。探春的改革,部分地纠正了贾府的弊端。

  探春最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抄检大观园”过程中的表现。一花独秀,主子中能够反抗的只有探春。她不愧庶出,她没有白白付出代价,她已经学会了在不利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她言语尖刻,说得又狠又准。她读书知理,能一眼判定此次搜检的极不正常的性质与严重后果。她敢于斗争,一个耳光的清脆响声永垂天地。《红楼梦》中整日男男女女吃吃喝喝,哭哭笑笑,本来就少阳刚之气,“抄检大观园”读起来更是令人憋气,幸亏有探春这个耳光,金声玉振,为抄检的受害者也为读者出了一口恶气。

  1、探春为什么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春诗才不及钗、黛,但首先发起诗社的却是她,从中可看出她有什么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4、有关探春反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反抄,实际是在以歹攻歹,以毒攻毒。

  B、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晴雯和探春都不惜冒着极大的风险,表现了强烈的反抗。

  C、探春站在维护贾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对贾府的黑暗势力,明争暗斗,危机四伏,败在旦夕的现状痛心疾首。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5、在大观园里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你喜欢这个形象吗?你如何评价她的言行?她的悲剧意义是什么?请以《说探春》或《我看探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是为了显示主子的地位和尊严。

  2、从中可看出探春的组织才能和高远的志向。

  3、B(探春的改革,显现出她的“公正”)

  4、D(“可见”之后有误,应为探春反“自杀自灭”,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处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呢!)

  5、提示:可先把散见在《红楼梦》各回中的对探春的描写集中在一起,形成“探春小传”。然后再加以评析。探春的主要言行见《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和第七十回)

  评《抄检大观园》

  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注重言语信息的传授而忽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往往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重新建构。因而阅读教学不管形式如何新颖,若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会使阅读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面以某中学的一堂网络公开课——《抄检大观园》为例来探讨知识的建构问题。

  这节课以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颇有新意。然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评价,发现依然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即主要在于言语信息的传递,而非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建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知识与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定义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被定为“赏析本文展示的主要矛盾及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赏析,即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并未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来看一下教学过程。上课教师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组织教学的。

  1、观看大观园图片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上课教师展示图片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作为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兴趣。从图片看出大观园很大很美,由此引出大观园的抄检,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抄检大观园的悲剧性质,首先就值得商榷。而且作为教学设计,当它无关于教学目标,更无益于智慧技能的建构时,则失去了先行组织者的意义。

  2、观看内容为晴雯、探春等人在抄检时表现的影片片段,大家对谁以及什么行为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去注意晴雯的“倒箱子”和探春的“一巴掌”,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场景来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典型动作及语言对人物形象分析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提问方式似乎欠妥。教师引导的目的性是很强的,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这两个动作印象深刻呢?根据接受理论,由于接受者的兴趣、注意力、关注的对象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第三个同学的回答才符合了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无论谁的感觉都不能算错,因而无所谓正确答案。但教师为既定的目标和步骤人为设定了正误之分。如果学生碰巧答对了,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错了,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感觉去接受教师认为正确的结论。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猜测、迎合老师的思路。问题在于提问的无效性,也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问。问了反而让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结果混淆了学生视听,弄乱了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只好一步步被动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思维的自主权和主动性。这个提问好像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实际结果是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现实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不该问或错问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课,允许学生各抒已见,那另当别论。

  3、重点围绕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展开讨论赏析。

  (1)作为奴婢的晴雯的激烈表现所反映的意义。

  (2)作为主子的探春展现出的独特的个性色彩。

  (3)抄检大观园的矛盾表现和冲突本质。

  从逻辑上来看,第2、3两大问题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三大问中的三小问也有关系,但是这些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呢?学生是不明白的。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学生是否对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程序性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学生能建构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的认识恐怕是模糊的,就连教师也未必清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学习除了获得言语信息外,更应获得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应能清晰地体现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并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是建构赏析主要矛盾和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鉴于一节课的容量问题,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如建构赏析人物形象的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

  根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智慧技能应作为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主要框架。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由学生执行的一连串步骤或活动。这些步骤或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加工信息。因此,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具备任务分析的意识,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智慧技能的练习。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对目标一进行分解,也就是要解决这个目标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往往不会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常缺少这一个教学步骤。分解的目标是:

  1、雯、探春二人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矛盾冲突等)

  3、二人的形象有何文学意义及现实意义?如何评价?

  要解决这三个子目标,还需进一步分解出更多的小目标(小问题)。这些更小的问题往往需要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讨论解决或由教师提示。

  重点和难点是第三小问,可由教师引导再分解。

  (1)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性格,那么人物性格对矛盾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有无作用?其中矛盾是什么?仅是晴雯、探春同刘宝善家的矛盾吗?(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探讨更深一层的矛盾,即邢、王二位夫人的争斗。)

  (2)晴雯、探春二人斗争的结局如何?如何评价二人的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3)两个人物形象有无当代意义?当个性与环境发生矛盾时你如何处理?

  (4)两个人物形象还可与其他人物形象比较产生新的问题吗?

  这四个问题课堂上不可能全都解决。未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二:一是留为作业,下一节课继续讨论;二是通过BBS网上交流。

  具体的操作过程便可按照此流程进行。其特点是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为解决中心问题而不断分解出子问题,通过各种层级的子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中心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流程,使学生认识到问题(任务)的解决需要对问题(任务)分解后一步步完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建构赏析文学形象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而不只是知道晴雯、探春是什么样的人。而且,学生通过对二人形象意义和价值的评析,同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认识建立了联系,这才真正实现言语信息的建构。

【抄检大观园语文高三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12

评《抄检大观园》--评公开课《抄检大观园》(网友来稿)05-30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2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09-25

语文下册教案09-15

语文下册的教案10-14

高三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7-11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08-19

初三语文下册教案06-16

语文下册的教案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