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基本上能做到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3、复习巩固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第一单元wànyīquánshuǐ dīng dōngbǎi huā qífàng zhī zú( )( )shuō huàgāo dàdepéngyǒuchūnfēngsuì yuè( )( )nǐ men hóng huā lǜcǎo yé yeqīnrénxíngzǒu( )( )( )( )( )gǔrénshuǐshēngduōshǎochùchùzhī shí bānɡ máng( ) ( )( )( )( ) ( )
第二单元xǐ shǒurènzhēnsǎo dìfù mǔ bàbɑ quán jiā( ) ( )( ) ( )( ) ( )ɡuān mén wán quán kàn zhehuàhuà xiào huànǎi nɑi( ) ( )( ) ( )( ) ( )shànɡ wǔshōu kàn nǚháitài duō shēnɡqìchū qù( ) ( )( ) ( )( ) ( )mínɡ liànɡtīnɡxiěhuí jiājiā xiānɡ xuéhuì( ) ( )( ) ( )( ) ( )hé chànɡxǐliǎnkāi huì( ) ( )( )
第三单元hé qìyǔ wén lǐzǐxiùqìxiānɡshuǐtīnɡ jiàn( )( )( )( )( )lián mánɡ ɡāo yuǎn yídìnɡ fānɡxiànɡyǐhòumínɡtiān( )( )( )niǎoyǔ huā xiānɡ zhǔyìzǒnɡhuìxiān shēnɡ( )( )( )( )ɡān jìnɡ ɡǎn kuài yìqǐ tónɡxuéɡōnɡrénzhuān xīn( )( )( )niánjíxiānjìntīnɡhuà shàoxiān duì( )( )( )( )mínɡ báiɡènɡduō shān qīnɡ shuǐ xiù( )( )
第四单元mǎ yǐ fáng qiánkōngfánggǔshīshùlínértónghuáng niú( )( ) ( )()()()()ɡuānbìqǐlìkěshìshìfēihuāduǒ lǜ yèfēijī( )( )( ) ( )( )shíjiān rànɡkāichónɡzihěnduōxiǎohéjiějie( )( ) ( )( )jiè shūjiānɡ hé jièyònɡ shū fánɡɡuò qù( )( )() (( )( )
第五单元kě pàɡēnqiánliánɡfēnɡlìliànɡzuìzǎoɡuǒ yuán( ) ( ) ( )( )yīn wèixiàoliǎn yánɡɡuānɡkěkǒukě yǐshítou( )( )( )bànfǎxǔduōzhǎorénbiéréndàochùnàlǐ dōu shì( )( )
( )xià zhù jiào shēnɡ zàijiàn dàxiànɡ liǎnshànɡ zuòɡōnɡ( )( ) ( )()()()zhàopiànɡōnɡyuánqiánmiànhuàxiànɡdiǎn tóu( )( ) ( )
第六单元shāzihǎijūnshíqiáozhúzishù miáo jǐnɡ kǒu( )( )xiānɡqīn shànɡmiàn wànɡjìxiǎnɡniànzhè biān( )( )( )( )( )pínɡyuánnánháixiǎoxiāfēipǎocǎo dì( )( )( ) ( )( )lǎo shīyuánláizhīdàokuài lè( )( )( )( )
第七单元cháng duǎnmiàn duì lěngdànrè qínglā chē sǎodì( )( )sòng gěishēnɡhuóɡànhuózhònɡhuāliàn xí( )( )kǔ tóu fēi chánɡxuéwènzhōnɡjiānhuǒbàn( )qìchēɡònɡtónɡshífēn yào shì méiyǒuhái zi( )( )rén xuǎndìwèiɡōnɡ ɡònɡqìchē( )( )
第八单元nán běi jiānɡnánhúshuǐ qiū tiānzhǐyǒu xīngxing( )( )
语文教案 篇2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掌握课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了解虚词的作用。
⑵ 理解课文大意及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2、能力训练点:
能在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文章的佳处。
3、德育渗透点:
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旷达胸襟。
4、美育渗透点:
感悟作者运用对偶写景抒情之美。
【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要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然后仔细品味其中某些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分析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3、理解文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放碟片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不同。
3、体会并理解作者(古仁人、滕子京)的远大政治抱负。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后悔啊!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看见平平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内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重点理解“侮辱”“尊重”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智慧和爱国气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外交官?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去见识见识春秋末期那变幻莫测而又扣人心弦的外交风云,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的。
2.回忆《晏子使楚》故事的起因,最后的结果各是什么?
3.怎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二、走近晏子,研读晏子。
1.快速读课文,说一说楚王为什么从最初的想侮辱晏子到最后的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交流反馈,紧紧抓住晏子与楚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读赏析。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晏子。
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随晏子出使到楚国的小外交官们,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晏子三次受辱与反驳的情景?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楚王与晏子等人的动作、神态、说话时的语气通过表演表现出来。
四、赞美晏子,深化情感。
同学们既聆听了晏子能言善辩的外交辞令,又目睹了同伴甚至自己的表演。那么,你佩服晏子吗?那你想怎样夸夸他?
五、学习晏子,尝试反驳。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却没有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看斗不过晏子,却又不甘心受辱。突然,他看见你们这班小外交官,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你们瞟了一眼,轻蔑地说:“哼!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外交官?”小外交官们,面对楚王对你们的侮辱,你们肯低头认输吗?那你们将怎样反驳?
六、交流作业,理解尊严。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晏子一样的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祖国尊严的关键时刻处变不惊,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像历史上的诸葛亮,新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请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互相交流。
七、全文,升华情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教案 篇6
本册教材主体课文编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第一篇是儿歌,第二篇是比较适中的文章,可以找到一定的重点段、重点句或词语训练,第三篇是比较浅显比较有趣的文章,篇幅较长。
第一单元“亲情”,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开卷有益”《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浓浓的“亲情”,读来非常感人,使学生会产生细腻的情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亲人,更加关注自己身旁的人,初步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三篇文章都很有朗读训练点,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教师要设置各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读进去,并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出自己的`感受。
《礼物》
1.课前要拓展,想想自己曾经受到的礼物及其意义;课后要延伸,仿写一段儿歌。
2.加强朗读,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亲人送的礼物的含义,从而初步理解自然、生命、世界、生活的意义(不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否则是讲不清楚的)。
3.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要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其含义。
4.生字:懂(右边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合理安排);套(不要少写一横);润(不要多写一点)。
《平分生命》
1.本课应该精讲(精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他对妹妹的无私的爱;再结合朗读体会男孩的内心感情变化。
2.采取“质疑--默读--交流--朗读--情感升华”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
3.词语方面,“相依为命”、“犹豫”、“颤抖”、“震撼”、“郑重其事”几个词语要根据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去理解。课中要插入“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比一比”。
4.生字:惟(与“唯”比较);颤(音、左边笔画)。
《妈妈的葡萄》
1.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2.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打算怎样回报妈妈。
3.练习复述课文。
4.启发想象狐狸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5.生字:摘(右边字形);嗓(左右结构,各部分书写时的比例)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起来一课时完成。
2.“笔下生花”要提前布置,最好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做好准备。不必放在作文课中做,双休日完成,回来后找时间检查,反馈、展示、交流。
3.利用本单元“金钥匙”,鼓励学生建立摘抄本。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1.以自读为主,适宜独自吟诵。读上几遍,自我陶醉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再通过朗读,背诵把这首儿歌融化在心底。
2.最后一句与题目是相互照应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相互照应,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如果能够用轻柔的音乐、简笔画或课件创设情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4.本单元没有安排习作,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儿歌形式写几句话。
5.生字:嘱(最后三笔强调)
《理想的翅膀》
1.本文比较容易理解,初读课文后,找一找谁放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引导读出喜欢的感情。
2.结合回答课后第二小题,找到全文“概括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落,就不难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3.课中要插入“读一读,比一比”的第一小题。
4.重点是默读、朗读和解决课后问题。
5.生字:舞(字形);棒(右下笔画)
《春天的雨点》
1.本课课文很长,也较难理解。一课时可能讲不完,可分在两个课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2.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抓住这些语句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3.难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来体会它的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间细腻、真挚的情谊。
4.生字:溜、忍(不要少写一点);蒙(不要少写一横);蓬(上下结构)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童年,反复朗读文章,体会至情至性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教学重点:浓浓亲情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描写景物的多种手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引起我们的共鸣。而《祖父、后园和我》一文,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记叙了自己与祖父之间那种浓浓的爷孙情。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一位慈祥敦厚的祖父和一个充满乐趣的后园,共同编织了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后园,共同感受儿童自由的天性和人间浓郁的亲情。
二、作品、作家介绍
《祖父、后园和我》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基本上对萧红不闻不问。萧红自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寂寞的童年里,只有年迈的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让她感到一些人间的温情。她和祖父之间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们互相依恋,互相安慰,度过了很美好的一段时光。萧红能进学校读书,也得力祖父的支持。
萧红的祖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慈爱、宽容、仁厚,由于有了祖父的关爱,萧红童年虽然寂寞,却依然有温情有快乐,以至于萧红“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祖父一天到晚都在后花园里劳作,于是萧红也跟着祖父总在后花园里玩乐,锄草,吃黄瓜,捉蜻蜓,采花,捉蚱蚂,浇菜,玩累了用草帽遮一遮,睡一觉,一切对她来说非常美好。
三、学习新课
(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注意文中重点字词:
谷穗衣襟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二)引导讨论,理清课文的情节
课文以一个充满乐趣的后园为中心展开情节,叙述了我和祖父在后园的快乐时光,其中又以几件趣事串联。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比较到位的认识和感受到了“我”和祖父在后园度过的自由快乐时光,但是作者是怎样将童年的美好记忆生动地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呢?本课我们将就这一点展开深一层的探讨。
二、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讨论)
后园:课文所描写的典型环境。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提问:作者的观察是否很细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A: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从“金”“绿”“嗡嗡地飞”“满身绒毛”以及“胖圆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提问:“啸”“冒烟”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由发光的叶子想到沙滩上的蚌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石榴》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