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调查并记录家庭使用能源的情况。
2、能够制作太阳能灶、小水轮等装置。
3、能够设计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4、能够看懂统计图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源与能量的关系。
2、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3、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能源对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2、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3、体验到开发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三、教学难点:
能够独立设计利用一种能量工作的模型装置。
四、教学准备:
碗、铝箔、木塞、橡皮泥、瓶盖、塑料片、铁丝、塑料瓶、剪刀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
2、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表扬。
二、认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看图说一说:
图中有哪些物品,各自使用什么能量?
这些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2、提问:你知道家中使用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引如能源) 有哪些能源?
3、分类:
将刚才所讲的能源分类。
小结:能源分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板)
4、提问: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举例。
5、看图了解世界与中国能源对比情况
看图P48,思考通过图表你有什么启示?
你对中国禁止小型煤矿、造纸厂的生产或关闭的行为有何想法?说说理由。
有人说:一次性纸杯是伟大的.发明;也有人说:一次性纸杯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你支持哪种观点?
三、学习利用可再生能源:制作太阳能灶或小水车
1、过渡: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资源制造的,而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车、家里用的煤气灶、电热水壶等。你还能举例。
2、为了改变这种浪费能源的这种状况,科学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你能告诉大家吗?
3、制作太阳能灶。
讲讲太阳能灶的作用。
说说制作的材料和步骤。(还有什么方法制作?)
自己制作。
4、活动:看谁制作的效果好。
室外活动,烤土豆片。
5、小评,如何改进这个装置?(能量使用效率高)
6、自选:制作小水轮(可安排课后)
说制作方法与步骤。
简便的方法:铁丝为支架。
瓶盖(内有橡皮泥)为轮。
浆叶为塑料片。
四、设计一种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1、出示:风能转换电能的模型。
学生上台游戏。
2、学生分组画图设计。
3、展评。
说出设计意图及能源转换的过程。
一周后看模型。
五、巩固应用
1、垃圾为什么要提倡分类回收?
2、我们怎样保护不可再生能源。
六、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能 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水
风能 矿产 不可再生资源
木材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5、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4、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难点: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读诗:神奇的能量。
2、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出示P42页的图片。
2、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学生绘画。
5、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小结。
五、巩固应用
1、什么是能量?
2、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各种各样能量
工作 运动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5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
●能够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体验到制定计划在调查活动中的作用。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2)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谈话:我们来猜猜,这种动物是什么?讲述“斯芬克司之谜”。
2、学生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有哪几个时期。
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学生活动。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此时教师可以把人的各个时期的`图片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思考。同时可提供一份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4.讨论交流:说说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怎样做?
5、指导怎样写调查报告。
(1)通过谈话向学生讲明活动为什么要做访问。“科学家有时会利用一些沟通技巧来收集信息。对可能会提供有用信息的人进行采访是科学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采访中,通常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问一些和某个主题相关的问题。”
(2)步骤:(要提供给学生)
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访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邻居;
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记住交流的时候要表达清楚,约定一个采访时间;
③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
④在问完对方所有的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3)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可以针对以下几项来完成。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人数;③调查内容;④调查时间;⑤调查问题;⑥调查结果;⑦其他。
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们谈谈感受。
此项调查活动建议每个小组只调查一组人群。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的图片。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安排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类统计工作。(学生可以视频记载,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课做分类和称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保护环境需要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微课展示自家“垃圾的分类和称量”情况。
2、学生展示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汇总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有关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明确以下几点:
(1)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各类生产、商业活动,学校学习等均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必需要科学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垃圾的处理是一件费时费力消耗资源的工作,并且处理垃圾的过程会对环境有二次伤害。
四、课堂小结:
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思考如何解决垃圾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7
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
(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简单板书。
第二课时
一、 指导思想:
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三单元)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 无限宇宙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18 运载火箭教学目标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
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发现,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1.搜集与自由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
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或阅读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
2.分析:
(1)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
(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知识?
(3)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4)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一一列举出来)
3.整理和分类: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8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
“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
二、自由组合,选择研究主题。
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
2.集体交流。
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形成合作小组。
4.提出要求:
每个合作小组按照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
三、制定计划,合作研究。
1.讨论: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
2.教师小结办报步骤:
(1)根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
(3)版面设计,根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
(4) 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
3.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
第二课时
1.交流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2.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二、展示与评议。
1.讨论:
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组讨论,设计展示方案。
3.分小组展示科普小报。
4.集体交流与评议。
三、总结与交流。
1.集体交流:
(1)通过办小报这项研究活动,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识?有哪些感受?
(2)欣赏了各个小组的科普小报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识?
(3)通过集体评议各组的科技小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问:
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这次“自由研究”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生命周期。
2、知道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体会到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难点: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过程:
导入: (听你们的老师说咱们班是学校的智慧之班,我来到这里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不过要想让我承认你们的智慧我还要简单的考验你们一下)
1、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但是要仔细听,因为我有问题要问
古希腊曾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是在庇比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狮身的女妖。她向每个路过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个谜语:有一种动物,在开始的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对于这个谜语,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过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了,这时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过此地,会见了女妖,并猜出了谜底。
(在俄狄浦斯说出答案之前,谁想试着猜一下)
(哇!同学们不简单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这个秘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但是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吗?)
说的真好,这正人啊,在人生早晨的时候,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2、从这个谜语我们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几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生之旅》(板书课题)
思考一下,人在这几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二、划分人生
1、对于人生我们还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2、划分之前,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只有几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们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细看,不要错过人物的每一个变化。
3、下面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短片和我分给你们手中的图片,小组内观看、讨论、交流,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划分结果和理由由小组长汇报给我。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
5、同学们划分的真不错,可是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
6、同学们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时期呢?知道这个时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吗?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年少的小故事,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7、这几位科学家年少时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说得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我们总感觉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是身边的长辈,也是在不经意间才发现了他的皱纹,他的银发,如果每年与父母合一次影,几年后,也许我们会有新的感悟。
三、看组图,学生观察图片
1、谈话:我们再来看这组照片,认识吗?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想?
2、我们发现周杰伦个子越来越高了,你们想不想长高?想不想知道长大后你会有多高?
3.老师教给你预测方法好不好?课件展示预测方法。
4、下面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方法计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师发给你的第一张表,表1是第二张,表2是第三张。
5、对你的身高满意吗?
6、同学们把表收起来吧,老师把它送给你,你可以给亲戚或邻居家的小朋友预测一下。
7、其实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
8、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我们都期待着能长得更高些,个子高了强壮了有什么好处?
9、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大后我们不再让父母去照顾我们了,而且可以去照顾别人了,对吗?那我们都应该去照顾谁?
10、只有自己的亲人需要你去照顾吗?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阶段的人需要照顾?
11、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顾需要帮助的人。
四、总结:
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畅谈收获
五、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
1、你们家里或邻居家里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你家里或者邻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3、把你的观察和想法写下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6.让学生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
难点:硫酸铜和铁反应的实验。
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mp4。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淀粉遇碘、铁钉生锈等化学变化。
提问:这些都属于什么变化?预设:化学变化。
提问:为什么说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呢?预设:都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展示:硫酸铜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铜溶液(蓝色)。
讲述: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制成溶液后变成了蓝色。
提问: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配制成溶液后为什么变成了蓝色呢?讲述:硫酸铜溶液为天蓝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称胆矾、石胆、蓝矾。因为水中含有铜离子而呈现蓝色。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解毒。
展示:展示硫酸铜和铁钉。
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铁钉为银色,且有金属光泽。
过渡:如果我们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展示:展示步骤:
仔细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并将其特点记录下来。
用镊子夹住铁钉,将半截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它们的反应。
两分钟后取出,仔细观察液体和铁钉有什么变化。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铜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冲洗。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总结:反应前反应后硫酸铜蓝色颜色变浅(颜色变绿)铁钉银色,有金属光泽有红色物质附着提问: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的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
讲述: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由此我们又一次得出了化学变化伴随着颜色的改变。
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过渡: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变化都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种种现象,请同学们仔细回忆都有哪些现象?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等。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化学变化伴随了哪些现象?预设:火柴燃烧发光放热、加热白糖的过程中颜色发生改变、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伴随的现象是产生气体。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化学变化还伴随一个现象就是有沉淀生成,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学到。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有发光放热或气体产生的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就是物理变化,而烧水过程中也会有气体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插入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mp4。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xx。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是纳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2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步骤: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2、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3、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4、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5、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7、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8、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9、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