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神鸟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
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很是冤枉,可怜;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后悔莫及……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到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往往也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造成误会是很不好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
阅读短文,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 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方面来写。
教学难点 :
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教学过程 :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 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小青蛙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靠声囊发声
3、原来小青蛙不用嗓子,靠声囊发出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小青蛙和小黄莺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对话)谁来读读小黄莺和小青蛙的对话,看谁读的好。
(1)指名读(2组)(2)生评
4、学习生字:响、远、音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组词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黄莺飞过花丛、飞过稻田,瞧,这回又飞到了哪?(绘画树林)它听见谁在唱歌?(蝉)蝉的歌声又是怎样的?蝉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女生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蝉歌声的句子,用“~~”划出蝉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蝉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声
3、在这一段中,课文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蝉是怎样唱歌的。小黄莺在密林里,听见蝉的歌声,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读读
第四自然段,然后和你的同桌合作,模仿我们刚才学习过的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自然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读一读,待会请一组同桌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改的编成果。
(1)请一组生读改编对话,师读旁白。
同学们明白了吗,原来蝉不用嗓子,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你们俩改的、读的真不错,给你们颁发“最佳编剧奖”。现在我们来把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次,就请你们俩来读小黄莺和蝉的对话,刚才那两组同学来读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的对话,我们全班同学来给你们做旁白。)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的演出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欣赏欣赏吧。
1、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平时以为歌手都是用嗓子来唱歌的,可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些歌手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比用嗓子唱歌的歌手唱得还好啊!)
3、出示句式:“小明今天生病了,但是。
他今天不是值日生,但是。”谁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两个个句子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过渡:太神奇了,这些小动物竟然不用嗓子就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觉得有趣吗?老师现在来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我把这些词卡弄乱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还记得这些小动物的歌声以及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上来连连线,并用一句连贯的话说出来。
2、生连线,师指导说。
四、课外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不用嗓子唱歌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谁能像我们刚才那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用()发声。
(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
五、指导书写
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远: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元”,再写走之底。
音:上下结构,大小相当。
六、总结
《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有这么多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喜欢这个奇妙的大自然吗?其实,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奥妙在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巨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字词。
2. 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
3. 理清小说的脉络。
4. 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5.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本质
教学重点:
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儿女、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 作者简介
读作品,首先要读作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
三、 预习检查
四、 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
1.抓住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理解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问:
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2. 小说的情节结构由哪四部分组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五、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
我们从情节入手来阅读小说。
1.我们先看,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圈出来。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挥霍家产:坏蛋、流氓、无赖
经商发财: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衰败贫困: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2.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六、 品读文章,研读重点人物,透过人物言行,探讨人物内心。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教师提示: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呢?
故事的大部分是在于勒不在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他是被动的。看来他不可能是主人公。那么“我”是不是主人公呢?
那么究竟谁在演绎故事,谁有事件的主动权呢?
菲利普夫妇
2.那么,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菲利普夫妇身上。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的言谈、神态、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学生活动
教师归纳
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虚伪、贪婪自私、虚荣、干练
看了小说的这些描述,形象鲜明、姿态生动地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3.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学生明确: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为穷困潦倒的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
4.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5.有一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们的金钱关系,老师出示上联,学生对下联
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见,咫尺天涯,兄弟竟如陌路人。
6.除了上述人物之外,作者还写了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毛孔,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我”是一个有正义感、同情心的人。在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他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在我的身上, 寄托着作家的感情和希望。
教师小结: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表露。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七、 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我们分析了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小说的另一要素,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有几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勾画出来,体会其作用。
1.出去旅行的时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作用:烘托人物欢快心情,对于勒满怀希望。
2.回去时。“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作用: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已破灭,化为泡影。
教师小结: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常常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的作用。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要仔细体会。
八、 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以说十分鲜明,让我们沿着他们的性格趋向作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他们在船上遇到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情形又会是什么样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
教学难点:掌握en in yun的读音,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了8个复韵母,1个特别韵母。
2、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让学生找出和它们读音相同的复韵母。
(二)提出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鼻韵母,板书:an en in。这三个复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三)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1、看插图说话引出an: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领读2遍,读准“安”的音。指名读“天安门”。简介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讲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ān(天安门)ǎn(俺家)àn(黑暗)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图上画着什么?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yuán(原因)yuǎn(遥远)yuàn(庭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自读例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阅读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要求。
3.默读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读读背背,疏通文意。
(二)把握内容,理清情节。
(三)沉潜涵泳,理解内蕴。
(四)联系实际,积累文化。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查词典,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这是以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为题材的系列邮票中的一张。讲的是一世家子弟到劳山拜一道士为师的故事。故事源自《聊斋》中的《劳山道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古典名著中的名篇——《劳山道士》。
3.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年轻的时候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象,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出不少优秀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聊斋志异》版本很多。《铸雪斋钞本聊斋志异》分12卷,488篇。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本,分16卷,400余篇(篇目不全)。曾影印出版定本手稿半部,又有会注会评本,所收篇目较全。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画横线的字该怎么读?意义又如何?(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和释义)
负笈往游jí,书箱。
薄暮毕集bó,迫近。
王俱与稽首qǐ,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
分赉诸徒l4i,赏赐。
翩翩作霓裳舞ch2ng,古人穿的下衣。霓裳:用霓(白云)做的裙。
未谙此苦1n,熟悉,知晓。
逡巡qūn,逡巡:迟疑不进的样子。
自诩遇仙xǔ,说大话,夸耀。
蓦然而踣bó,跌倒。
(2)听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清句读,熟悉故事,领悟内蕴(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范读旨在以教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吟诵涵泳,培养文言语感,体悟文言文的韵味。
2.朗读质疑
(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质疑活动
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
3.讨论交流
(1)落实下列画横线的字词,注意古今不同的意义。
①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授:交给。
②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堪:忍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③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然:点燃。今写作“燃”。杳:不见踪影。
④往复挹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教案》,
竟不少减。心奇之。
竟:从头至尾。少:稍微。奇:对……感到奇怪。
⑤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阅:经过。樵:打柴,砍柴。
⑥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效:仿效,照着做。蓦然:突然,猛然。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试着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光辉室,光鉴毫芒。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其细微的东西。
②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意思是: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同大家一同享受。
③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
意思是:过了一会儿唱道:“仙啊仙啊,你回去吗!你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里吗?”
④何术之求?
意思是:想学什么法术?
4.朗读体验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请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2)听读的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感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5.布置作业
诵读全文,试着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和策略:
(1)边浏览边圈点和时间有关的词语,理清故事的发展过程。
(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来概括?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问题,并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课文中的故事。
2.讨论交流
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明确:本文讲述的是王生娇惰不能作苦,拜师学习却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最终“碰壁”的故事。
整个故事是按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线索来写的。
3.活动策略
指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式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口头表达时学会组织较凝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二)深思探究
1.默读深思
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灵?
2.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生演法会失灵?
明确:因为王生不愿吃苦,想不费力气便学来法术。
求师学法恐娇惰不能作苦(侧面)
随众采樵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堪”一“阴”,不愿吃苦的心理毕现)
看师演法王窃欣慕,归念遂息(结合观演法过程中王生所“思”,揣摩心理)
早樵暮归苦不可忍未谙此苦
演法失灵自诩遇仙惭(愧)忿(怒)
3.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自己读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4.教师辅助策略:从课文中找依据,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可提示学生揣摩劳山道士“归宜洁持,否则不验”的嘱咐。《维摩诘经》云:“欲除烦恼,当须正念。”王生欲望太多,持念不正,后来碰壁,咎由自取。
(三)提高升华
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只有不畏艰辛,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人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
(2)疏通文意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
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a.未尝识书具(曾经)
b.即书诗四句(写)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d其文理皆:(……;…)
f稍稍宾客其父(……当作宾客)
g.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h.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i.贤于材人远矣(比)
j.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2、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
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气。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3、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7-26
语文下册教案09-15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