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③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草原》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学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A.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教案《《草原》教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学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3、学生自学批注,汇报。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七、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八、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九、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7、草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 渲染 勾勒 襟飘带舞 拘束 羞涩 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来,接着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这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学生读书,将“清鲜”读成了“新鲜”)
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清鲜”和“新鲜”区别在哪里?
生:“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
师:是呀,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翠”字让人感觉特别的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师:嗯,有点感觉了。《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联系这篇课文,老师也比较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现颜料在纸上向周围慢慢扩散……
师:什么纸?
生:宣纸。
师: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生:我会发现绿色慢慢地向周围渗透。
师:向周围扩散、渗透、流动。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翠色 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
生: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充满生机。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个问题。
师:(意外)你说!
生:既然“碧”与“绿”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师:你很善于提问题。来,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示“绿”的意思?
生:(在书中找)“绿”“翠”“碧”。
师:你们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避免总是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好听。
师: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呀!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是呀,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音乐想起,稍停开始齐读。(出示课件配乐感情朗读)。
7、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汇报。
1、草原很大。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课件)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②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感受草原的辽阔。
2、热情欢迎客人。
(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师:如果你认为这段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词或某句话打动了你,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吗?
抓住“飞“、“襟飘带舞”、“立刻”等关键词。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同位俩表演场景,感受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师:奶茶倒上,奶豆腐摆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丽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涩的给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示课件)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此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总结:
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再次朗读体现蒙汉两族人民心声的话语:(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案 篇4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草原》教案 篇5
《草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草原》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09-03
【精选】《草原》教案10-20
《草原》教案04-25
《静默草原》教案09-17
静默草原教案09-05
《草原》课程教案01-20
草原放牧教案01-11
《草原》教案优秀08-29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草原的早晨》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