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雪》教案(通用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案 2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
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教案 3
一、导入
出示源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管宁割席、肃然起敬、难兄难弟、身无长物、百感交集、楚楚可怜、拾人牙慧、掷地有声、老生常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齐读这些成语
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世说新语》。
找同学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他们曾学过《杨氏之子》导入《咏雪》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1、生字关
2、课文朗读关,读正确、读流利、读准节奏(据文意断句读准节奏
3、整体感知关
三、翻译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集体解决
四、赏析课文
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
感受气氛,读出韵味
赏析比喻句,出示下雪图片,自创比喻句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
师:欣赏雪景: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xx差可拟”
曰:“未若xx”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五、故事新编:根据想象扩充故事
背诵课文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六、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七、作业:阅读《世说新语》
《咏雪》教案 4
教材分析:
《咏雪》是部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表达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单元提示)本课节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体会到交流的愉悦。(课前提示)文章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会注重学生对古文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激发,更要加大学生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朗读、怎样记笔记、怎样翻译和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勾画、分析文中比喻修辞的句子,说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所营造的家庭气氛。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中优美句子的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优美词句的赏析。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以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为辅,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在朗读、讲解、评析、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下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通过雪景图片介绍导入,今儿展开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
二、复习检测
1.检查学生所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请同学说出所搜集到的的诗句)。
2.学生听读文章(要求: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结合文章注释以及上节课对文中重点字语的解释批注。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句进行翻译。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6.再次听读课文,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
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7.重点字、词、句的讲解(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问题设置
1.课文营造了一个怎能的家庭气氛?
课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对子女的赞扬。
3.比较赏析
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好好学习’重要性的探讨,进而激励同学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六、巩固练习。(附:题单)
七、作业设置
1.收集整理有关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扩展到春、夏、秋三个季节。
2.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并完成默写环节。
《咏雪》教案 5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咏雪》教案 6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
咏雪 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
《咏雪》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点小雪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太傅一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写雪的?板书课题:咏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够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学诊断
文学常识积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为人简素,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导学施教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二读课文:读顺文章,读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3.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四、练测促学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五、反馈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4、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咏雪》教案 8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咏雪》教案 9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咏雪》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四、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一)、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 “笑”前喻,“乐”后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咏雪》教案 11
设计意图:尝试践行文言文教学,随文学言,读中学,读中品,读中思,读中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本文比喻的妙处。
3.体悟良好家风对于子女成才的益处。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比喻的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学生集体回顾《乌衣巷》这首诗,教师强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寻常百姓”遥对“王谢堂前”,可见其不寻常。诗中的“王”就是王导,“谢”就是历史上指挥过淝水战役的谢太傅,谢安。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堂前”,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起走进《咏雪》。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批注字音;
结合注释,尝试理解;
不易读对的字音反复读,至少放在句子中读三遍。
2.集体读文章。再次强调重点读音。
示例:“差可拟”“何所似”“公大笑乐”
3.邀请学生读文章,选取一两句即可。
要求:选择自己读了好几遍以后才能读好的句子。
展示读给大家。
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明确朗读节奏以及句子意思。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通过强调“內集”的意思,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节奏划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示例:“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通过注释可知“公大兄”是谢太傅的哥哥谢无奕,“王凝之”是人名,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设计意图:正确的熟读文本,养成良好的对照注释解读文言文的习惯,掌握根据意思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所有的素养形成都可以从朗读中得来。
三、悟读。
同学们的朗读在掌握了字音的基础上,也学会读出节奏。让我们把朗读做得更高级一些——读出感情。但这一点并不容易,学要我们再次潜入文章,细细品味。
1.本文的题目是《咏雪》,大家读完后能不能找到文章直接咏雪的句子呢?
示例: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这两个孩子描绘的画面。
学生描述。
明确:这其实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位比作“撒盐空中”,另一位比作“柳絮因风起”。
3.你认为哪一个比喻更胜一筹呢?请从文字中找答案。
就比喻本身而言,比作“盐”毫无美感可言,只是做到了比喻而已,适合“颗粒状小雪”,与本文中“雪骤”表现的情境不符,谢道韫把雪比做柳絮,可谓形神兼备,大片大片的雪花轻盈飞舞;很有诗情画意,以暖春柳絮喻寒冬白雪,也让人感受了作者内心的.积极;盐是咸咸的,重重的,令人皱眉;而谢道韫所比喻的柳絮则更加贴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另外“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两句从谢太傅的表情,以及对她身份的一个补白,也是从侧面可以理解谢道蕴才华过人。
小结:谢道韫也因此被后人称之“咏絮之才”。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词汇“差可拟”“未若”“何所似”“因”,深入理解比喻句的生动形象,认识到生活的所见的景象就是语文学习的最真实的标本。)
四、思读。
这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说道:《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感受古代儿童的聪颖机智。我想,课文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那么请大家结合文章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
预设:家庭教育的氛围很好,也就是家风。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可以看出来。教师强调重点词汇“儿女”“文义”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明确,这种家风之雅,真乃雅人、雅事、雅志也。成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们也是从小便明义知理、语出不凡的。
谢太傅,之所以被称为太傅,果然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从“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句不难看出。雪花越下越急,雪势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而来,纷纷扬扬,牵引着屋内人的情思。明确词语“俄而”“骤”的意思。最好的教育契机就在生活中的那些个有心人的眼里。我们平时也许描绘不出生动的画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那一刻的真实,那一刻的美!
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从兄子胡儿脱口而出的“差可拟”,兄女积极思考得来的“未若”,“公大笑乐”的“笑”与“乐”不难看出。儿女的不畏不惧,精益求精,就是在长辈们创造的民主和谐的关系中生发而来的。
小结:聪明往往藏在生活景物里,智慧也许就躲在你细心发现的眼睛里。但他们必然是和谐高雅家风中成长起来的一对孪生兄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章里的孩子们智慧表达的深入挖掘,再次把重点字词放置在语境中去理解,加深印象,巩固强化。当然,也是让学生体悟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熏陶感染也能助人成才这一道理。)
五、拓读。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里春雪又怎样的特点?
2.结合《咏雪》,谈谈你学到了哪些“咏雪”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春雪》,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佳句,理解多角度、多种修辞法描摹景物的方法,加深本课学习的理解。)
六、小结。
这次《咏雪》,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更让我们深深地明白获得知识的最好学习方式就在生活里。关键,你得是一个有心人才行!课堂的学习在这里划上了句号,但课堂外的生活中的学习才给你刚刚开始,对吗?
《咏雪》教案 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
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PPT展示)《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咏雪》便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简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和体会言语的精妙!
二、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懂文义。(12分钟)
①读准字音。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放声朗读,指名学生朗读,相继正音;全班齐读。
预设:骤(zhou4) 差可拟(cha1)
②读明句读。请一生示范读,其他同学听,检查节奏是否读准。你会断句吗?来试试!
点拨:怎么给文言文断句呢?寻找标志,如总括词“即”,如语气词“也”。读“即”的时候要短暂停顿一下,以引出下文;读“也”的时候要悠长一点,读得肯定一点,可以读出一种文言的韵味。此外,还可以根据文意、句子成分、词性等角度去判断句中停顿。
③结合注释读懂文义。
师:学生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句子,4人学习小组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讨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教师适时追问、点拨、补充,注意梳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完成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积累。
预设:强化对文中“俄而”“未若”“差可拟”等词的理解。强化对“骤”“儿女”字等实词的理解与积累。
俄而:不久,一会儿。类似的词语还有“少顷”“未几”“既而”“少焉”。
未若:不如,不及。
骤:马疾步奔行,急速,突然,急。如“暴风骤雨”“天气骤冷”。
差:大体,可以。拟:比拟。
儿女:子侄辈。今义:儿子和女儿。
④教师展示疏通课文,学生对比检查翻译情况。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要求同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现在大家结合给出的译文, 对照修改自己的预习作业。(PPT展示)
⑤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力求生动有趣。
二、理解的读,读破语言(10分钟)
①全班齐读,思考:本文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咏雪)
(点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文章标题,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或反映文章中心)
②“咏雪”在哪咏的?有哪些人参与?为啥“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明确:人物:谢太傅、儿女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 缘由:俄而雪骤)
点拨:课下注释②谢太傅中的“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或亲属给予的加封。
课下注释③“内急”中的“内”,古代一般意思是家里,现在指的是里面。)
③怎么咏的?请学生找到本文咏雪的“言语”。比较一下,你觉得谁咏的更好?好在哪?
预设1: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此句不仅形似更具神韵, 且更契合谢太傅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中的“纷纷”二字,雪花飘舞轻盈姿态。“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盐”是颗粒状的,沉沉的,缺乏美感。
预设2:“撒盐空中差可拟”对应了文中的“雪骤”,当时雪下得猛烈,只见雪粒片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和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真切地描摹出了当时的情态。
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撒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仅有意象而无意蕴。
④对于胡儿和谢道韫的“咏雪”,谢太傅听后是什么反应?引出“公大笑乐”, 并分析。(①赞美两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天真无邪;②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誉)继续追问,谁还喜欢?
作者喜欢。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
三、情景再现,揣摩人物形象(10分钟)
1.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表情, 补写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提示语,并展示表情朗读。
师:文中谢安有表情, 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请从文中发现、想象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补写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提示语。 指名学生表情朗读。 (出示PPT)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______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_______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提示:当一个人突然被提问到,一般回答时会有几种反应?(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你一般会怎样?如果你不清楚,或考虑不周,又会怎样去回答?)“差可拟”“未若”大有文章, 你从中发现兄子、兄女说话时的心理和神态有什么不同?
侄儿不假思索,急于表现自己,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率性而为。
谢道韫敢于表现自己、自信满满,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和煦的春色,表现了她的开朗乐胸襟及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2.请学生再次理解“公大笑乐”, 并在后面补上一句言语。
公大笑乐:“__________。”
师:“公大笑乐”不仅是对谢朗和谢道韫答句孰优孰劣的评价, 更是谢太傅对谢朗的迫不及待及谦逊, 对谢道韫的才思和自信满满洞察于心之后的心领神会和欣赏赞叹。谢氏一族本是诗书簪缨之家, 向来重视诗书教育, 在这次文学沙龙里子侄们的表现深得太傅心, 不觉要大笑乐, 慨叹“我谢氏一族人才辈出/人才济济”。在雪骤的环境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作诗咏雪,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生动地展现出三人的“率真性情”。
四、回归标题,深化理解(5分钟)
(一)最后,我们再回归的“咏雪”这个标题上来,现在,你们觉得文章只是单纯的咏雪吗?
(明确:咏才情、咏家风)
文章结尾只是对谢道韫作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用才情。室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声,其乐融融,也是对家风的咏赞!
(二)齐读全文,尝试背诵
师:“咏”在《说文解字》中本义为“声调有抑扬的念”,最后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韵味,尝试背诵。
五、作业布置
(一)抄写并翻译课文。
(二)背诵课文。
《咏雪》教案 13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节奏划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从文本中分析谢家温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重点)
2、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刘禹锡的诗《乌衣巷》
抓住“王谢”这个词引导学生认识王谢两大家族,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谢安。通过谢安引入课题。
2、析题:“咏”。通过“咏鹅”分析“咏”的含义。(板书:咏雪)
咏:抑扬顿挫地读,学习《咏雪》,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读”上。
二、读通课文,读准咏雪之词
1、检查预习,指明学生单独读,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师明确重点字词读音、节奏,全班齐读
过渡语:同学们对节奏的把握更准确了,其实啊,节奏不仅能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有韵味,节奏的划分还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理解含义。
三、读懂课文,理解咏雪之意
1、ppt出示重点字词,学生找出文下注释并思考,男生解释绿色部分,女生解释红色部分。
2、PPT出示学生预习作业情况,引导学生找出了四类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在翻译全文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这四类情况分别为:古今异义的翻译、省略句的翻译、重点实词的翻译、语句的通顺。
3、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同桌间互相讨论。
4、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指导。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咏雪之意,其实啊,咏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用诗词来描写,那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
四、读透课文,领悟咏雪之妙
1、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白雪纷纷何所似?”应读出疑问、欣然语气;“撒盐空中差可拟”前半句应读出急切,后半句应读出不自信的语气;“未若柳絮因风起”应读出自信语气。“公大笑乐”可边笑边读。
2、男女生分开朗读全文,师评价并指导。
3、一个问题,两个小辈分别如何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妙,妙在何处?课件出示“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的图片。
学生小组间分别用盐和柳絮模拟下雪的场景,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师引导:问题的.核心在于“妙在何处”,可观察ppt图片分析讨论。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撒盐空中:重形似;柳絮因风起:重神似)
4、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那谢太傅的想法如何呢?你从哪里看出?
引导学生分析“公大笑乐”及“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后人又如何评价谢道韫呢?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宋·苏轼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宋·蒲寿宬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三字经》
这些诗句说明谢道韫凭借咏雪之句才名广播,得到了广泛认可。“咏絮之才”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称赞像谢道韫一样有才学的女子。
过渡语:其实,谢道韫不仅有咏絮之才,她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
四、拓展延伸
1、了解谢道韫。
她有咏絮之才,与汉代的班昭、蔡琰齐名;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持刀杀敌,义正词严,从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他人敬服……
过渡语:名门望族谢家不仅出了谢道韫这个才女,文中提到的谢朗,也和他的兄弟并称为“四才子”,更是出现了有名的田园派诗人谢灵运、谢眺等等,可谓是人才辈出。苏轼在为谢家族谱作序的时候曾写道:“将相公侯,文人学士,奕世蝉联,更难仆数。”
2、谢家人才辈出是出自何因呢?或许我们能从这篇小小的文章中得出答案。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原因。
师引导并总结:注重诗礼教化
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善于鼓励的教育艺术
(师板书:重教化,出人才)
3、检验教学成果:生根据提示背诵《咏雪》全文。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你能背出一两句古人咏雪的诗词吗?
提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2、小练笔: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若在场, 如何回答?
六、板书设计
咏雪
撒盐空中 重形似
柳絮因风起 重神似
重教化,出人才
【《咏雪》教案】相关文章:
《咏雪》教案02-06
咏雪的教案11-25
《咏雪》教案范文04-12
咏雪语文教案12-09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优秀03-20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教案教学设计12-16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落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