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班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幼儿园通常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小班幼儿关注事物表象——材料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
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与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由于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且各种材料所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致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这些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们很快转移注意,玩起了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实验无关的游戏。
而在小实验“吹气袋”中,幼儿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行为。教师将吸管伸入小号保鲜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使袋子与吸管的衔接处密封。幼儿通过吸管往袋中吹气,袋子因充气而膨胀、因漏气而干瘪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会儿吹气,一会儿放气,一会儿比谁的袋子鼓,一会儿往空中抛接。凸显的科学现象引发了幼儿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使幼儿感知了空气的存在,并体验到了空气的多少与袋子大小间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材料应注重生活性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园长之友《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由于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生活,使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探究,以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如在小实验“玩玩变变”中,教师以醋、碘酒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醋遇苏打粉会变出“会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鹌鹑蛋会变出“没壳的蛋”,等等;碘酒遇糨糊会变出“蓝色的画”,用碘酒涂抹地瓜雕刻的“小人”会变出“蓝色小人”等。这些小实验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因此他们备感亲切,不仅敢大胆操作,而且惊异于这些日常用品能产生那么多有趣的变化,探索兴趣油然而生。许多幼儿回到家中还准备同样的材料,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因此来自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有助于小班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促使他们建构新经验。
三、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材料应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一旦离开操作,他们的注意和思维就会发生转移。因此,小班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应更多地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从而支持幼儿持续地感知操作与现象变化间的关系,实现教育目标。
如在小实验“变大变小”中,教师起先让幼儿通过观察镜子的凹面、凸面来感知物体成像的变化,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万花筒来感受图案变化的多样性,但幼儿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观察来感知,操作动作单一,对小班幼儿来说缺乏趣味性。而在小实验“搅泡泡”中,幼儿可以不断重复舀、倒、搅、看等动作,他们不时地用勺往水中加洗洁精,用搅拌棍搅拌,同时可以直接观察到泡泡的变化。看到物体随着操作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主动要求增添材料,并兴奋地宣告自己的发现,等等,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正在发展——材料应人手一份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因物品的归属问题引发争执。这提示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应人手一份,使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操作和观察上。
如在小实验“盐不见了”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套玻璃杯、搅拌器,但没有提供人手一份盐,结果幼儿都想把盐罐占为己有。在教师多次引导下,幼儿才同意将盐罐放在桌子中间共同使用,但仍出现“抢盐”现象。此时,幼儿的注意力完全在“占有”上,根本不去关注“盐不见了”这一现象。材料的公用成了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干扰因素。
在小实验“会变色的胸牌”中,因“溶液”是共用的,幼儿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争抢现象,导致三种不同“溶液”混用,影响了实验效果。为此,教师作了调整,将三只小瓶子用透明胶捆成一排,分别装入这三种“溶液”,并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加以区分,棉签也贴上与瓶子颜色对应的标志。由于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神奇的`水”和棉签,不仅解决了“争抢”问题,也避免了因混用棉签而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五、小班幼儿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材料须作细致处理
由于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教师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材料作更细致的安全处理或选择替代品,以确保幼儿的安全,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
在小实验“神奇的镜子”中,教师特意选择包有光滑外边的镜子;在小实验“变色的水”中,教师选用有橡胶头的滴管;在小实验“我做汽水”中,为避免幼儿喝“水”,教师不用吸管作搅拌棒,而用塑料棍或筷子;在小实验“搅泡泡”中,教师选择的透明鱼缸或透明塑料罐厚重、矮胖,以免碰碎、碰翻,教师还在搅拌棒的两端做明显标志,帮助幼儿区分手握处与搅拌处,以免手指直接接触溶液,等等。
在幼儿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
总之,适宜的材料是引发小班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师还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活动准备:
1.课件《不爱干净的小老鼠》、《示范洗手》、《洗手歌》。
2.一个小老鼠手偶,幼儿每人一个洗手盆、一块香皂、一个装水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出示小老鼠手偶,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教师伴老鼠:“哎哟,哎哟,我的肚子疼死了。”
提问:小老鼠怎么了?它为什么肚子疼呀?
2.播放课件《不爱干净的小老鼠》,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1).小老鼠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2).小老鼠以后在吃东西前它应该怎样做,肚子就不会疼了?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脏东西,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 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还应该洗手呢?
小结:我们要在吃饭前,大小便后,手脏时一定要洗手。
二、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出示课件《示范洗手》,幼儿了解洗手的方法。
2.教师讲述并示范正确洗手的.方法。
3.播放儿歌《洗手》,幼儿边说边模仿洗手的动作。
三、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小手用水洗的干干净净的呢?”
2.幼儿伴随儿歌一边操作。
课外小结:
活动重点是教会小朋友们饭前便后都要洗手,养成好习惯。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车辆,萌发探索车辆的兴趣。
2、发展观察和数数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交流对车辆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选择一条来往车辆较多的马路,让幼儿站在安全的人行道上观察。
2、教师带上摄象机或数码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话题激趣。
1、引导幼儿说说今天上幼儿园是怎样来的,是走路,还是乘车?乘什么车?
2、启发幼儿想一想、议一议在马路上见过哪些车,激发幼儿到马路边观察车辆的兴趣。
二、观察车辆。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什么车开过来了,如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大客车、卡车等。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哪一辆车跑得快,车辆下面都有什么,车论是什么样的'。
3、鼓励幼儿数一数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大客车、卡车各有多少个车论。
三、回忆分享。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情景,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车,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车论等。
2、播放观察马路上的车的录象资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车辆的名称、外型特征、颜色、用途等各方面进行观察、讲述。
活动延伸:
1、语言区提供有关车辆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
2、科学区中提供各种车辆的图卡,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例如:按功能、大小、颜色、车论的数量等进行分类。
3、建议幼儿把自家的玩具车带到。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我的鞋子
二、预设目标:
1、能用语言、歌曲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身所获得的不同感受。
2、通过创编歌曲,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三、资料准备和环境创设:
1、幼儿会唱歌曲《大鞋小鞋》,并改编过一段歌词。
2、教师安排场地:地毯、报纸、海洋球、稻草、石子
四、重难点:
重点:能表达自身的感受
难点:创编歌曲
五、活动流程:
幼儿自由体验创编歌曲
六、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体验:
(1)、师:今天,我们要带鞋婴幼儿去玩玩,你们看看
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说)
我们带鞋婴幼儿去踩一踩,看看鞋婴幼儿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在不同的地方走走,体验不同的感受)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区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较形象的象声词表示出来。
(2)、互相交流:
如:我踩在海洋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教师可以让个别幼儿再去踩踩,其它幼儿倾听,并表达自身的感受,幼儿可以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鞋子踩在某一地方的声音,如:踩在石子上,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踩在石子上,听到唰唰唰的声音。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两种对比较明显的声音,如:地毯上的声音较轻,可以用较轻的声音表达,海洋球的声音较响,可以用响的声音表达。
2、创编歌曲:
(1)、幼儿演唱歌曲《大鞋小鞋》
摘句: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笃(唱的时候可以轻一点)
(2)、演唱改编的一段歌词
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地板上呀,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3)、幼儿创编歌曲:
a、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场地进行创编,教师随机指导。
如: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海洋球上,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
b、创编的.时候要注意跟上节拍,注意声音的运用。
c、能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采用多种演唱方式,如领唱、齐唱、重唱等。
如:踩在海洋球上听到哗啦啦、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可以采用重唱的方法演唱。
3、幼儿展示效果:
a、提醒幼儿认真观看其它幼儿的扮演。
b、假如幼儿的演唱方式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如:谁来领唱?特别褒扬一些平时较胆小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扮演。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藏在哪里了》画风独特,带给孩子们特别的视觉冲击,画面的重点突出,便于幼儿观察和讲述,引导幼儿在观察后试着大胆地、用简单、完整的语句讲述“……躲在……”、“我看到……躲在……”。封面上的图片对于孩子理解故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小的画面上所有参与游戏的动物朋友都呈现无遗。
故事中躲藏的小动物都露出了自己的某个部位,很快被找到了,可是小鹿却找到一个很隐蔽的藏身之所,为什么狐狸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鹿呢?问题的讨论引导孩子对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最初浅的感知,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花园、大树、房子等背景
3、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做游戏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藏在哪里了》。
师: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图片一)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真有趣。到底谁在找,谁在藏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吧(讲故事)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封面内容,观察讨论、
师: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呢?(大象、梅花鹿、兔子、狐狸、小鸭、小松鼠)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几只呢?(大家一起点数)
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到底谁先藏呢?故事里的小动物会用什么样的好办法呢?(老师和孩子一起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师:小狐狸赢了,于是小狐狸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
师:咦,小动物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师:(片段一)看小狐狸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小白兔躲在哪里了?(出示图片验证)
师:(片段二、三、四)小狐狸还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出示图片验证)
师:(片段五)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找到呢?
师:小鹿躲到哪里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一找。
师:想想看小鹿的头上长了什么呢?
师: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三、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我们可以躲在哪儿呢?(出示花园、大树、房子等背景)
师:小朋友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人吗?花园后面有人吗?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糖,老师把眼睛蒙起来,小朋友把糖藏在自己的身上,告诉老师你把糖藏在哪里了?(回答对的小朋友用糖作为奖励)活动反思: 水墨画的风格更能够提高小朋友寻找小动物的兴趣,但同时也让我有点担心孩子会比较难认出这些小动物,可能由于孩子对动物的前期经验比较丰富,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几乎每个动物都能猜出来。特别是能够看出梅花鹿更是让我很意外。活动过程中,当问到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小动物分出谁先找,谁先藏时,孩子们都回答了“我”去找,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显得有点着急和混乱。后面的游戏环节孩子们更是感兴趣了,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快乐,同时也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藏糖的位置。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与共同阅读,了解大熊不擅长和擅长的事,知道大熊的坏习惯以及大熊如何陪伴宝贝的。
2.让孩子懂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友好相处,相互喜欢。
活动重难点了解并尝试讲述出大熊不擅长和擅长的事,知道大熊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一套:PPT《宝贝的大笨熊》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图一,“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我们一起同宝贝问好!
教师演示讲述:宝贝儿有一只熊,好大,好大,好大。
出示图二,瞧,宝贝抱着大熊在睡觉,看看宝贝的脸蛋,猜猜看,它喜欢大熊吗?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宝贝的大笨熊》。咦,大熊怎么是一只大笨熊呢?这么笨的熊,宝贝还会喜欢吗?赶紧去看看。
二、师幼共同欣赏学习故事(活动重难点)
(一)学习了解大熊不擅长的事情
1.教师讲述
出示图三
(1)师:宝贝用勺子吃豆豆,一勺一勺地吃,一碗豆豆很快吃光光啦!
(2)“看,大熊是怎么吃豆豆的?
师:大熊一粒一粒的吃豆豆,一碗豆豆要吃好长、好长、好长时间,原来大熊根本不会用勺子。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1)出示图(四)教师用等待的方式引导讲述:“瞧,勺子对于大熊来说,一点也没有用,瞧,它用?吃冰淇淋,(丰富爪子)嗯,弄得到处都是冰淇淋。
(2)出示图(五)“大熊除了不会用勺子,连数数也只会数到?(幼儿回答“1”)教师指着说:有时候连“1”也会数错哦!
(3)出示图六(1)师:大熊还不会干什么?我们一看——点击马桶,这是什么?——点击宝贝用马桶嘘嘘,丰富“马桶”(启发幼儿自由看图讲述这三个内容(不会用马桶,不会刷牙,不会梳头)
3.环节,情感体验
进行第一次环节:“大熊不会用?(勺子)不会?(数数)不会?(便盆)不会?(刷牙)不会?(梳头)——分别出示这些画面,“它真的是一只大?笨熊哦!
“你们喜欢这只大笨熊吗?(幼儿进行情感体验)
(二)学习了解大熊的坏毛病
1.启发用三个句子连贯讲述
师:大笨熊除了很笨,还有许多坏毛病呢?我们一看!
出示图(七)“大笨熊喜欢干什么?大笨熊喜欢……喜欢……喜欢……(启发用三个句子连贯讲述)
2.进行第二次的情感体验
师:唉,都是一些坏习惯,小朋友,你们还喜欢这只大笨熊吗?“猜猜宝贝是不是还喜欢它呢?我们再赶紧去看看!
(三)了解大熊最最能干的事情
师:大熊也有最能干的事情哦!
1.出示图八(1)教师讲述:“宝贝告诉我说:我的大熊还会蹦起来呢!蹦的好高——好高——好高!
图八(2)“我的大熊会?师:拍手的时候声音大的像打雷!(可请幼儿试试)
师:响不响?本领好大哦!
2.出示图(九)“我的大熊还会?”
3.进行第二次环节:
(1)用等待的声音让孩子回答“三个会”,会……会……还会……
(帮助幼儿梳理内容)
(2)进行第三次情感体验
师:大熊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大笨熊吗?
(四)了解大熊是怎样陪伴宝贝
教师讲述宝贝做的事情,孩子讲述大熊做的事情
(1)出示图九,教师讲述:宝贝说,我爬到大熊头上,拽它耳朵的.时候,大熊不会生气
(2)师:我跟它讲有趣的悄悄话时,它会?
(3)出示图(十)师:我给它吹泡泡的时候,它会?
(4)出示图(十一)师:当大熊抱着我的时候,好舒服、好温暖,我会忘记所有不开心的事。
(5)出示图(十二)教师讲述结尾:当大熊不再和宝贝在一起的时候,当大熊离开的时候,我们都是最想念它的人……
(6)“宝贝喜欢大熊吗?你们呢?(进行第四次情感体验)
师:虽然大熊有时候很笨,身上有许多坏毛病,但是它也有很多本领哦,还能陪宝贝玩,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三、教育:
引出实例,教育。
教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坏毛病,可是每个人身上也有可爱的地方,所以我们都要互相的友好相处,喜欢对方哦!
活动延伸:
师:活动结束后,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完整的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了解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
2、了解鱼肉的营养价值学习剔除鱼刺的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吃鱼的方法和步骤
活动准备
1、自制大鱼学具两个,制作方法是:用卷纸芯做鱼骨架,用习惯做鱼刺,用海绵纸做鱼肉。鱼肉铺在鱼骨架两边盖住鱼刺。
2、根据一周食谱选择午餐有红烧带鱼的那一天开展活动。
活动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
师:小猫们,今天妈妈烧了你们最喜欢的红烧鱼,快来吃吧!
二、了解鱼骨的基本结构和鱼肉的吃法
1.以谈话唤起幼儿的'经验,知道鱼骨不能吃。
师:(将自制大鱼学具铺在地上)鱼身上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师:鱼刺是细长的、尖尖的鱼骨头,摸摸看,你能找到鱼刺吗?它藏在鱼的哪里?
2.引导幼儿观察自制大鱼学具,了解鱼骨头的分布的位置。
师:你们找找看哪里还有鱼骨头,摸起来感觉是什么样的。
3.引导幼儿学会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鱼块。
师:鱼肉里有这么多鱼骨头,应该怎么吃呢?现在妈妈把鱼分给你们,你们试一试怎么拿又方便又安全。
4.幼儿每人拿一块“鱼块”,从两边把鱼刺抽出,模仿小猫“吃”美味的“鱼肉”。
三、梳理吃鱼的方法和步骤
师:小猫们想不想再吃点鱼?
四、累计吃鱼的实践经验
教学反思
幼儿对自制大鱼学具很有兴趣,通过教具幼儿了解了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不足之处,在吃鱼的方法处时间不够多,幼儿不能很好的知道怎样吃鱼对鱼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向幼儿说明,没有让幼儿积极参与。在后半部分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怎样吃鱼。在活动中没有让幼儿探索。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能够让他们玩得高兴,又有收获的识字游戏就可以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我设计的这个“生字迷宫棋”的识字游戏,主要就是想通过下棋的方式,将生字、词语填入棋子中的每一个格子,让孩子在走棋子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字,积累这些词语。
活动准备:
游戏以4—6人为一组,每组准备材料如下
活动过程:
1.a4大小纸一张,上面画着迷宫一样的格子图案。
2.剪成格子大小的当天学的生字和词语,可以随机摆放到格子中去。
3.1角硬币一枚,正面为前进1步,反面为前进2步。
4.每人准备小橡皮或其他代表自己前进位置的.小物件一样。
步骤说明
1. 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生字迷宫棋”和代表自己的小橡皮,在起点准备。当老师说开始以后,每位同学都从起点出发,按顺序轮流掷硬币,正面为前进1步,反面为前进2步。
2.当该同学前进到该位置时,他要读出这个格子里的生字或词语才能前进到该格子。比如说某一同学掷了正面,那就是前进1格,那个格子里的字是“衣”,他就要读出这个字才可以前进到这个格子。一个人在读的时候,其他人仔细听,听他读得对不对。
3.如果该同学读不出这个字或者词,那他就要停在原地,不能前进到这个格子,同时,组里其他的同学要帮助他,直到他认会这个字,或者读得出这个词语,以保证他下一次前进到这个格子时能顺利前进。
4.组里的同学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游戏一直可以玩到最后一个同学到达终点,玩好后可以交换玩伴,甚至是自己添加内容,做自己的“生字迷宫棋”,在玩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实例说明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跟这么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接下来,咱们来和他们一起做做游戏好吗?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生字迷宫棋”和代表自己的小橡皮,在起点准备。
当老师说开始以后,游戏就开始了,这时候老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里和同学们一起游戏,或是观看游戏情况。游戏结束后,评出1、2、3、4名,分别对他们进行小星星的奖励。这个游戏同学们课后也可以找你的小伙伴一起玩,比比谁是“识字大王”。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教案 | 小班英语教案:Thislittlepigwenttothemar08-24
小班艺术教案:等汽车 _小班艺术教案07-15
小班教案:怪汽车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 | 小班特色《桥》08-23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春天》08-23
小班教案_课件教案09-22
小班教案 | 小班美术活动《小花伞》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