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6 12:18:04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集锦6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来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 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来做个玩具,来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6、小结: 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

  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

  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 、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 、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 、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5 、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4 、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合作与交流。

  2 、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难点: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读诗:神奇的能量。

  2 、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页的图片。

  2 、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 、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 、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 、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 、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 、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学生绘画。

  5 、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 、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 、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 、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 、小结。

  五、巩固应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板书设计: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5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能从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教材分析:

  《观察水果》是大象出版社20xx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熟识的一些水果,然后出示奇奇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对香蕉描述的这个例子,让学生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描述其它的水果,最后设置了猜水果的游戏。

  3.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很多种水果,也能够描述水果的一些特征,但大多是水果的颜色、大小或者是水果本身很明显的特征,不能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整体描述一种水果。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学生能够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有观察、探究的兴趣,并能提出相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描述水果的特征,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评价设计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自己或其他学生所说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并能评价其他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在猜水果的游戏过程中,能够正确猜出老师或其他学生描述的水果,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3—5分钟)

  1、猜谜游戏。

  2、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举行观察水果会。大家都带来了哪些水果?我们先一起开个水果介绍会吧!

  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

  讲授新课

  (15—18分钟)

  1、提出问题。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征?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的水果,让我们先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

  2、活动:观察水果。

  (1)观察前辅导。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些观察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我们才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示范观察。

  教师视情况让一个小组先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分别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3)分组观察。

  3、活动:介绍水果。

  指定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

  (完成目标一)

  1、认真听要求,知道如何运用多种感官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正确描述自己的水果。

  3、评价他人描述的是否正确。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游戏练习

  (10—12分钟)

  1、游戏:猜水果。

  (1)熟悉活动规则。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水果的游戏。我把一个水果藏在盒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们5个人能观察到这个水果。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向他们提出问题来了解水果的特征,然后猜水果的名称。如果没有猜到,由其他同学继续提问,直到正确猜出水果名称。

  (2)学生游戏。

  可以多玩几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上课的活动习惯,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防止吵闹杂乱影响活动效果。

  2、反思与总结。

  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了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征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参与了观察和回答问题。

  (完成目标二)

  1、能够提出问题。

  2、学生能够描述水果特征。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总结

  (3—5分钟)

  1、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我们观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涂出来。

  2、拓展活动:分享水果。

  注意提醒学生文明分享。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完成目标二)

  1、学生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

  2、学生能够分享水果,并提出问题。

  (评价目标二)

  作业设计

  (1—2分钟)

  1、学生向家长描述樱桃、橙子、火龙果三种水果的特征。

  2、学生描述水果的特征,家长猜。

  正确描述水果特征。

  板书设计

  观察水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

  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

  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0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04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9-19

【推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5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推荐】10-04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门】06-15

【热】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08

【热门】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