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母鸡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鸡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母鸡教案 篇1
【学材简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善怕恶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策略】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3、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收集母鸡的资料,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交流见闻
你对母鸡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说说。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介绍对母鸡的了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自主阅读,边读边在书上做批注。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四、检查自读效果
1、齐读词语。
2、提问: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
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请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对母鸡的讨厌与喜爱?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2、汇报交流。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就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本环节教学中,对于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这一情感变化的段落,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最后,教师抓住文章中心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
六、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说说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难能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情感揭秘,升华主题
1、学完课文后,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作者仅仅在赞美鸡妈妈吗?
3、欣赏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片断及母子事例,感悟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赞美鸡妈妈引申到赞美天下的母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八、拓展延伸,以读引说
1、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
2、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读说结合,让学生表达出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把教育效果引向深入。)
九、课外赏析,仿写作文
1、推荐阅读
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鸡》或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
2、学学作家
带着爱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写身边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麻雀》与《母鸡》的共同点是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不同点是由于作者是外国的作家,所以在语言、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这样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设计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16、母鸡
叫声难听
讨厌 欺善怕恶
拼命炫耀
负责
慈爱
喜欢 勇敢
辛苦
母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现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声音特点。
2、感受第二段音乐的节奏特点,能够在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3、体会声音和情绪的关系,在歌唱中感受自信、滑稽、和害羞的多种情绪。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四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笔、铃鼓、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母鸡孵蛋》音乐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今天我们到母鸡家去做客。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动作表现教师边唱歌,边逐一出示三个彩蛋。"母鸡妈妈今天孵了几个蛋?(3个)我们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大中小)"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小鸡)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小鸡。
"母鸡妈妈生了三个不一样的蛋,里面有小鸡,我们请小鸡出来吧。"
1.棒棒的小鸡——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首先出来的是第一小鸡,我们看看它长的怎么样?"幼儿回答,(它长的椭圆形有点棒棒的,它叫棒棒鸡)"我们跟它打个招呼(棒棒鸡你好)""我们听听看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教师跟音乐唱第一段再提问(很响亮)教师领幼儿跟音乐边唱第一段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棒棒鸡的声音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大圆圈:声音粗粗的,大大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教幼儿唱棒棒鸡"叽叽叽叽"的声音。幼儿模仿棒棒的动作,并跟音乐学习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鸡——能够在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棒棒鸡真能干,吃了那么多东西。这只小鸡我们也请它出来吧。"教师模仿第二只鸡"叽叽叽呃,叽叽叽呃。它怎么啦?它发出了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出示打嗝鸡图,"这只小鸡看棒棒鸡这么棒,它说我也想多吃点东西,结果它吃的太饱,呃打嗝了。你吃饱了会打嗝吗?教师示范,教幼儿发出呃的音。
"我们听听看打嗝鸡的声音。"教师跟音乐示范第二段,边唱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打嗝鸡啦?它是叽叽叽叫了几声打嗝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唱,教幼儿学唱叽叽叽呃,叫三声第四声打嗝。
"打嗝时除了小肚子打嗝,小手还要干吗?"学习打嗝时用手把小嘴巴捂住。边看示意图学习叽叽叽呃。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唱第二段一遍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打嗝鸡真好玩,我们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害羞鸡图,"这只小鸡的小脸怎么啦?"(它的眼睛闭上了,小脸红红的',它说我害羞我害羞,它是一只害羞鸡。)教师跟音乐范唱第三段。"你们听到害羞鸡的声音跟前面两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轻轻的)教师边跟音乐范唱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害羞鸡的声音跟前面两小鸡有什么不一样啦吗?(圆圈后面有条线:它是轻轻的慢慢的,可害羞可难为情了。)教师提醒幼儿用轻轻的慢慢的声音来跟音乐唱第三段。
4.集体歌唱,要求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现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声音。
"鸡妈妈生了三颗蛋,三颗蛋都不一样,我们把小鸡都唱唱好不好。"教师带幼儿跟琴声完整唱。
5.师生跟着音乐借助道具完整的边唱边表现《母鸡孵蛋》
三、结束部分:引出第四只小鸡,边唱歌边离开教师。
"母鸡妈妈生了三颗蛋,它还会生出什么蛋呢?我们待会来看看。"教师完整唱四段歌曲,唱到第四段时出示双胞胎小鸡。"原来母鸡妈妈还生了双胞胎小鸡。"请幼儿和好朋友抱一抱,"等会我们回到班上再来唱唱看好不好。"幼儿听音乐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4拍子的节奏演奏的不是很清楚,在示范的时候没有把握好节奏,导致这节活动的节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目标三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害羞、自信的情绪,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完全理解了。活动开始我以一首《母鸡咯咯叫》导入,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请孩子边表演边数数。活动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二段末拍节奏上,先学三声鸡叫,然后打嗝一下,活动中我反复的提醒,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在乐器演奏上,我先带领孩子进行演唱,然后在配上乐器,由于刚开始的节奏问题,在这个方面我处理的不是很好。
小百科:母鸡,一种家禽,头小,眼椭圆,嘴尖且硬,毛多而密又长,故又名圆毛母鸡,开食迟,采食慢。同一鸡,20.5天出的公鸡多,21天后出的母鸡多。
母鸡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局部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局部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母鸡
读题
二、导读、梳理要点
1、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3、找到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态度的句子,动笔用“~~”画一画。
据学生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4、学习1—3自然段
△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这是一只( )的母鸡。”
学生品读、谈谈母鸡让作者讨厌的事例。
△结合第三段的夸张手法,进行说话训练,学一学夸张的表达:
这道题太简单了,( )。
去科技馆的路我太熟了,()。
5、同桌合作读4—10 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当母亲后的母鸡,作者对它有了什么新的评价?
△谈话,品读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相机进行想象说话:
(1)母鸡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2)发现了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叫什么?
(3)夜间有动静,它放声啼叫,叫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出示句子: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个别谈谈)
2、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
3、再四人小组交流,并思考:全天下的母亲是不是一样的?
4、小结
五、比较一下《猫》和《母鸡》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 16 母鸡
讨厌 ---- 不敢讨厌
母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夹球行走,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2、体验体育活动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皮球、皮球筐
2、提前将幼儿分成红、绿、蓝三队
活动过程:
一、队形入场
幼儿随音乐入场,右手夹球,走成6路纵队
二、热身操:球操(barbarbar)
三、自主探索夹球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当母鸡妈妈,我们来玩一个“母鸡下蛋”的游戏。展示鸡蛋—球。请小朋友们去和你的朋友试一试怎么样用腿夹住球走路,最稳,最不容易掉。
听清要求:
(1)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一人一球不要抢
(2)听到口哨声立刻回来
幼儿自由探索
师:你们刚刚找到了哪些方法,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看。(请一些幼儿自由讲述并示范)
小结:把球夹在两个膝盖窝中间最稳,走的'时候慢慢走。
四、竞赛
师:老师已经给每个小朋友胸前的母鸡画上了红色绿色蓝色的五角星,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五角星是什么颜色,到路牌后面排队。
(1)幼儿分成三队,鱼贯送鸡蛋
现在我们每队母鸡的对面都有一个筐筐,就是鸡窝,你们都是要下蛋的母鸡,要带着鸡蛋走到对面把鸡蛋放进筐子里,然后跑回来,站在队伍末尾,然后下一只母鸡走出去。
师:现在请三组母鸡比一比,哪一组的蛋下得又好又快,鸡蛋掉了就赶紧捡起来继续下蛋。
(2)增加障碍物,绕障碍送鸡蛋
师:这一次请小朋友们绕过障碍物去送鸡蛋。
五、挑战游戏
完成竞赛后,增加游戏难度:如果鸡蛋掉了,这只母鸡就下单失败了,要捡起鸡蛋跑回来让下一只母鸡走出去,看看最后哪一队鸡蛋多就获胜。
六、放松
老师带着幼儿夹着球在操场上慢走一圈,把球送回大筐里。
【母鸡教案】相关文章:
《母鸡》教案07-15
《母鸡》的教案04-20
母鸡孵蛋教案07-16
母鸡教案反思01-15
母鸡教案优秀12-16
母鸡优秀教案07-24
《母鸡》优秀教案05-09
母鸡教案范文09-30
老母鸡教案09-16
母鸡教案优秀【通用】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