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
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我的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0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04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9-19
【推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5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推荐】10-04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门】06-15
【热】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08
【热门】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07