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案

时间:2022-03-01 11:01:55 教案 我要投稿

枣核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枣核教案五篇

枣核教案 篇1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

  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二. 内容分析

  (一)本文按照记叙文的文体去学习,首先我们将六要素找到,其次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本文中具体的要素分别是

  时间: 访美时

  地点: 旧时同窗的家中

  人物:“我”和旧时同窗

  事件: 美籍华人索要枣核寄思乡之情。

  (二)思考:边读边思考,全文贯穿的一条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 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是枣核

  2. 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 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第二部分(2—4) 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第三部分(5—10) 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第四部分(11) 揭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置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院将同“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结构小结:综上所述,结构上课文中有如下清晰的线索。

  (三)思考:理清全文的结构后,我们来考虑两个问题:

  1. 文章如何将四部分串联起来的,或者说如何将“枣核”这一个词语变成了线索?

  请同学们再利用2分钟的时间默读一下课文,找出带有“枣核”二字的句子。

  明确:A. “……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B. “……从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C.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D. “近来,我老是想总部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同学们想一想,全文只要这四句话是不是就可以说清事件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如何使得文章中心更突出呢?这就需要从每一个事件上去丰富去串联。

  2. 情感如此深刻,思想如此强烈,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① 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② 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③ 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明确: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

  三. 总结课文

  1. 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揭开友人珍爱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 记叙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

  3. 文章的结构:

  明确:巧设悬念。开篇索要枣核就设下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后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使悬念更吸引读者。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为解乡愁。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

  明确:情聚线索。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又是一条感情线索。

  4. 语言风格:

  明确:本文语言简洁质朴而又富于抒情色彩。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注音或填字

  嫣红( ) 山坳( ) 小径( ) 匀称( ) 萧乾( )( )

  殷切( ) 蹊跷( )( ) 玛瑙( )( ) 篱笆( )( )

  tà ( )访 睡lián( ) 圣diàn( ) fàn( )舟

  布dōu( ) qián( )入 安dù n( ) pī( )头

  心jìng( ) qián( )艇 蜻tíng( ) qiā( )指一算

  tǐng( )身而出 tǐng( )而走险 感慨( )深

  风( )残年 故弄( )( )

  2. 试比较下列的哪一项内容,把思乡的痴情表现的最为深沉和强烈?( )

  A. (把几颗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璃还贵重。

  B.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

  C. 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D. 时常在月夜同老伴儿并肩坐在长凳上,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3. 下面所概述的中心意思.哪一项最恰当?( )

  A. 反映了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深切感人。

  B. 说明“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C. 通过枣核的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并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而更想念的是伟大的祖国。

  D. 说明了年纪越大,越思念家乡,思念北京。

  4. 判断正误.

  (1)本文的作者是萧乾,线索是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 ,

  (2)文章最后一段:“改了国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

  (3)“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是迷惑人的意思。

  (4)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朴实。( )

  5. 简答:

  (1)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里“劈头就问”表达了美籍华人的什么心情?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6.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1)在下面词语的前面和后面各填一个能恰当组合的词。

  例;依恋故土,十分依恋

  A. 感情 , 感情

  B. 感慨 , 感慨

  C. 精致 , 情致

  【试题答案】

  1. 注音或填字: 略

  2. D

  3. B

  4. (1)×(2)√(3)×(4)√

  5. 简答:

  (1)表达了美籍华人急于向友人倾诉思乡之情的急切心情。

  (2)“一……就”表强调,强调了美籍华人思乡的强烈心情。

  6.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略

枣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重点)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重点、难点)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重点、难点)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难点)

  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西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 人生采访》等。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悬念: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种艺术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他们就会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悬念的实质,因此,悬念的设置要尽量早,而其消释则宜尽量晚些。

  读者明确感到问题的存在,但对后事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悬念设置的条件。

  (一)走进课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枣核( ) 蹊( )跷( ) 掐( )指 殷( )切

  玛( )瑙( ) 衣dōu( ) 嫣( )红 匀( )称 ( ) 卵( )石 喏( )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① 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 )

  ②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 )

  ③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 )

  3、找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 ( )风烛残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茶( )

  姹紫焉红( )感慨良深( )不约而同( )再接再励( )

  4、在“枣核”前加一个合适的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由。

  一颗 的枣核。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活动二: 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三: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活动四: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她做了些什么?(读8——10段后回答)

  活动五:课文语言很有情感,请找出一处加以赏析。

  如:1.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你就明白啦!”

  (三)巩固、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你认为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

  2、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优美诗篇,请同学们联想一下:在我们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教学后反思:

  《枣核》课堂练习

  语段研读《梦里几度回故乡》

  在美国新泽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里,每天黄昏,她总是百无聊赖地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棕色的山峦映衬着暗蓝的天。屋里响着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里。她预感今晚又将梦见中国。自从移居美国后,晚上做梦常常回到故乡,和父母、朋友们在一起。这样多少可以缓解思乡的情绪。

  夜幕降临时,先生问她今晚吃什么,她决定自己动手做。她实在厌倦了那些美国的食物:牛排、猪排、火鸡和厚厚的番茄酱……

  美国人吃起肉来兴致勃勃,并不断和朋友、亲戚交流食谱,获得新的口味。他们“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调,总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锅清水里煮半个小时,最后加进一块黄油,连盐也不放。……

  她总算是幸运的。她在美国的家舒适宽敞,上下三层,屋外有开阔的阳台,花园里她先生亲手栽种的苹果树和樱桃树,环绕在碧蓝的游泳池旁。那是一个美国人一生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虽然如此,她感到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幸福。他们一生都在承受压力和竞争,连、睡梦中都无法放松。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中国的是什么吗?那里的人们的轻松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动的变化,那里的活力!别担心,我们会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们会回去!

  1、本文表现的是 之情,文中的“她”寄情于 。

  2、与课文《枣核》相比,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①屋里响着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里。

  ②他们“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调……

  ③她总算是幸运的……

枣核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枣核》教案2。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

  3.教师: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引导学生体会)

  4.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板书:抒发殷殷思乡之情]

  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教师: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教师: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3.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栽杨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

  4.教师: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板书: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六.总结

枣核教案 篇4

  一、预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旧知铺

  1、乡土情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过去,有些准备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在背井离乡时,总要怀揣一把“乡井土”,并永生永世珍藏起来。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2、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10年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任旅行记者。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等,译作有《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此外,还出版过多种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注记拼音。

  蹊跷 嫣红 倘若 山坳 掀启

  镶嵌 玛瑙 草坪 萧乾 厂甸

  2、火眼金睛,辨识字音。

  (1) 踏访 踏实 (2)殷实 殷红 (3)核桃 枣核

  (4) 劈柴 劈头盖脸 (5)荷花 负荷 (6)匀称 名称

  3、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枣核”的?

  (3)文章围绕“枣核”都写了哪些事?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写在下面与同桌分享。

  四、尝试练习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请你独立、快速完成《练习册》第六课一至六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五、归纳疑点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读完后必会引发你对“思乡”的深刻理解,那么,请你把你对乡思的认识和关于乡思的诗词写下来。

  你对乡思的认识:

  你积累的关于乡思的诗句: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枣核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三)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六 枣核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一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投影检查预习:

  1、给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跷(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词语解释:

  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

  (师生订正,齐读两遍)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①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②课文是怎样揭示枣核的用途的?

  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③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

  明确:

  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

  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六 枣核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11段:点明主题。

  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四)研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明确:本文语言不加修饰,朴朴实实,却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体现在字里行间,主要有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言之成理即可)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4、文中驱车途中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沿途的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发展作暗示。

  5、友人身居美国,生活优越,家庭和事业如意,为什么还时时想起祖国?假如你将来到了外国,你将会怎样?

  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只要紧扣“爱国怀乡”,都应肯定。

  (五)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以“枣核”或其它实物为寄托,以诗或散文等形式来抒发一下自己对家乡的思想感情。

  (边写作边穿插音乐伴奏,完成后自由讨论,评出几篇优秀习作)

  (六)课堂小结:请男女各一位同学上台总结,并予鼓励。

  六、练习设计:

  1、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短语或句子,写点赏析文章,至少三处。

  七、板书设计:

  枣核

  萧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

  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

  议枣核——民族之情(点明主题)

  六 枣核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枣核教案】相关文章:

枣核教案设计07-29

《枣核》教案(精选5篇)07-30

【精选】《枣核》教案4篇03-17

《枣核》教案五篇03-13

枣核教案九篇07-31

枣核教案6篇07-26

枣核教案7篇08-06

枣核说课稿07-17

《枣核》教案汇总7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