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1-23 13:4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拧盖子

  2、能给各种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带有瓶盖的塑料瓶子若干,每个宝宝3—4个塑料瓶

  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边听音乐《捏拢放开》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做好,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引发幼儿兴趣,探索尝试

  ①教师:“宝宝们,你们瞧老师这有什么呀?”(出示装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个),激发幼儿兴趣。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空手练习拧瓶盖、捏豆子等动作儿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转转转转转下来,手拿瓶盖放瓶口,转转转转转上来。

  大拇指食指伸出来,捡起豆子捏捏紧,轻轻放进瓶子里,瓶盖转转转转紧。

  老师:“老师发给每个宝宝一个瓶子,你们也把瓶盖拧开,把玩具装进去吧!”

  ③教师发给每个宝宝一个带盖的塑料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试着拧开盖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种装进瓶子里,试一试。

  ④宝宝自由练习,请个别幼儿演示给其他宝宝看,自己是怎样装进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师示范,宝宝练习。

  ①教师说:“我选大一点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给宝宝看,如何把盖子拧在瓶子上。请宝宝们看仔细。”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像老师这样拧,对了。把盖子拧紧了,小玩具就不会掉出来了”教师适时指导:“往这边拧不动了就再往那边拧试试”

  3、“找朋友游戏”配配对。

  ①将大小不同的瓶盖混放在一起,请宝宝给不同的瓶子寻找正确的盖子拧上。“这一个盖子太大了,这个盖子刚刚好,宝宝你也来试一试。”

  ② 让幼儿把瓶子的盖子拧开,按照瓶子上的.圆点标志装上不同的物品,把瓶盖拧紧,摇一摇、晃一晃、滚一滚、扔一扔、听一听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瓶盖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们可高兴了,让你的瓶宝宝随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内放上各种不同的瓶子和瓶盖,准备许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让宝宝继续练习拧瓶盖,配配对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会爱护蛋宝宝。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图片:鸡、鸭、鹅、鹌鹑。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1、师:“鸡妈妈要来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答案!

  2、师:“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摸,然后再让幼儿说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师:“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生的蛋,为了让小朋友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看看她还带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宝宝:鸭蛋、鹅蛋、鹌鹑蛋。师:“请大家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蛋宝宝,瞧一瞧,你见过他们吗?”

  2、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的大小。

  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颜色、份量来比较蛋、

  教师小结:“有的蛋宝宝大(鹅蛋最大)有的蛋宝宝小(鹌鹑蛋最小),有的颜色偏红(如鸡蛋),有的蛋是浅绿色(如鸭蛋)。”

  3、幼儿将蛋宝宝排队。提醒幼儿在拿蛋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师:“最大的蛋宝宝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4、猜猜它们是谁的蛋。

  师:“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呢?”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小朋友把蛋宝宝送到自己妈妈的身边。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幼儿将图片与实物一一对应。

  (三)结束部分

  师:“这些蛋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

  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2、让幼儿知道蛋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

  ①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

  ②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

  ③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

  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活动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

  ②思考总结:

  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

  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

  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

  【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⑵橡皮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

  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

  3、分组探究

  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

  4、表达与交流

  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

  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

  我预设的交流情景: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

  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

  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

  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

  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

  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

  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

  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

  2、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的描述树叶的行踪。

  活动重点:

  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并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活动准备:

  1、《树叶的旅行》PPT课件。

  2、幼儿在进活动室的路上与大树打招呼。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叶。

  1、谈话导入,刚才我们在树上找到了谁呀?

  2、PPT1,引出课题。

  出示树叶,小朋友一起有礼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呼――它离开树妈妈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树叶宝宝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树叶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认识“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辅助提问: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们把树叶飘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出示PPT3,进一步认识“上”、“下”方位。

  树叶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风车是怎么玩的?

  请你象刚才一样用一句话说清楚,先说树叶飘到哪里,再说跟风车怎么玩。

  3、出示PPT4,巩固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先看图再和旁边的小朋友先轻轻的说一说,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讨论后再学习运用句式完整讲述,要求幼儿说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

  最后,树叶飘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又变成下面了呢?

  师幼小结:树叶和小草在一起,树叶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树叶和滑梯在一起,树叶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师幼共同小结前面四幅图。

  我们一起把树叶到哪里去旅行了说一说,要说清楚树叶在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学习用方位词“上”和“下”描述树叶的行踪。

  树叶还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们来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师幼共同看PPT说说树叶的旅行。

  三、游戏:我和树叶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想飘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来,小树叶飘起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书本上,想和宝宝一起看图书……(幼儿学树叶飘出活动室,鼓励“树叶”寻找合适的场景……上面……下面旅行。)

  设计意图:谈话直接导入活动,带领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PPT。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1,仔细地阅读画面,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述看到的内容,初步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描述树叶的行踪。

  幼儿学习用刚才的句式完整讲述。

  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讨论,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对小树叶的行踪进行描述。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结合课件对前面部分进行梳理、小结,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共同讲述六幅图的内容。

  采用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为一片树叶,结合具体情景,感知上下方位,并积极主动地讲述。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1-0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7-0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4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2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3-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