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4 5
+ 2 ? +? 4
5 97 9
开放题: 3 6
+ 6 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8-10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10-1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2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0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0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荐】07-0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09-14
【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03
【推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25
【热】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