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18 17:03:5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集锦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浮力,知道几种能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

  2、通过协商分工,合作实验,初步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3、体验鸡蛋浮起来后实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每组各一份共四组;鸡蛋、筷子、勺子、烧杯、托盘、抹布、记录纸、水彩笔若干;大记录表三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

  1、让幼儿观察鸡蛋在清水里的`状态,知道鸡蛋在清水里是沉下去的。

  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幼儿。

  2、设疑:怎样让蛋宝宝浮起来?

  二、第一次操作实验,探索什么材料能让鸡蛋浮起来。

  1、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方法。(烧杯与材料的对应、搅拌均匀)

  (2)分工合作。(幼儿自由协商讨论)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激励)

  3.分享交流:幼儿回忆实验过程、汇总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哪种材料能让鸡蛋浮起来。

  三、第二次操作实验,感知加入材料量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导语:每种材料加多少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1、提出实验要求:

  (1)规范一勺的量。

  (2)观察、记录的要求。导语:要一勺、一勺加材料。每加一勺材料充分搅拌后仔细观察鸡蛋的位置进行记录;再加第二勺、观察记录,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实验的好,记得清楚。

  (3)再次协商分工。(换水、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随机个别指导。(提醒幼儿观察过程、真实记录)

  3.分享交流:幼儿分组交流实验结果。

  及时肯定幼儿分工和记录的方法。

  4.实验小结:得出结论——加入的材料越多鸡蛋在水中的位置就越来越高。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材料能帮助蛋宝宝浮起来,鼓励幼儿进行实验。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简单对话,在讨论中知道如何表演并大胆的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进一步分析理解故事主题倾向,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形状的能站立的纸板多个。

  2.舒曼的《梦幻曲》

  3.课件《小青虫的梦》

  4.昆虫头饰:如蟋蟀、小青虫、蝴蝶、萤火虫、蝈蝈、金龟子、小蜜蜂、小蜻蜓、小蚂蚁等;装扮昆虫的各种道具:如水袖、纱巾等。

  活动重点:

  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简单对话,在讨论中知道如何表演并大胆的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

  活动难点:

  能正确的表现角色的的特点与对话3.指导要点:通过看图、配乐故事、多媒体等方式练习对话、体会角色心情,表现角色特点。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1)配乐欣赏故事一遍。

  讨论:说说小青虫是如何变成漂亮的蝴蝶的?

  你最喜欢小青虫哪一点?

  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优美的词句?

  (2)用课件分段播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提问:

  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是怎样赞美蟋蟀的?(引导幼儿用兴高采烈的声音由衷的.赞美"噢,伟大的音乐家!多么美妙的音乐")小青虫听了蟋蟀的音乐又是怎样说的?(引导幼儿无奈的声音轻轻地叹息"咦…。.太美了……"蟋蟀发现了小青虫又是怎样说的?(不耐烦)蟋蟀看到了蝴蝶又是怎样赞美的?小昆虫又是怎样说的?(赞美别人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说)

  2.教师与幼儿练习角色对话。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表演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讨论:怎么让观众知道小青虫在做什么?小青虫心里的想法怎样让观众知道?小青虫、昆虫们怎样知道要开始表演故事?故事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4.分配角色,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提示幼儿:每个人想一想自己是想扮演小青虫、蟋蟀、还是其他的昆虫呢,还是想做指挥故事如何表演的导演,或者是布置草地的道具师、还是放音乐的音响师。

  5.教师交代表演要求。(幼儿可自编表演对话)

  6.播放录音,幼儿表演故事,可以集体表演、分组表演 (请"观众评价导演、演员的工作,提出问题,共同想出解决的办法。清幼儿再次协商、表演故事。)

  评价要素:

  是否有兴趣、积极、快乐地参加表演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心情,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建议:

  1.可以进行第三课时,幼儿自主表演自创的旁白及对话。

  2.课后在区域里投放头饰、故事录音等,供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领域:健康

  年龄阶段:5——6岁

  活动主题:《让身体动起来》

  活动目标:

  1、知道关节能使身体活动,感知人体常用关节的作用。

  2、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并掌握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3、积极探索身体运动技能,萌发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音乐《身体音阶歌》《DADADA》

  2、舞蹈视频《俏夕阳》

  3、红色小纸圈若干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人体里有关节。

  1、玩木头人游戏

  提问:木头人为什么不能动,当木头人时你的感觉是什么?小结:因为木头人没有关节身体不能弯曲做各种动作。

  二、感知关节和人体活动的关系。

  1、播放音乐《身体音节歌》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活动。

  提问一:刚才在活动中你的身体那些地方动了?

  2、欣赏舞蹈《俏夕阳》

  提问二:发现小朋友在看舞蹈时笑得真开心,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笑呢?

  原来是这群老奶奶跳舞的动作很好玩。

  (1)请幼儿模仿老奶奶的舞蹈动作。

  (2)个别幼儿展示模仿动作。小结:表扬幼儿,老奶奶跳舞时,他的手会一伸一缩的,头也一伸一缩的,脚也一伸一缩的。

  提问三:咦?身体的`这些动作为什么会伸缩弯曲的动呢?

  引导幼儿说出身体里藏着许多关节,正是因为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能灵活地伸缩弯曲做各种动作。

  3、再次模仿舞蹈动作,给身体里的关节做标记。

  4、请幼儿将自己找到的关节展示给大家,并动一动,大家学一学。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身体上找到了这么多的关节。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身体可以做各种运动。

  三、通过游戏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游戏《夹豆子》

  请两位幼儿分组比赛,将其中一名幼儿的腿关节用纸棒和绷带固定,与另一个人幼儿在起点开始夹豆子运到终点,看那一队在规定时间内夹豆子的速度快数量又多。

  提问一:刚才比赛的两位小朋友在夹豆子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

  因为被固定腿的小朋友他的一条腿没有关节,他的腿不能弯曲,走路会不舒服。

  提问二:如果,那天我们身体里的关节受伤了,那会怎么样呢?脚、腰引导幼儿设想回答,并请幼儿亲自体验关节不能动了后,会怎样。

  (身体不能弯曲,伸缩,做各种动作,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四、观看活动照片,交流讨论如何保护关节。

  (1)分别出示运动员热身、带保护关节工具的照片。

  提问一:请幼儿观察运动员在运动中是怎么保护关节的?

  提问二:还知道那些保护关节的方法?

  五、结束:播放音乐《DADADA》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不仅发现了身体里许多的关节,还知道了如何保护关节呢。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关节变得灵活,身体更健康,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吧!那我们也邀请下面的客人老师一起跟我们动起来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线索展开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兔子跟踪熊的乐趣,懂得做一件事情要勇敢、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绘本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激发兴趣。(出示白板课件第一页)

  1、小朋友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想去什么地方冒险?(请3个孩子)

  2、小朋友都很勇敢,喜欢去冒险。有只小兔子他也很喜欢冒险,今天他有一个惊人的计划《跟上那头熊》

  小兔为什么要跟上那头熊?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这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

  (一)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了解猎熊需要的物品。

  兔子非常喜欢熊,他喜欢大熊、喜欢小熊、喜欢毛多的熊、喜欢吓人的熊“要是能找到一头熊,那该多棒啊!”小兔说。

  1、 小朋友,你觉得小兔能捉到熊吗?(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兔子很聪明、机灵,动作敏捷。不可以:熊体型很大,力气大。)小朋友说的都很有道理。

  2、 现在小兔下定决心要去捉熊了。于是他买来了一本《猎熊手册》。仔细的阅读:第一步:当您去捉一头熊的时候,要有十二万分的小心。最好带个朋友一块儿去—— 一定是个看起来比您胖很多的朋友!书上为什么说要带一个比你胖的朋友呢?(对啊,有了朋友的陪伴,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才能够相互帮助。)所以小兔找来了他的朋友小胖。他们一起仔细阅读《猎熊指导手册》

  3、第二步:猎熊需要的物品。我们看一下这里有三种工具,每一种选一样,请你帮小兔选一选。(请一个孩子)并让孩子说说理由。 渔网越大,捉的熊越大,熊的体型很大、力气也大,需要又长又粗的绳子才能绑住他,还需要带上安全实用的手电筒。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小兔选好了工具,就和他的朋友出发猎熊了。咦,小兔在干什么呀?(找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在地上仔细地寻找熊的脚印)

  2、小兔趴在地上,仔细地寻找着,可是森林里的小路上有很多小动物都经过,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脚印,到底哪一个脚印才是熊的脚印呢?让我们一起帮小兔仔细看看?

  3、动物图片和脚印进行匹配。熊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脚掌是圆圆的,脚趾上有尖尖的爪子)

  4、小兔发现了熊的脚印,准备跟着脚印来跟踪熊,让我们和小兔一起去跟踪熊吧,那么跟着熊的时候,怎样做才能不被熊发现呢?(轻轻地走、踮着脚走)师旁白:我们要轻手轻脚的走路,眼睛紧紧盯着熊的脚印,注意脚下不要踩到石头和树枝,可别让熊发现了。

  5、小兔来到了大树下,看,他发现了新的线索,是什么呢?我们坐下来仔细看看。树上出现了熊的抓痕,你们猜熊在哪里呢?可能就在附近了。

  6、听,是什么声音?是熊肚子饿的声音,我们都能够听到熊肚子饿的声音,说明熊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听小兔和小胖在说什么呢?教师模仿小兔和小胖的口吻说:小兔压低声音激动地说:“嘘,你听到了吗?这头熊好像非常非常饿!”小胖打着哆嗦说:“你听,他快把我的耳朵震聋了!”小胖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小胖非常害怕、紧张、恐惧)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小胖心惊胆战。吓得说话声音都抖了,这时小兔的心情呢?(小兔非常喜欢熊,做好了一切准备,一路上认真、仔细地寻找线索,现在终于发现熊的.踪迹了,他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的开心)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激动。

  7、听,这次的声音变得怎样?(更响了)看,小胖发现了什么?(熊在他们面前了)你怎么知道小胖发现了熊?(引导孩子从小胖的表情出发:小胖瞪大了眼睛,惊呆了)这时小胖好像在说什么( “呀!兔子,看那边!一头熊!”)请1名幼儿表演。这时候兔子的心情怎样?他会说什么?大家一起激动地说说:“熊在哪里,哪里!”

  8、熊出现在小兔子们的眼前,小兔激动地拿着渔网和绳子,准备捉熊了。你们猜猜,小兔有没有捉到熊呢?

  (三)播放故事第三段。熊妈妈叫小熊回家吃饭。

  1、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熊妈妈做好了晚餐,叫小熊回家吃饭了。小兔怎样了呢?(看最后一页画面)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小兔子为什么逃走了。

  2、兔子撒开四条腿飞快地逃走了,小胖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看猎熊手册第七步)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看看。熊回家吃晚饭了,小兔翻开猎熊手册,第七步熊喜欢吃的东西:一头饥饿的熊看到什么吃什么,而且能吃个精光。不过呢,所有的熊都爱吃面包上的豆子。还爱吃烤兔子,特别是野兔!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小兔为什么逃走了。原来兔子发现熊喜欢吃烤兔子,他意识到了跟踪熊是很危险,所有才会飞快地逃跑。

  三、完整欣赏故事,经验讲述。

  1、 这个故事可真惊险啊,让我们从头开始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吧!兔子是怎样捉熊的?他做了哪些事情?

  2、 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3、教师简单小结:在跟踪熊的过程中,小兔子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它没有放弃,总是能动脑筋想办法、勇敢地去面对。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冒险的,在冒险的时候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会的地方还要向书本学习,当发现有危险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停止冒险,保护好我们自己。

  活动延伸:

  这个有趣的故事藏在这本书中,书的名字叫《跟上那头熊》,小朋友下课后还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里面还有许多小秘密呢!

  活动反思:

  在个活动中,孩子们很是被这个故事的内容给吸引,吸引孩子们一步步跟着那头熊去探索前方未知的道路。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对于小兔子的猎熊行动很是感兴趣,也帮助小兔子想了很多的办法去捕捉那头熊。

  这个故事其实给孩子提了一个反面意见,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捉来玩的,也不是每样东西都可以碰和可以摸的,不如说电、火、热水等等。所以针对这一个环节,我们着重讲了很多,让孩子们根据日常生活去进行思考、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真是很重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能讲到“现有危险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停止冒险,保护好我们自己”很是让我惊喜,我觉得我这次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不仅孩子们知道懂得做一件事情要勇敢、不怕困难,还了解到了这个活动潜在的要告诉他们的道理。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简介:

  树木森林对维护自然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乱砍乱伐现象频繁,森林日趋匮乏,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为了培养生活再都市地孩子从小具有爱护树木、森林地意识,我们以树为主体,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自己探索、寻找为主,鼓励他们去找关于“树木”资料、去发现“树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争辩“树能不能砍”……幼儿在自己的收集资料、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树木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对森林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感到忧虑的情感,萌发孩子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使保护森林这个较大较远的命题和现实以及“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让幼儿体会到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做。另外,也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一种自我探索、主动学习的方法。

  我们相信由孩子自己讨论的这个“树能不能砍”的问题,教学效果比直接向他们讲人与树木的关系、人要爱护树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动思路:

  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心里强,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虽然森林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但组成森林的基本单位—“树”就在幼儿身边。树木制成品如家具、玩具和纸张、铅笔等也离幼儿生活非常近。为此,我们通过到森林公园、恒大花木世界等亲身体验感知;创设环境让孩子探索发现以及观看录像、动手操作、参与评判、让幼儿自己回家寻找的资料,在同伴面前进行交流、出点子想办法等等形式,让幼儿在一番探索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收集资料是探索型活动中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味地由教师提供知识、口诉,幼儿在活动中外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就会觉得无趣,会遏止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虽然记住了,但也是短暂的,肤浅的。因此,我充分提供探索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寻找树木能不能砍”的活动,自己寻找和自己观点相同的资料,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的利弊之处,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设计:

  一、引起兴趣、出示资料

  (目的:引出主题,激发交流愿望)

  二、幼儿分组交流活动

  (目的:突出树能不能砍的矛盾)

  三、提出质疑,进一步探索

  (目的:理解树对人的用途以及过渡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引导幼儿从我做起,想办法出注意,以及引出下一阶段探索的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萌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方法,鼓励幼儿愿意学习。

  【重点与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以及过渡砍伐树木后造成的`危害。

  2、让幼儿初步理解“砍与不砍”之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前一阶段非正规活动中关于树木—森林等知识经验。

  2、幼儿自己从各方面收集有关“树木”的资料。(如:图片、录象、照片、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成两组,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1、老师:上一次活动结束时留了一个问题:“树能不能砍?”我们小朋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苹果队的小朋友认为“大树可以砍”,而菠萝队的小朋友却认为“大树不能砍”。我知道你们这几天从各种渠道(如:爸爸妈妈这里、网上、电视、报纸、书等等)找到了许多的资料、都有了自己的理由。现在就先请你们把找到的资料展示在两块板上。

  2、幼儿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3、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们找到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你是从哪里找来的,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老师对幼儿的理由均表示同意)“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二、幼儿交流活动:幼儿分成两组,开始相互讲述自己的理由。

  1、师:“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那么现在请你去找一个和你意见不同的小朋友,把你的理由告诉她”

  2、请幼儿相互交流,分别赵对方的幼儿说理由。

  如:一幼儿说:我认为树可以砍,因为树可以做家具<出示自己带来的照片>这就是我家的家具,就是用家具做的,很漂亮。又如:另一幼儿说:我觉得树不可以砍,<出示录象>让其他幼儿了解树木砍掉会发洪水的,等等。

  3、共同看黑板,请个别幼儿讲述。(比较典型的意见和内容)

  师A:“刚才你是怎么用你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的?(请两位幼儿讲述)或组织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碟片磁带等。”

  师B:“有的小朋友还找来了录像、碟片磁带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磁带里讲了些什么?”

  师C:(问整体)你们是否同意“苹果队”的意见——树可以砍。“菠萝队”,你们呢?

  三、提出质疑,进一步探索

  1、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接受你们的意见。那怎么既能满足我们生活、游戏中的需要,如做家具、桌子、积木等好东西,又不会因为砍了过多的树木而引发许多的灾害。如:“洪水”、“小鸟没家”等,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些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多。(引发幼儿探索以及学习的兴趣)

  2、讨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刚才我们想了许多的好办法,等一会请你做“绿色娃娃”把这些好办法去告诉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或者请你幼儿回去再利用“录象、VCD、翻阅图书、图片”等方法找找和想想解决的方法。下一次我们继续讨论。

  活动效果:

  1、本次活动,让孩子在自己寻找资料、探索树木、以及辩论式的讨论“树能不能砍”的过程中,了解了树木对人类的广泛用途。如:树木可以做成家具、木制玩具、可以防止噪音等等,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它。

  2、让孩子了解了由于人类的大量的砍伐树木,破坏了生存平衡,造成了许多的危害。如:洪水泛滥、沙尘暴……

  3、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寻找以及父母的帮助,认识到了树木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知道要从自己做起爱护小树苗,不折树枝、不摘花等等。

  4、孩子们把自己所学到的资料向家长宣传。很多家长都在活动后,收到了教育、纷纷表示:孩子那么小,就知道爱护树木。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向孩子们学习,爱护树木,爱护我们周围的绿化。

  5、另外,孩子们还穿着着漂亮的“环保服饰”,拿着自己绘画的“宣传画”,走进社区,用自己稚嫩的话语向社区的居民宣传“树木的用途”。如:“叔叔、阿姨,请您们和我们一起爱护大树”、“大哥哥、大姐姐不要折树枝,小树会疼的”、“爸爸、爷爷,为了我们的空气清新,请别再吸烟了”……通过这个延伸活动,既使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强了环保意识,又使家长、居民们在看演出、看绘画作品等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环保教育。

  活动评价:

  教师的活动内容“树木”来之于幼儿感兴趣和一直争论不休的命题。教师课前让持各自观点的幼儿分别寻找资料。这正体现了“二期课改”和EPD的精神——“主动参与”。在小组教学时,教师给予幼儿充分展示自己材料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这种活动中,从分的体现了EPD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关注社会、合作探究、创新发展”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预习探究、综合渗透、合作讨论”两个十六字的方针。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幼儿共同成为学习者、探究者,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动中的及时的反映。因此,尽管是大班幼儿,但是发表自己观点时头头是道,非常想说、敢说、愿意说。我们在活动中,可以看到由孩子自己讨论的这个“树能不能砍”的问题,教学效果比直接向他们讲人与树木的关系、人要爱护树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大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7个红色圆片、2个白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新授

  832;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833;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834;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7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08-04

(经典)大班教案09-16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精选】08-22

[精选]大班教案09-07

(经典)大班教案08-16

(精选)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经典)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8

大班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