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一、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主题“不一样的我”中,孩子们通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性格、脾气、爱好等个性品质)。
《我家是动物园》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充满了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与共鸣,并展开合理的联想。
“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这让孩子产生了好奇。而读完作品后,从作品中,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各种不同生命和谐相处是一个美好并值得努力的理想。
二、结合生活,合理联想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会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会为朋友的一句话而委屈,会一起玩得很高兴,会和朋友说悄悄话……。
迁移作品经验,让孩子把朋友和动物形象展开联想,创设情境,把班级比作动物园,把熟悉的小朋友比作可爱的小动物,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需要的满足。
本次活动,需要引导孩子从朋友的外表,习惯,喜好等方面对朋友有一个综合形象的联想。与此同时,挖掘不同状态下朋友的不同特点,如:吵架的时候,一起玩的时候,哭的时候,笑的时候,分别象什么。这些经验都应该是孩子在这一年来,与朋友的相处中累积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
能体会朋友间的“幽默”形象的比喻,亮出自己观点,去欣赏、接纳别人的优点,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去帮助、支持他人有合作的意识。
三、班级的背景特点及价值追求
孩子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非常珍视友谊:赠送礼物、保存着朋友的小名片……能让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动物班级的欢乐,感受到每个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在他们内心播洒友谊的种子,珍藏最初的友谊。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心中总会有“小动物”朋友陪伴着他。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观察、思索自己和朋友在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
愿意大胆讲述,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情感准备:离园前的准备
2、经验准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
3、材料和环境的.创设:音乐、动物形象、场景:动物园大门
活动过程:
一、作品经验迁移
1、“我家是个动物园”
“我家是个动物园”,你觉得我家里谁很有趣,很滑稽?
还记得祥太的爸爸象谁吗?(奶奶、爷爷……)
如果把我们班级也变成动物园的话会怎么样呢?
(引导孩子回忆作品的内容,激发孩子对作品的兴趣)
2、“我班是个动物园”
这是大一班的“动物园”,谁想来做里面的小动物啊?
你象什么小动物呢?你觉得你哪里很象?
(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和同伴,能结合性格特征,把“动物”和“人”进行合理联想)。
3、找朋友讨论
想一想,你的朋友是谁,他象什么动物,他哪些地方象呢?
(引导孩子讨论,并做图片记录)。
4、介绍自己的朋友
我们的班级真的成了可爱的动物园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二、说说老师,分析三位老师象什么?为什么?
可别忘了我们班还有三个大动物朋友呢!
(引导孩子结合老师的特点,说说老师象什么动物)
三、老师眼中的所有孩子的动物形象
你们在老师眼睛里就象可爱又淘气的小动物。当你走进教室对着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说“老师早”的时候,就象一只有礼貌的小熊。当你在海洋球里翻跟头,滑滑梯的时候,就象一只顽皮猴。当你伸长着脖子,好奇得问老师问题的时候,就象一只长颈鹿。当你上课插嘴的时候,象只小八哥,可是,当你在台上,神气地表演节目的时候,就象森林之王,小狮子。
我会永远记得你们这群小动物的,你们会记得我这只XX吗?
四、我们在一起
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并摆一个动物造型。
五、延伸活动:
我们快要毕业了,马上要离开我们的动物班级、动物朋友了,你想我们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故事:
我家是动物园
我叫祥太,是个男孩。其实呢。
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
这是我爸爸,龙太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早上他脾气不太好,头发乱蓬蓬的,叫起来像狮子吼。
这是我妈妈,明美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这是我爷爷,一郎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长颈鹿,个子高高的。散步的时候,我骑在爷爷肩膀上,看街上的风景在不停地变幻。
这是我奶奶,早纪子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狐狸。很善于变化。出门的时候,她在镜子前一变——哇!变得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可是她回家时带回的礼物,肯定是油炸豆腐和饭卷。
这是我妹妹,茜茜。其实呢。
她是只小白兔,总是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她很天真,很可爱,但吵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她的踢人功。
这是金鱼,太郎和次郎。其实呢。
爷爷告诉我,它们是鲸鱼。等小金鱼变成大鲸鱼,就要把它们放回大海里去。
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其实呢。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熟悉《雷神》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乐曲《雷神》。
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结合谱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幼儿模仿并创编多种方式的节奏表现形式,既避免了幼儿单调的节奏练习,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雨滴落到的身体部位,雷声响起的节奏点)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分别用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等动作来表示。)
3.难点过渡句练习。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雷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前面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一声,后面的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两声。)教师:听一听,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教师动作示范,引出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四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二声开始打雷。)教师:我们来用小手试一试。重点练习。
(评析:这个环节是一个难点,教师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儿在学习起来能保持良好的兴趣,通过细致的引导帮助幼儿辨别和记忆雷声的不同。)
五、教师出示C段图谱
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谱C段和身体动作。
1.教师朗诵语音图谱。
教师:雷声停了,天气终于放晴了。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件事。(教师配乐朗诵图谱。)
2.幼儿跟着音乐朗读图谱。
3.幼儿自主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教师:你们能看着图谱动作提示,让小手也参加第三段的表演吗?("陶陶"这个地方用什么动作表演,拍手。)教师分别问:这是什么动作?
(评析:本环节比较简单,幼儿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因此主要让幼儿在自主看图谱进行学习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总结,既是对前面经验的一次巩固,又是本环节的一个练习。)
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来感知整首乐曲
教师:现在我们把A、B、C三段的'音乐连起来,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说进去。
(评析:这个环节是将分段式的学习进行汇总,让幼儿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指导,掌握的好的继续巩固,掌握不够的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这样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分组表演。)
七、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表演《雷神》
1.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动作,幼儿分成三大组。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做得很熟练了。现在小朋友分成三组进行练习,第一组做手部动作(摇手、拍头动作由这一组完成)、第二组做腿部动作、第三组做肩部动作,拍手动作我们一起来。图中有几次需要我们一起演奏的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三个地方需要幼儿共同演奏。)
2.不听音乐,空手进行练习,熟悉各自的演奏内容。
3.听音乐,教师指挥,分部进行练习。
教师:刚才在演奏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怎样解决?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不听音乐先空手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避免了乐器合作演奏时的杂乱现象。)
八、配上乐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师指挥,幼儿分三大组、三种乐器演奏。
教师:现在就请出我们的乐器一起来演奏吧!准备好了,一边看老师的指挥,一边跟上节奏,整齐的演奏才好听呢!
2.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教师:在刚才的演奏中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难?谁能帮助他?
当幼儿感觉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带领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评析:在幼儿徒手练习情况已经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幼儿配上乐器,就能看着老师的指挥较为熟练的进行演奏,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使得孩子都能体验到合作演奏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打击乐的演奏兴趣。)
活动延伸
1.音乐活动:幼儿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
2.区角游戏:小舞台表演中增加次节目,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雷神》即为英国作曲家爱尔加所作的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是大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这首进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是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是ABA结构,幼儿较能掌握。本活动是按照第二教时设计,它需要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同时尝试为乐曲配器和指挥。活动重点是根据节奏朗诵内容匹配相应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拍头等动作,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乐器的特点进行匹配演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
小百科:雷神是爱德华·埃尔加作曲,英国作曲家,自幼随父亲学钢琴与小提琴,异常勤奋,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1885年承父业任伍斯特教堂风琴手。他的音乐真实自然,富于创新精神,对英国音乐的发展很有促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
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探索、测量。
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
(3)幼儿第二次操作。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
(三)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教师:“你刚才用的是哪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
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四)游戏:量一量
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
教师: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
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延伸:
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
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图片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将歌词与旋律相匹配,巩固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
活动准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你的眼里有个我》、《好朋友》、《快乐舞》。
二、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小鸟醒来了》。
三、学习歌曲《秋天多么美》。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吗?(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说一说)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3、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听,棉桃姐姐和稻花姐姐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
4、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5、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
6、幼儿学唱歌曲。
7、集体练习歌曲。
8、全体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倾听小学生哥哥姐姐的介绍,了解他们是怎样做小学生的。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逐步树立任务意识、责任感,有向往小学生生活的愿望。
活动准备:
邀请几名从本园毕业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带好作业本)个人事先准备好表演项目。
活动过程:
1、请本园毕业的小学生哥哥姐姐来园介绍自己入学后的适应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背诵拼音字母。
(2)念乘法口诀。
(3)朗诵一段课文。
(5)写书法。
2、结合作业展示,由小学生讲述自己努力联系写字和完成的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的成果。
3、启发幼儿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自己向小学生提问。
提示:你想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的哪些情况呢?
你还想问哥哥姐姐什么问题,自己提出来。
4,观看哥哥姐姐的作业本。
活动反思:
幼小衔接是关系幼儿入学适应的大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三方合作。我们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积极吸纳多方信息,如来自家长的信息;来自小学教师的信息;来自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等,结合过去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合身边的'多种资源来为孩子的需要提供机会和条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为他们提供材料、满足他们的需求、鼓励他们做想做的事情,自主选择材料、选择玩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使幼儿保持愉悦的情绪,提高把握自己活动、与同伴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本次活动幼儿是主动地、积极的、快乐的,他们在真实地交流、操作和实践中扩展了经验、在快乐中得到了发展。我就简单说这些,请各位老师提出真诚的建议,以便于我以后更好的工作。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准备: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玩法: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
活动反思:
《小小音乐家》设置了两首必唱歌曲和三首聆听歌曲,以及编创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领会了本课的主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对于歌曲的学唱,孩子们都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用自然、轻松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及稚嫩、可爱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及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在聆听乐曲选择拍击方式时,部分孩子没有选择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用多次聆听分别拍击的方法,引导他们辨别乐曲的拍子,用正确的拍击方法为其伴奏。
在编创活动中,我采取“辨别身边声音的长短”这一环节,鼓励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音的长短”,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大班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了解)
2.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练习)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练习、接受)
二、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难点是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三、 课前准备
示范作品,硬底板,铅画纸,色卡纸,小刀,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四、 教学过程
1. 课前提醒:注意小刀、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使用。
2.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
4.讲授做纸条生肖图形的方法。
(1)出示示范作品 ,欣赏、讲解。
(2)制作一只“老鼠”作示范,边讲解制作方法。
①从书中选一个自己属相或自己喜欢的生肖图,在底板纸上画稿,最后用肯定的线条将生肖图画准。
②截取纸条(已让学生事先准备好)。
③粘贴。先按轮廓线涂上适量的胶水或贴上双面胶;然后将纸条的断面沿轮廓线细心地粘,要让贴上去的纸条竖立着并不歪斜,等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松手。如贴上去的纸条长于轮廓线,应将多余的部分纸条剪去,若不够长则应接一段上去。
粘是制作的关键,要细心。
(3)注意的问题。
①截取的纸条应直,宽度一样。
②用白色纸条时,底板应选颜色比较深的卡纸,如:黑、蓝、红等,以使对比强烈,立体效果好。
③当生肖纸条图形全部粘住后,在胶水未完全干时,上面可以轻轻放上一块书写垫板(美术课本也可以),压一段时间,这样帖成的图形平整牢固。
5.学生作业。
从书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用自己的生肖图形,制作一幅纸条生肖图。
6.学生制作期间,教师作示范并巡回指导。
7.展示学生作品。
选取完成得较好的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最好能够凑齐十二只生肖。同时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点评。
8.组织教学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再制作几幅生肖图,把它们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居室。
大班教案 篇8
教育活动目标:
1、认识肚脐,了解肚脐的作用,并知道保护肚脐。
2、知道妈妈生宝宝的不容易,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身体各部位
师:“小朋友,你们爱自己吗?”
幼:“爱”
师:“爱是要了解的,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游戏:耸耸肩、跺跺脚、转转小手、眨眨眼睛、拍拍臀部、摸摸肚脐等
二、通过观看PPT,认识、了解肚脐,感知妈妈的爱。
1、肚脐图片:在我们肚子上长有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就是肚脐。
2、手护肚脐图片:
图中手是什么形状的?(心形)
为什么要把肚脐放在心形里?(肚脐是充满爱意的地方,所以要把它放在心形里,放在心形里,说明我们要用心呵护、保护好肚脐。)
怎样保护肚脐?(不抠、不摸、不让着凉。)
3、结婚照片:
图中有谁?代表什么呢?
爸爸妈妈相爱了,他们永远不分开,彼此照顾对方,于是他们结婚了,组成了新的家庭。
4、怀孕图:
有一天,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猜猜是什么?
是妈妈怀孕了,爸爸妈妈有了宝宝,也就是你们,他们好开心啊。
5、肚子里的宝宝: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那么小,是怎么长大的?
幼儿自由回答。
师:肚子里的宝宝不会吃东西,但是妈妈和宝宝之间有一根联系的带子,这跟带子就是脐带。妈妈吃东西,营养通过脐带输送给宝宝,宝宝才能发育、长大。
出示字宝宝(脐带),说说脐带像什么?用小手画画脐带的.样子,并说说脐带的作用。
怀孕的妈妈,挑食可以吗?
师: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妈妈每天必须吃好多东西(水果、肉、蛋等等),可是有好多东西妈妈以前是不喜欢吃的,你们说不喜欢吃就不吃可以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最难受的是有一段时间,妈妈吃什么,吐什么,但就是这样,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吐过之后,妈妈还是要吃各种营养的食物。
6、救护车图片: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啊长啊,有一天(播放救护车声音)发生什么事情了?
7、宝宝刚出生的图片:
宝宝出生,可是为什么哭啊?
小结:宝宝哭是因为环境转变,宝宝感到不适应。这也说明宝宝开始用鼻子呼吸,用嘴来吃东西了。
脐带还有用吗?
小结:没有用了,于是医生就轻轻地剪断了,并打结,用药布盖上,过几天结痂了,再过几天脱落了,形成了小小的,圆圆的,就是肚脐。
小朋友出生的时候哭吗?老师呢?
为什么说肚脐是充满爱意的地方?
三、情感教育:
怎样感谢妈妈?
妈妈的节日有哪些?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不用手也行(大班)。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绳子、小剪刀、笔、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乒乓板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在不移动盘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况下,把球从这个盘子运到另一个盘子里呢?
2.请幼儿将实验设想记录在“我的办法”一栏,然后与同伴相互交流,幼儿教案《不用手也行(大班)》。
二、充分利用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实验并记录:
“活动室里有许多材料,你们可以先根据刚才想的'办法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结果记录在‘实验结果’这一栏。其它的材料你也可以试一试,同样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实验情况。
① 幼儿讲一讲:“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② 教师记录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它幼儿帮助解决。
③ 引导幼儿发现:
两个材料协作可以运球;
改变材料形状可以运球。
三、初步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法。
怎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们一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启发幼儿尝试小组统计记录。提出小组统计要求:①统计要全面清楚;②相同的方法只要记一次。
四、游戏:“运球比赛”
1.引导每组幼儿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既快又方便的运球方法。
2.每组推选1名选手运用选择的方法进行运球比赛。
不用手也行(大班)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兔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快乐的节日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体育教案:小马运粮_大班体育教案07-05
大班其他教案:走进超市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艺术教案:熊与石头人_大班艺术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